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523/2025-00272 | 成文日期: | 2025-01-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水利局 | |
文件效力: |
2024年以来,安吉县水利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部署,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开展工作,加快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紧紧围绕县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努力构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我乡法治政府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间节点组织宪法和水法律宣传,线上通过滚动播放节水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增强曝光率,实现线上宣传全覆盖。线下通过联合综合执法局、公安局、递铺街道工规办开展西苕溪河道联合巡河活动,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动员全县人民自觉投身到遵守水法、共创绿色山水美好城市的浓厚氛围中。
(二)加强服务质量效率。严格按规定办理行政许可,充分利用投资项目3.0平台和非投资项目2.0平台,结合即办件、承诺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对行政审批行为高标准、严要求。截至目前窗口接收办理取水许可审批事项共574件,窗口办件回访率100%,满意率100%。实现了安吉县域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全覆盖,智能化监管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三)创新河湖监管工作。巧用河长制生态联勤工作机制,不定期开展联合巡查检查。河长办发现问题后以交办单形式将问题移交责任单位,明确问题等级、整改期限及整改要求,并对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后督察,给问题处置闭环安上“紧箍咒”。印发《安吉县水域监管专项工作方案》,构建高效协同的水域监管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河湖问题处理流程。开展水域调查动态调整,以水域变化图斑为导向,分类闭环处理。建立清四乱问题图斑销号动态联动机制,定期会商整改进度。多举措并用,通过日常巡查、无人机及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畅通群众举报等多种手段,全覆盖、拉网式全面排查“四乱”问题,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借助河湖长制,多渠道监督并管。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管护专项行动、“三无”船舶整治专项行动,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
(四)智能监管实现全覆盖。以水源地监管一件事为抓手,打通浙里“九龙联动治水”平台、河长制平台等获取河长巡河、四乱等水域监管问题,整合多方资源,汇集乡镇街道与村社区基层治理力量,实现水域事件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在西苕溪、浒溪等重要水域实现数字化转型,构建多部门联动、智能辅助决策、智能监管场景应用、预警处置闭环化的西苕溪河道生态联勤管理平台,实时预警监测违规钓鱼、游泳、垃圾倾倒等河湖异常事件,进行轨迹识别分析及喊话提示,智能化监管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
(五)违法事件开展集中攻坚。对全县主要河道“三无”船舶(含浮动设施),设置渔网、地笼等捕鱼工器具等进行全面整治,维护河道水域、航运、渔业等正常管理秩序,提升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面貌。在专项行动基础上,不断建立健全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和齐抓共管的“河湖长制”新格局。
(六)联合多部门管护水域岸线。健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县、镇、村、组四级河长全覆盖的治理体系,开展河湖水域岸线管护专项行动,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聚力提升河岸整治力度。今年以来,清除各类垃圾220余吨,清理违规种植约3300平方。进一步提升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面貌,不断建立健全河道水域岸线长效管理机制和齐抓共管的“河湖长制”新格局。
二、主要负责人推进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柳初晓同志作为县水利局的推进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十分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建设。制定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把工作任务分解到每个科室站所,责任落实到具体人。二是带头学法,模范用法。结合党组会议等形式,带头领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法治建设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较好完成全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
三、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安排
深入推进水行政执法,深化取用水规范化管理,推进节水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测,强化河湖“清四乱”工作,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
升级水行政宣传方式。除了“3·22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参与“城市节水宣传周”、“国家宪法日”的法制宣传外,合理借助名誉河长提升影响力,努力形成水利专属的宣传品牌。以案释法,通过编制涉水违法案例集,广泛宣传水资源、水生态保护。
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统筹做好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河湖岸线管控等工作,主动担当责任,把本辖区的河湖问题整治到位,为行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