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保护区,不允许进入。如果您是生态观光,可以转到专门的区域。”近日早上8点,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泥岭哨卡,安吉小鲵护卫队队员正在劝返游客。作为报福镇深溪村进入保护区的“要道”、保护区与临安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交界处,近期想要由此进入的游客较多,这让储春刚、汪书林、王满庭等队员工作量“陡增”。
“多的时候一天一两百人,但不管什么理由都不能进,不能打扰安吉小鲵和其他动植物。”他们解释。正是在大家共同呵护下,保护区里安吉小鲵的数量如今达到了约300尾。此外,全省超过1/3的动物种类、307种野生动物在这里自由奔跑。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7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省此次唯一新增,也成为浙江唯一以动物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筹建完成,能够强化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水源地天然林和安吉小鲵、银缕梅等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时任安吉县林业局局长吴有才在采访中说,这对形成天目山脉南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互补与整体化格局,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都有重要意义。
从省级到国家级,保护区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也同步升级。据了解,保护区以1公里为单位划分网格,并设置保护核心区,架设红外相机实时监控的同时,安排护卫队全区巡逻。保护利用科科长汪贤挺介绍,护卫队加强了与临近镇村合作,组建了三支义务森林消防队,为安吉小鲵在节假日、森林消防重点时期安静栖息做足保障,还成立了生态联勤警务站、联合多部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安吉小鲵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意识到只聚焦物种保护‘治标不治本’,我们加大了对物种习性与栖息地环境的研究。”保护利用科副科长郎泽东介绍,这两年,保护区持续深化与高校合作,开展了安吉小鲵栖息地生态系统监测研究、栖息地水质及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研究、保护区生态环境历史变迁遥感监测、保护区气象及酸雨监测等工作,根据研究成果制订保护措施,并完成安吉小鲵抢救性保护项目方案。“对栖息地分析研究、种群数量评估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能够为更好地保护安吉小鲵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他解释。未来还将开展安吉小鲵全阶段生活史研究、安吉小鲵人工繁育等研究。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增强老百姓对安吉小鲵、自然保护的意识,保护区未来将在外围建设龙王山生物多样性科普馆,一期基础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底完工。“这将是一个可看可‘触摸’的博物馆,参观者通过和展品互动,打破传统参观方式的局限,更好地了解保护区里的动植物。”汪贤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