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330523/2023-06149 发文时间: 2023-10-17 15:45: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林业局
文件效力:
2023年安吉县林业局第三季度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

纵深推进竹林碳汇改革

依托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县建设,开展浙林碳汇项目计量核证,进一步推进竹林碳汇数智应用开发并实施退化竹林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竹林碳汇生产能力。已完成全县域退化竹林现状调查,全县共有退化竹林21.95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片区,已完成退化竹林修复2.5万亩。完成2轮浙林碳汇项目开发,完成核证面积4.92万亩,实现省生态环境厅减排量备案14.18万吨,已初步形成国家自愿减排项目(CCER)储备、浙江省碳普惠林业碳汇(浙林碳汇)开发格局,同时捐献杭州亚运会碳中和2.1万吨,全省首位。

创新推出林业标准地

围绕竹材分解+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建设,创新推出林业标准地改革,助力推动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目前,已成功获批省级试点,布局实施笋竹初级加工项目2个,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截至9月底,竹材分解点主体结顶98个,结顶率89%,其中主体竣工90个,竣工率82%。4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灵峰街道、孝源街道、天子湖镇、溪龙乡、山川乡);3个乡镇主体结顶率100%(鄣吴镇、报福镇、梅溪镇)。第三季度重点开展边坡不稳定治理和招引企业入驻工作。目前正积极引导8家企业洽谈合作中,力争年底前完成100个点位的投运工作。

(三)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成功召开

8月16日,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暨竹产品推广对接活动在安吉举行。活动现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林草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国际竹藤组织,针对加强绿色解离转化、高效复合重组、低碳加工制造等现代“代塑”竹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共同商讨低碳竹产品替代各类塑料制品的可行方案。先行探路,共创“以竹代塑”政策标准。联合浙江农林大学发布《以竹代塑产品分类分级》团体标准,创新构建“替代减排率”“材料替换率”“产品更新比例”三类评价指标,对“以竹代塑”产品综合效应进行等级划分,助力政府制定“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企业创新低碳技术,推动“以竹代塑”替代产品开发多样化。紧扣全球塑料危机和气候变化主题,与欧盟亚洲中心、国际竹藤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应对全球塑料危机和气候变化提供基于自然的“竹”方案。深化“以竹代塑”产品推广应用,现场开展竹产品需求发布、竹产品采购意向性协议签约等活动,推动安吉竹饮品及“以竹代塑”生活用品拓宽国内市场。

二、产业振兴激发新活力。

(一)突出项目为王,打造产业升级重要引擎。

完成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申报工作美尚家具、宏德医疗、云上草园。实地调研1+5竹产业小微园,继续完成全县竹产业加工行业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摸底调查工作。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竹材应用创新大会暨国家竹产业研究院专家智库启动仪式。发布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先进装备与技术成果清单目录、以竹代塑行动方案、重组竹产业研究报告,启动第三届全国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授牌国家竹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基地。

(二)突出科技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依托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建设,注重竹产业共性关键重点技术攻关,引导企业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竹产业从传统加工向科技智造转变。目前,全县完成核心项目立项23个,开展共性关键重点技术攻关10项。

(三)突出市场服务,释放产业发展内在潜能。

立足竹产业市场体系,全面推进订单林业见效,并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组织竹企业参加竹博会、森博会等综合展会,全力拓展竹产品市场发展空间。目前,已组织企业参加展会百余家,意向销售额共达2.56亿元左右。

三、资源管护取得新成绩。

(一)高质量推进疫病防治和古树名木保护。

目前已清理枯死松木1108吨,于9月25日入驻开始无人机疫情普查工作。7-9月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203万亩次,发生面积3274亩,无公害防治率100%。实施调运检疫苗木187万余株、竹木制品150立方米,花卉370万株,签发《植物检疫要求书》253份,办理《植物检疫证书》202份。查处非法收购松疫木案件1起。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发布虫情通报2次,指导病虫害防治指导30余人次。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一是建立2023年“一树一策”等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库,完成“一树一策”保护方案编制与会审,截止到9月底已完成2棵一级古树保护工作;二是新建古树公园1个;三是做好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理赔工作,累计报案6起,出动12人次,理赔6起,理赔金额近4万元,保护古树8株

(二)高标准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面推进省级野猪危害防控试点建设,实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工程,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县域本底调查,加快推动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名录调整。目前,已受理野生动物肇事案件100余件,组建县级应急狩猎队一支,完成县级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冬季、春季普查,并确认野生及常见栽培高等植物2272种。

(三)高要求落实林地要素保障。

创新开展林地空间综合治理工程,实现林地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启动实施林地占补平衡,同时严把林地审批手续,进一步规范林地使用管理。目前,完成新增造林2万亩,新建林地补充库5860亩,办理使用林地项目109个。完成352个图斑,6690亩园地的部级变更入库。完成278个图斑2730亩省级变更入库完成785个图斑10580亩的外业实地核查

四、惠农富民促进新发展。

拓宽造林富民渠道。

坚持将造林项目作为富民增收新渠道,引导群众自觉参与造林项目,有效促进低收入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此次林地空间综合治理项目直接带动周边林农参与17000人次,其中惠及困难农户200余户,人均劳务增收7000余元,参与项目的村集体年均可增收50余万元。指导双一村合作社开展统一经营管理,辅导合作社完成经营管理办法制定,开展劈山、毛竹采伐等招标工作,全面推进该村竹林规模化经营。经申报和评审,安吉县安港竹笋专业合作社获2023年县级示范社称号。帮助合作社引进竹材采运专业队伍2支(湖南长沙、安吉本地各1支)开展退化竹林修复,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梳理出四种安吉企业生产的林业机械,邀请浙江省农科院农机装备所指导林业机械鉴定补贴工作3次,推动先进适用林业机械按程序争取列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种类范围。组织上墅乡开展林业共同富裕综合体建设调研和方案编制,完成对上申报工作。开展安吉毛料加工产业统计和调研,了解产业规模、分析存在问题和提升措施。安吉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共受理案件8起,接待群众来访17次。

推动林业发展多元化。

全域景区化、山村景观化为引领,积极盘活古道、古树资源,打造新一批乡村休闲胜地。同时,深化强村富民行动,持续推进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帮扶工程,推动形成多元化共富模式。目前,完成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任务梅溪镇上舍村林下套种黄精、鄣吴镇玉华村林下养鸡、报福镇深溪村林下套种杨桐、报福镇石岭村林下套种杨桐等基地4个,1415亩。做好迎亚运食用林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完成板栗抽检30批次。

五、应急演练保障森防安全。

(一)演练培训,强化应急处置。组织开展森林消防应急演练、“引水上山”演练、森林防灭火综合训练,定期开展森林防灭火知识培训、设施设备操作培训、维修保养等,提升队伍体能素质和应急反应能力。第三季度共开展应急演练3次,“引水上山”训练6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9次,共出动人员400余人次。继续推进林业、应急部门合署办公机制,一体化开展调度指挥、物资调配,联合县森林消防队共同开展早期火情处置、巡护巡查等工作。第三季度以来,共处置火情5起,出动人员100余人次,无人员伤亡。

(二)巡查巡护,严格火源管控。

在高温干燥等高火险天气、“亚运会”等重要时期,强化重点林区及国有林场等重点部位的野外火源管控。在林区设置卡口,加强人员、车辆检查,收缴火种;通过“浙江省护林巡查系统应用”等平台,向护林员发送护林巡护通知,加强野外火源管控,第三季度共巡护5730.3公里,累计巡护时长19106.4小时,发现、处置野外用火20次。联合县森林消防队共开展巡护巡查30余次,出动人员300余人次,消除森林火灾风险隐患16起。

(三)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

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工作,联合县森林消防队深入学校、街道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开展森林防火短信宣传工作,向进入重点林区的人群发送森林防火提示短信。第三季度,共开展宣传活动10余场,宣传群众600余人次,发放宣传册800余本,共发送短信3万余条。

(四)多聚并措,夯实森防基础。

省级县级资金,购置森防物资装备,提供物质保障。目前已购置森林消防水泵3台、消防服50套、消防水桶24个,消防水桶选址已完成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