政协安吉县委员会欢迎您!
现在时间:
当前位置
>政协 >信息动态 >社情民意

以建立厨余垃圾收处体系为抓手,着力推进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发布时间: 2018-06-08

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我省已将《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已于今年1月正式公布,并于71日正式施行。“垃圾是放错的资源”,生活垃圾更是如此,而分类收集处理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我县是旅游大县,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其中厨余垃圾占重要比例,而城区(城镇)尚未进行垃圾分类及处理。以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为抓手,推进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是实现全域美丽与生态良性循环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被重点关注。

一、我县建成区生活垃圾产生及收集处理现状

目前,全县生活垃圾经由县综合执法局下属卫生监督所统一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我县通过特许经营的模式建有一座日处理550吨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厂,即安吉旺能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了解,我县建成区范围内,日均收集垃圾超600吨,其中约有70吨为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超过10%。因此,以建成厨余垃圾收集处理体系为突破口,将推动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前迈进。

二、我县建成区生活垃圾产生及收集处理存在的问题

2013年,安吉率先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机制、分类方式、管理体系等基层治理也有了新探索。当前,安吉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我县已经成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垃圾分类处理已成为一种绿色生活方式对外展现。但是,建成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工作却一直未有进展,与我县的生态形象已严重不符。

(一)垃圾围攻城市,垃圾减量、存量消纳迫在眉睫

目前,我县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超期服役,新的生活垃圾不断增加,处理能力却一直跟不上,导致原本已经满载的填埋场,“垃圾山”仍在不断增高。填埋无法作为解决生活垃圾的有效解决途径,还存在消防、卫生、环保等风险,飘散的恶臭气体等影响居民生活,极易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点。生活垃圾的减量以及存量的消纳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将其提上解决的日程。

(二)处理能力不足,长期超负荷运转环境风险极大

目前,我县有效的生活垃圾处理途径仅有由卫生监督所收集后运送至旺能生活垃圾焚烧厂集中焚烧一种方式,我县建成区日均生活垃圾超600吨,而生活垃圾焚烧厂日处理规模仅有550吨,且已经不具备扩大处理能力的可能性,实际日处理量约580-600吨,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下,环境风险极高。

(三)处理方式单一,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处困难多

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多种多样,我县建成区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但是,事实上,目前我县仅有垃圾焚烧一种处理方式。处理方式上的单一导致源头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具备客观可行性,也造成建成区生活垃圾未做到“干湿分离”影响焚烧厂的焚烧效率,含水率过高易导致焚烧温度过低而容易产生二噁英等剧毒物质,干湿不分也造成垃圾堆放时,产生更多的垃圾渗滤液,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三、推进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及收处能力提升的建议

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后续的收处工作,是关系全县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大事,是争当“两山”重要思想实践样板地、模范生的迫切要求,更是建设最美县域的重要内容。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供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抓紧出台政策,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坚实保障

《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出台,《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也将于年内正式出台,建议住建局、综合执法局结合有关文件及征求意见稿,结合《安吉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规划》提出 “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实现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和安吉实际,抓紧时间出台安吉县的相关实施细则或管理办法,从制度上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按照《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要求,建立投放、收运、处置的厨余垃圾收处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及各责任主体的责任,选取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厨余垃圾的收处工作。

(二)精选处理模式,为推进垃圾分类提供扎实基础

由于我县建成区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比较高,且已有切实可行的处理方式可供选择,因此建议结合《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由综合执法局牵头,在垃圾焚烧厂的区块内,抓紧落实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工作,争取加快投入建设使用,为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做好保障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为推进垃圾分类奠定群众基础

下阶段正值精神文明创建重要时期,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可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筹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创建为抓手、以宣传为推动,创新形式抓住时机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全城知晓、全民实践。各乡镇、街道、社区等可出台“垃圾积攒法”,联合小区物业等推出“可降解餐厨垃圾袋每月送”等操作简便的奖励政策与方式,逐步促进居民分类意识提升,逐步实现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有实效。(邓懿、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