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523/2024-04044 | 成文日期: | 2024-07-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天子湖镇 | |
文件效力: |
安吉县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
范、万村整治”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
根据《浙江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浙江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24年工作要点》文件精神,按照2024年县委全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关于“千万工程”重要 指示精神,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市、县委全会决策部署,以建设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试点县为主抓手,全力贯彻“135”工作体系,突出项目为王、产业为基、融合为要、民生为本,一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高质量建设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吉篇章贡献“三农”力量。
(二)主要目标
2024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项目指标方面,滚动推进20个以上重大项目,年度投资67亿元以上,其中新建项目9个以上。
核心指标方面,①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5以内;②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监测指标方面,①县城人口占县域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53.5%);②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县域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6.6%;③全县乡村“土特产”产值达到40亿元以上;④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占比达到100%;⑤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40%以上;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增长率达到8%),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达到2.68万元(增长率达到12%)。
二、主要任务
围绕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深化“千万工程”和城乡融合发展三大领域“4+4+3”跑道,重点推进11项重点任务。
(一)推进产业平台提级聚能。推动安吉开发区等有条件的产业平台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及省级高能级平台。做强农科区,力争纳入国家农高新产业示范区创建名单。把特色小镇作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单元,优化特色小镇功能布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集群顶层设计,打造一批优势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县城特色产业,积极构建新兴产业数字化图谱,实施新经济见效提速行动,全年招引数字经济项目30个以上,实现营收超200亿元、人员入驻3000人以上,确保见人、见数、见场景。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55%,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80%,工业新产品产值率高于省均。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提升配套服务,增加商超、医疗、金融等服务点位及覆盖范围,构建高中低搭配、县乡村联动、衔接互补的县域商业网点布局。(责任部门: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开发区、农高新集团等)
(二)推进城乡管理提标增效。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八大专项行动。全力争创美丽城镇样板,创成老石坎村等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天荒坪镇等现代化美丽城镇2个,溪龙乡等县域风貌样板区1个。实施祥溪景观城等老旧小区改造8个,新增灵溪社区等未来社区创建试点6个,推进凤亭社区等“一老一小”服务场景试点建设6个。加快打造具有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持续推进农村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安置小区封闭管理改造100个。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精品路段5条。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改建供水管网12公里,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以内。持续开展瓶装燃气软管更换惠民工程,新建燃气管网80公里,用户配套6000套。加快推进全县用电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用电水平一体化。持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善河道行洪排涝设施网络,加大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与提标改造力度,完成病险山塘整治13座,更新改造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11座。(责任部门: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
(三)推进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全面落实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实施普高提质行动,加快实现“县中崛起”,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加强集团化办学省级试点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组建安吉游戏研究院,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不断提升“安吉游戏”国际影响力。深化“健共体”改革,推进人民医院“三乙”创建,力争公立医院综合医改、“健康浙江”建设保持“连优”,扎实开展基层卫生院(站)中医馆、中医阁建设,全力创成全国中医药示范县。聚焦“一老一小”,新改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家,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增至4.6个。深化老有康养集成改革,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康养联合体乡镇覆盖率达到80%。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新增参保人数33万人以上。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9%以上。落实全市医保参保人员一地签约、全省共享基层门诊签约报销比例,省内异地结算定点医院开通率达100%。力争基本医疗参保率保持在99.8%以上。(责任部门:教育局、民政局、卫健局、医保局等)
(四)推进生态环境提级扩能。增强县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新改建口袋公园、体育公园3个,新增城市绿道3公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加快建立生物多样性分布图、信息库、监测网、蓝皮书,积极争创全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大力实施新一轮“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行动,确保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7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优良率93%以上。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国省控断面年均水质保持Ⅱ类及以上,力夺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金鼎。协同推进“无废城市”“无废乡村”建设,建成全市首个共享危废仓库,着力提升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处置能力,创成省四星级“无废城市”。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健全城乡小微水体水质维护长效机制,新增城乡亲水节点6个,“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0%以上,开展西苕溪流域水生态修复,加快浒溪全国全幸福河湖建设。深入实施科学绿化行动和“林长制”,实施林地空间治理2万亩。(责任部门: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水利局、资源规划局、林业局、综合执法局等)
(五)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系统梳理“土”,挖掘乡村历史经典资源,精心打造白茶、冬笋、竹林鸡等一批经典产业。深化推动安吉白茶、安吉竹笋2条年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提升安吉竹林鸡全产业链。抓品牌增值、品质增效、品类增收,安吉白茶品牌价值达到54亿元,竹林鸡年养殖产能达到300万羽以上,力争“安吉优品汇”全年营收达10亿元。深化“百链千亿”行动,推动各乡镇(街道)至少启动或谋划建设1条亿元以上高能级农业全产业链。纵深推进“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建成县级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统筹推进农业领域“腾笼换鸟”“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全年新增千万元以上乡村产业项目40个,启动首批20个白茶庄园建设,新培育家庭农场20家。聚力乡村新经济、新业态,推进农业大平台建设,推动新增20个项目落地运营,适时举办乡村主理人运营大会,力争农科区纳入国家农高新产业示范区创建名单。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深入完善安吉白茶产业大脑,不断拓展数字农业生产技术应用范围。推动基础设施宜机化改造、技术成果转化和农事服务中心提升,推广应用农机新装备、新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加快推进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生态低碳农场4个。(责任部门:组织部、农业农村局、科技局、资源规划局、商务局、供销联社、农高新集团等)
(六)推进和美乡村迭代建设。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实现整治类村庄全面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和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6%、95%。创新制定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指导意见、建设导引、评价办法,深化老屋复兴计划,实施农房宜居改造1200栋、电力通信等管线序化行政村17个,实施建设未来乡村14个,高质量完成省定行政村村内道路提升任务。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城乡管理提标行动,有序开展“三美一创”行动,打好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战”,全年创成“美丽田园”400个、“美丽菜园”400个、“美丽庭院”4000户,打造标准“和美小区”100个、精品“和美小区”30个。新建成省级和美乡村达标村40个,持续推进未来乡村创建14个、历史文化村落创建3个、共同富裕示范带1条。加快推进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联建联创,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立健全秸秆露天焚烧“1530”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及综合利用全链条管控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97.7%以上。(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妇联、资源规划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等)
(七)推进文明善治先行探索。制定人文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实施人文乡村建设“六大工程”。打响“浙里昌硕”国际文化品牌,深入实施名人主题文艺活动,重点打造吴昌硕文化IP,开展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系列活动。传承和发扬孝文化,全力支持孝丰高质量推进千年古城复兴。开展建国75周年乡村文化系列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持续擦亮“村歌”“村晚”“村礼”等乡村文化品牌,开展大麓音乐节、山地越野赛等活动46场以上。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3个。丰富民主法治村建设内涵。深化“枫桥式”基层站(庭、所)建设,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大力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法制带头人”,深化推广乡村治理“余村经验”,传承践行新时代“后陈经验”,推进清廉村居建设,截止2024年底,全县70%以上的村居达到清廉村居标准。认真开展“三清一促”专项治理,全面落实对村巡察“1+4”制度。(责任部门:宣传部、政法委、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局、司法局、综合执法局、文体旅游局等)
(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持续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深入推进新一轮“强村计划”,加快推动强村公司稳健经营、规范发展。持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深化“两入股三收益”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农民增收打通更多渠道,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两退出三保障”闲置宅基地退出收储力度,创新承包地流转方式,多元化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确保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150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实施百名乡村CEO培养计划、百名“农二代”接班人培育计划、百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安吉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深入实施“万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积极打造“一县一特色”农民培训促富品牌,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300人次以上。做强十万青年大学生“安吉行”特色IP,持续打响“乡村创业首选地”品牌,全年举办面向青年大学生的各类招聘活动25场以上,吸引5万名青年大学生初步了解安吉。实施“千个团队、万名创客”工程,全力争创省农创客孵化园,新培育农创客350名、招募乡村运营团队入库20个。(责任部门:组织部、农业农村局、人力社保局、团县委、资源规划局、文体旅游局等)
(九)推进城乡空间一体规划。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编制县级、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强化省、市、县、乡镇规划传导,全面推进详细规划单元编制试点工作,加强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按照能编则编、实用为主的原则,进行县域范围内有实际需求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责任规划师下乡驻乡,将村庄打造为衔接人文特质和自然要素品质空间载体的规划路径。(责任部门: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
(十)推进公共资源一体配置。健全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认真做好新一轮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状摸底调查。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实现全县双车道及以上占比达45%,全县行政村双车道以上公路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改造提升单村水站21座,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95%以上,加快实现城乡用电水平一体化新建新时代乡村电气化村15个。持续加大农村5G网络建设投入,加快实现城乡同网同速。加快城乡充电网络建设,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252个,其中乡村176个。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行政村物流服务网点建设覆盖率超50%,快递服务覆盖率实现100%。构建广覆盖的老年助餐网络,建设老年助餐点33个,老年人助餐配送餐100万餐次。纵深推进普惠托育、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责任部门:农业农村局、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商务局、卫健局、电力公司、邮管局、经信局等)
(十一)推进城乡制度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持续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卫生领域“钱随人走”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新市民积分管理。深化“两进两回”,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城乡人才合作交流机制。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先行先试,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作为宅基地资格权人依法享有的权益,探索以货币、保障性住房等多种方式实现宅基地资格权。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创新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推动政策性银行安排20亿元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县城城镇化建设项目和城乡融合项目融资项目。持续深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千百工程”行动,县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年度担保余额1亿元以上,全县涉农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责任部门:发改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供销联社等)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多跨协同。按照省城乡提升工程考核办法要求,充分衔接“十项重大工程”考评体系,兼顾结果和过程、规模和速度,健全完善工程考评机制;用好考核“指挥棒”,将工程考核结果同步应用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县综合考核(乡村能级提升工作考核)、省政府督查激励等。用好城乡提升工程数字化调度平台,及时全面掌握重点指标、重大项目等工程实施情况。健全完善健县专班运行机和制联动机制,充分发挥专班统筹协调作用,强化与其他九大工程协同推进,多跨协同推动工程高效实施。
(二)强化试点先行。以加快建设省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化“千万工程”方向)试点为契机,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投融资模式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深入探索,积极争取、全力推进一批“强城”“兴村”“融合”小切口试点,率先探索破解城乡融合体制机制障碍的路径,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成果。
(三)强化宣传推广。健全完善工程督帮一体推进机制,及时发现、总结、提炼各地典型做法,用好“十项重大工程”总专班简报等载体,定期向省、市专班等报送工程实施情况,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重大改革、试点、平台等落地安吉。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各地、各部门在工程推进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充分运用主流媒体平台,多方式、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