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道路平坦开阔、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昌硕街道范潭小区属于安置小区,自2023年引入物业管理后,小区整体环境一直保持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车子回来有地方停,整整齐齐的,看上去也很舒服。”小区居民李春琴感慨道,“住在这里还是很舒心的。”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系统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特别是对于农村安置小区来说,怎样管、管什么、谁来管都考验着基层治理能力。“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的推进,我县新建了不少安置小区,但部分小区的内涵与外观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作为县政协委员,鄂荣梅一直关注着我县安置小区的后续管理。
经过走访调研,鄂荣梅发现当前各安置小区主要存在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旧、物业组织机构运作难、业主服务消费意识淡等问题。为此,她撰写了《关于农民安置小区物业运管模式的几点建议》。提案建议按照“居民自治、因地制宜、便民利民”的原则,由各街道牵头,统一打包引进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并按照村(社区)规模,下设若干个物业管理站作为物业公司的分支机构,探索一条实行村委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专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管理的新路子。
提案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民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是难点,需要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农民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县小区治理能级提升专班工作人员徐胡萍说。目前,已梳理出全县267个农村安置小区的底数,包括规模、物业进驻等基本情况。同时,通过建立农村安置小区整治提升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部门力量,大力开展城市小区治理能级提升行动。
县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陈旭刚介绍,在完善物业选聘、收费机制的基础上,该局以灵峰街道的灵溪苑、观竹苑,昌硕街道的范潭小区为试点,引入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方,并联动相关部门的执法力量,做好小区长效管理。据悉,后续,我县还将陆续制定发布相关规范性文件,助推安置小区管理提标,让群众有居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