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过年吃甘蔗,一年甜到头”,甘蔗因味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特点,广受大家喜爱,但每逢春天,家里老人往往会说“清明蔗,毒过蛇”。为什么到了清明前后,美味的甘蔗就可能有了毒性?有毒的甘蔗又有哪些特征?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为什么清明前后吃甘蔗要小心?
据食品专家介绍,清明前后食用甘蔗易中毒的原因与甘蔗的霉变过程相关。甘蔗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上市,持续至次年的4月才会销售完,因此春季的甘蔗往往经过了长时间的运输及储存,加上气温、湿度上升等因素共同影响,大幅增加了甘蔗的霉变概率,故而食用霉变甘蔗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多发于初春及清明时节。
二、霉变甘蔗有哪些特征?
通常霉变甘蔗外表会有暗色霉斑,质地较软,切开后瓤部的色泽比正常甘蔗深,有时能看到毛茸茸的菌丝。霉变程度较深的甘蔗,芯部会变为红色或红褐色,这是由于被菱孢霉菌污染,产生了红色的硝酸类物质,其中的3-硝基丙酸是一种强烈的噬神经毒素,进入人体后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头晕、头痛、抽搐等症状,严重可导致脑缺血坏死、呼吸衰竭。因此如果发现红芯甘蔗,建议一口也别吃!
三、如何分辨甘蔗的好坏?
一是看外观,通常表皮黑中带红、光滑、有白霜的甘蔗较为新鲜。如果甘蔗表面颜色发黄,切开后剖面有泛红黄色、棕褐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表示其已霉变,应避免购买。
二是摸硬度,新鲜甘蔗质地坚硬,不会轻易被折断,霉变甘蔗往往存在失水情况,质地较软,易折易断。
三是闻气味,正常甘蔗带有水果清香,如果闻到有酸馊霉味或酒糟气味等异味,说明甘蔗已经变质,不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