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523/2025-01189 | 成文日期: | 2025-03-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商务局 | |
文件效力: |
2025年,安吉县商务局将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抢抓全球创新变革、国家战略叠加、宏观政策加力机遇,聚力促消费、扩流通、稳外贸、拓市场、保安全,不断强化商务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一)摸清底数,深层次挖掘消费内生潜力。一是稳指标促增长。加大企业排摸力度,通过部门联动,地毯式走访调研乡镇街道;重点聚焦供应链、新零售等新业态项目招引,紧盯年度招引商贸业项目标任务,推进一批新增量项目早落地、早运营、早入库,力争实现大乡镇、四大行业限上企业全覆盖。重点关注四大行业分行业龙头企业动态情况,紧密对接国企平台,保持数据稳定增长。二是挖潜力促消费。持续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工作,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接力度。持续开展“浙里来消费”等主题系列活动,鼓励企业配套发放消费券,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结合赏花季、玩水季、丰收季等主题举办各类市集活动,吸引广大游客深入全域,刺激消费,切实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惠民消费氛围。三是争试点促创新。尝试开展县级老字号培育评选,丰富老字号企业队伍,引导和扶持老字号品牌融入各类促消费活动,发挥其在行业内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持续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试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范围,统筹激发城乡消费,加快畅通内循环。
(二)稳字当头,多举措打好稳拓调组合拳。一是聚力主体引育。持续聚焦“外贸业务回流”“外贸企业回流”“外贸人才回流”三大主线,推动企业异地出口数据转引,强化贸易型流通企业、生产型外贸企业、出口型椅业项目的招引,加强业务拓展、跨境平台销售等外贸人才的引育。强化重点出口企业挂联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堵点,全力稳定重点主体贡献占比。力争全年新增出口3亿以上企业2家、5亿以上企业1家。二是聚力多点拓市。持续举办“世界椅·安吉造”中东椅业推介会,并鼓励企业承接好前两届中东椅业推介会溢出效应。结合RCEP等自贸协定,深入开拓“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依托海外商协会、现有华侨等资源优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企业赴南非、南美等地开展境外经贸交流活动,探索进一步强化两地经贸领域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三是聚力风险防控。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变化,重点分析研究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新政,联合司法、金融、海关等单位,加大对美出口企业在法律、金融、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支持力度,运用出口信保风险防范工具,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支持企业拓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的新产品出口,持续引导企业推动贸易绿色发展和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三)向新而行,高质量构建电商创新体系。一是创新培养电商人才。持续实施2025年“千人跨境电商人才免费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方式,针对我县不同阶段的电商企业和从业人员分梯度、分类别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全县跨境电商高素质人才数量有明显提升,预计全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二是持续优化海外仓布局。引导跨境电商、外贸等企业以自建、共建、租赁等模式布局建设各类海外仓。进一步提升海外仓公共属性,推动海外仓专业化、规模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加强与国内外头部海外仓企业合作,丰富全球海外仓服务网点,打通跨境物流“最后一公里”,2025年建设各类海外仓5个以上。三是巩固建设“共富工坊”。在现有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预计2025年累计打造35个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加强工坊特色品牌培育,推动多元化场景赋能发展,注重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不断推动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提质增效。
(四)以民为先,现代化助力粮食安全。一是储备调控现代化。建立救灾物资政府储备、产能储备两张清单,及时掌握应急可调资源。加快粮食物资储备库建设进度,项目总投资4.27亿,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1.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主体建设完成100%以上,预计2026年3月建成。二是应急保障现代化。健全粮食应急保障网络,确保全县应急供应网点18个,应急加工能力360吨/日以上,实现应急供应网点乡镇街道全覆盖。以新粮食物资储备库建设为依托,摸索构建业务合作紧密、平急转换迅速、应急供应精准的县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三是粮食流通现代化。深化现代化产后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力争新增“粮食共富驿站”2个,推动收购服务向基层延伸。试点“粮食+电商直播”营销模式,推进安吉制造“好大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迎新春团购会系列活动,力争“好大米”销量增长15%以上。
(五)立足职能,高标准提升行业监管能级。一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按“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四化要求,闭环式推进鸭舌岭城东分拣中心项目建设。督促、指导递铺街道村级再生资源临时分解点有效、规范投入使用,避免重点整治前情形反弹。部门协作、企业助力,加快形成工业固废处置闭环管理办法并付诸实施。二是推进“以竹代塑”进商超。加大限塑禁塑、“以竹代塑”等宣传力度,全面推进竹制品进驻商超,完成6个县域大型商超“以竹代塑”销售专区建设及验收。并以此为契机,在全县商贸领域引导推广竹基全降解购物袋。积极组织竹木企业参与国内外展会,邀请国内外采购商来访安吉,多渠道、集群式推广展示我县竹产业,助力企业市场拓展。三是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完成“瓶改管”“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电动自行车夜查”“规范电动自行车回收拆解行业”等专项整治任务。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搅拌车替代宣传及企业内部充电桩安装协调工作,计划7家混凝土企业更换率达50%以上,并实现全县混凝土企业清洁生产迭代升级全覆盖,创建示范创新中心企业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