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安吉 >社会新闻
一米一叶夏日长
来源:安吉新闻网 时间: 2023-07-06 字号:[ ]

一年四季,夏天是农村最忙的季节。“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农活一茬接着一茬,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农人们才舍得停下脚步,难得睡一个懒觉。但是勤劳的母亲和隔壁的婶婶们却不闲着,她们一大早戴着笠帽,披着雨衣,拿着蛇皮袋就出发了,她们要把南烛叶从紫红色的枝条上捋下,装满袋子带回家,为我们制作江南一带特有的美食——乌米饭。

  油光发亮的南烛叶从山上摘来,摊在地上。大家挑拣老叶、枯叶,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沥干水分,约好了晚饭后把叶子拿到姚婆婆家的石臼里捣烂。捣南烛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清洗好的叶子一股脑儿地倒进石臼里,再用碓杵把叶子的汁水捣出来。这是一个体力活,也是我们都喜欢插手的,站在石臼旁的人们你来抡一把,我来甩几下,不一会儿,叶子就碎了。很神奇的事情就发生啦,原来绿里带点红色的南烛叶,捣出来的汁水竟然是黑色的。大家把所有带来的叶子都捣烂出汁后,装在自家带来的一个个脸盆里,到场的人都见者有份,大伙也不计较谁多谁少,开开心心地回去了。

  回到家,母亲把碎叶子再加点温水,把里面的汁继续揉搓出来,用纱布袋过滤出汁水,把淘好的白糯米放在汁水里浸泡一个晚上,泡到米粒胀鼓,表皮浅灰。母亲烧起灶火,土灶的铁锅里把水煮沸,放上木桶,倒进浸泡好的糯米,盖上木盖。之后,柴火的木香,南烛叶的清香,糯米的米香沿着木桶的缝隙荡漾开来,引得我们一群孩子围在灶前,不肯离去。等锅里水煮到只能盖住桶底时,乌米饭就熟了。一揭开锅盖,一股来自山林的清香甘甜的气息弥漫开来,母亲拿碗盛起来,放上白糖一拌,松软香糯的乌米饭就成了我们的晚餐啦!

  每年夏天,母亲都要煮乌米饭给我们吃,她说吃了这个饭,夏天就不会长痱子,也不会被蚊子叮咬。后来我出去求学、工作,又结婚生子,离父母渐渐远了,这饭就吃得少了。到了近几年,忽然发现乌米饭在县城里流行起来。菜场里就有南烛叶卖了,有细心的摊主还给你配好糯米,现在有了榨汁机,榨汁程序简单了,榨出的汁水更多更稠了,浸泡出来的乌米除了蒸着吃,还有了乌米粽子、乌米寿司、乌米八宝饭等等,时代的发展,让我们以前来之不易的美食成为家常便饭了。

  立夏那天,我们去看仍然住在大山里的父母。吃饭时,母亲端出来一大盆乌米饭。我很欣喜,又不免有点嗔怪母亲这么大年纪还要上山。父亲笑着说:“这可不是你妈做的,是姚婆婆的孙女送来的。”母亲也笑着说:“小姑娘好几次来看我们了,上次拎了水果,这次特意送乌米饭来的。她说小时候爸妈在外地做生意,她和姚婆婆两个人,最喜欢吃的就是我们给的乌米饭了。”“她小时候很文气,不爱说话,要知道她们喜欢吃,我当时就多给一点,这个米饭存放时间长。”父亲有些遗憾地说。我把香甜的乌米饭塞进嘴里,心想,也许这个小姑娘怀念的不仅仅是这米饭,她想念的是和已经故去的奶奶一起生活的童年时光吧。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这道杜甫写进诗里的美食,是多少江南人童年的追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