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523/2023-03087 | 发文时间: | 2023-06-01 08:13: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人民政府 | |
文件效力: |
2022年,我县以《“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指导,围绕省市关于特殊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适宜融合为目标办好特殊教育,加强融合成长支持中心体系建设,加强特教队伍培养,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比赛为抓手,提升专业水平
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教育队伍,省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为教师专业化的提升提供了指南和动力,本年度我县以基本功比赛为抓手,加强县级培训和基本功大赛的选拔比赛,以赛促训,着力提升我县特校教师和资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联合县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特校教师和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通过前期县内比赛选拔,育星培智学校尚蒙蒙老师因综合成绩出色,参加浙江省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12月,我县9名资源教师参加湖州市第三届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基本功大赛,杭垓小学陈莎莎老师获得理论考试单项一等奖、综合能力一等奖;南北庄幼儿园蒋丹丹老师获得幼儿组一等奖;初中组刘丽华老师、朱方舟老师均获市二等奖。通过举办教师基本功大赛,以赛促训,一批骨干教师正在茁壮成长。
二、整合资源,成立医教康共同体
医教结合是促进残疾儿童更好地成长的方向和路径,本年度,我县正式启动医教结合项目,培养双专业人才。2022年3月25日下午,我校与安吉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医教结合”签约仪式,妇保院书记、院长管庆华到场签约,县教育局党委委员万宝林也在现场参加本次活动。妇幼保健院儿科专家和发育科专家多次到育星培智学校指导儿童评估工作。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康复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经过妇幼保健院的牵线搭桥,2022年5月14日,我校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吉县残疾人联合会、安吉县妇幼保健院成立了“医教康共同体”,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博士、康复科主任陈静博士以及康复治疗师一行来到学校,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评估和鉴定,为制定相关康复计划提出建议,此举不仅给学生康复带来福音,更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康复专业能力。
三、依托省网络IEP平台,加强安吉游戏康复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1.省网络IEP平台是促进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平台有较完善的记录、评估和课程指导功能。2022年度,继续借助省IEP平台的专业资源,加强平台的使用指导和应用探索。9-11月,组织巡回指导教师到各随班就读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确保随班就读学生基本信息及目标100%录入系统。
2.立足本土,加强安吉游戏在特校实施的研究与实践。
安吉游戏是我县教育系统的金名片,安吉游戏理念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加强学习和借鉴,开展安吉游戏理念下的特殊儿童主动发展研究,打通特校和普通幼儿园之间的通道,双向融合,深入实践,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周一至周五上午半天,学前段儿童前往朗里幼儿园进行安吉游戏融合,在游戏中收获成长,建立自信。
2022年9月,我校在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下,成立了特殊儿童融合游戏广场,并正式投入使用。游戏广场的成立,为普特儿童游戏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游戏互动空间,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冒险。
三、创新特色融合,打造“两山伙伴”融合教育品牌
本年度,我校继续组织开展了“两山伙伴”系列融合活动,并在活动中力求创新,扩大“两山伙伴”品牌知名度。4月2日开展主题为“融合 让成长更美好”自闭症关注活动。活动邀请安吉县第三小学的师生代表来校进行观画展、玩冰壶、享烘焙等系列融合活动。5月20日开展“健康迎亚运 融合向未来”融合运动会,安吉县残联残联、安吉县教育局、慈善总会等相关领导来到活动现场。普通学校学生代表与我校学生两两合作完成体育运动项目,在项目中感受合作的力量。6月6日第三届“两山融合伙伴节”如约开展,此次活动在安吉县报福小学进行,主题为“快乐土豆”,分组分层进行观察土豆、合作绘画土豆、挖土豆、洗土豆、制作土豆等,在活动中感受融合伙伴的友好与真诚。7月1日,“浙江有礼 美在安吉 伙伴礼遇”第三届融合夏令营活动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营员前往安吉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进行四天三晚研学活动,通过活动学习文明有礼、学习互帮互助。12月开展融合风采展活动,为普特伙伴搭建展示艺术平台,我县融合活动多次受到人民日报、南太湖客户端、浙江新闻、小时新闻报道。
四、启动融合教育示范学校评选,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工作
继续加强“1+4+N”县区校三级融合成长支持中心建设,以校级支持中心为核心,做好学校各类特殊需求学生的生理、心理、家庭、学业、人际交往等支持服务。2022年,各学区负责人带领专业评估团队入户评估,落实特殊儿童评估支持工作。同时,以学区为单位,各学校开展融合教育经验交流,结合校园文化、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硬件设施、个案成长等方面进行分享,以示范学校的经验分享带动其他学校的融合教育工作,从而推动我县融合教育工作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