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人民政府

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局 安吉县气象局关于印发《安吉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来源:安吉县气象局
  • 时间:2021-08-30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开启新时代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建设“气象强国”的重要机遇期;是安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县域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的关键期。

做好“十四五”时期安吉县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事关安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安吉县气象局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水平规划引领安吉气象高质量赶超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浙江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安吉县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对于未来五年实现安吉县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范围为安吉县行政管辖区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及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安吉气象保障安吉社会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显著效益,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气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

基本建成了观测要素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网,包含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62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监测站、9个微型气象监测站、4个负氧离子监测站、4个大气电场仪、17个雪深观测仪,平均监测间距4.9公里,灾害天气监测率达88%。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研究型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开展业务服务,天气预报实现精确化、网格化服务,服务时效拓展至短时临近24小时逐小时滚动预报,15天逐日滚动预报、45天延伸期预报,预报网格精确至5公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提前30分钟以上,智能网格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5%,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80%。开发精细化暴雨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多部门监测共享平台。

2.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融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气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五水共治等考核,气象预警传播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员职责。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发布实施,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全覆盖,孝源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与近30家相关部门开展密切合作,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包含7500人的“一键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修订《安吉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开展气象灾害、雨雪冰冻应急预案的修订,加强与应急、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常态化联合会商,开展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以及重污染等气象风险预警业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渐趋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精细化、无缝隙,集成最新智能网格预报的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实现手机APP、数字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融媒体、广覆盖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建立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实现全网发布。创新在电视开通“安吉气象”频道,在官方“爱安吉”APP无缝集成“安吉天气”实时发布页面。助力全国首创的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顺利推进,累计8万亩茶园的茶农获理赔2280万元,有效减少农户的损失。省市县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安吉黄杜村扶贫茶苗引种保障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战。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主动融入“安吉县白茶生长交易管理云平台”建设,为20万茶叶用户提供全方位气象信息,打造白茶全产业链精细化气象服务。

4.气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取得实效

创成全国首个“中国气候生态县”,切实发挥气候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效益和效率,助力“中国最美县域”建设。积极推进清新空气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建设含负氧离子、PM2.5及地面臭氧观测要素清新空气站1套,完成建设多要素生态气象监测站4套。落实生态品牌创建及气候区划,历史上首次完成安吉县气候资源全要素精细化区划和图集制作,编制全县分乡镇年度气候概况并下发乡镇应用。创新开展安吉特色生态旅游指标安吉度假气候指数和两山游养指数预报。安吉浙北大峡谷、云上草原入选全省首批夏季避暑气候胜地。开发全省首创5公里空间分辨率智能网格环境预报产品,为治气预报预警提供科技支撑。推进生态养护型人影业务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人影作业,累计增雨效益达2000余万吨,积极服务高温干旱防御、森林消防防灾及空气质量改善等社会需求。

5.气象社会管理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气象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分类确认事项性质,列出“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通过网上申报审批,实现“跑零次”。实现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实施事项、零上门办理三个100%。推进“无证明化”改革巩固深化,推行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进基层便民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民生事项“就近办”,实现公共服务气象证明事项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借助“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通过重点检查和双随机检查完成行政执法工作,重点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加大信用建设,推进信用监管,对信用良好的主体实行“承诺即办”、“容缺办理”。

(二)“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加快科技创新,着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安吉气象发展提供新思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色赋能、创新赋能、改革赋能、开放赋能、数字赋能的战略路径,加快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赶超发展。

2.安吉所处历史定位和发展方位对安吉气象发展提出新要求。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正迎来生态优势、先发优势转化为赶超胜势的大好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吉提出了“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安吉气象事业的发展方位和历史责任,奋力推进新时代安吉气象现代化更高水平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战略作用,更加有力保障安吉经济社会发展。

3.新时代的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安吉气象发展提出新需求。安吉是气候资源丰富优越但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地区之一。在新发展阶段,防灾减灾、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需求,进一步深化气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风险预警、救援保障、风险防控和社会管理工作,着力解决气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4.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安吉气象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突破,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越发凸显,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正日益紧密,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常态,由此带来气象服务理念、模式和技术方法的持续变革,正在成为推动气象发展的新动力,必须牢牢把握数字化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奋勇争先、主动作为,全力打开安吉气象发展新空间、新路径、新动能。

(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安吉气象事业发展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气象体制优势显著,业务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省内先进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象发展方式与安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有待形成。二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尚难以满足安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三是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要求相比,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气象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还有不足。四是气象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气象数据挖掘应用有待增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浙江、安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决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安吉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县域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支撑。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更高水平建设气象现代化,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坚持人民至上,强化防线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绿色引领,强化生态优先。围绕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坚持趋利避害并举,进一步发挥气象在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气象内涵。

3.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安吉气象发展的强劲引擎。坚持把数字赋能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切实以数字化引领,撬动气象事业各方面改革,用“数字”为气象赋能。

4.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整体效能。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的优势论、奋斗论、为民论更好地转化为气象服务中国美丽县域建设和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的强大动力,努力构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立体化广覆盖精密气象监测网基本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预报准确率、公众服务满意度实现新突破,形成气象开放协调发展新格局。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的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平安安吉、美丽安吉、乡村振兴等行动的贡献更有成效,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更具活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到2035年,安吉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智慧气象发展水平、气象科技创新活力明显提升,为安吉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作出应有的气象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优化面向灾害防御决策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完善气象监测要素及站网布局,建设雷达监测网。推动气象业务体制的优化集约,实现观测、预报、服务一体化的高效业务化流程。推进智能网格数据的本地应用及可视化,通过智能引擎制作精细化预报预警和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实现决策服务智能推送,提升决策服务信息化水平。

2.完善面向社会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实现分等级、分乡镇的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智能化制作及实时共享。发展台风、强对流、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气象与应急管理、城市运行和生产活动等领域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的智能化制作和精准靶向发布。

3.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纳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职责。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提标升级,全面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完善预警信息从气象台站到网格“一键直达、随时处置、即时反馈”机制。针对教育、旅游、交通等重点行业,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4.健全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气象科学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融入式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建设校园气象站,提升校园气象站质量和品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创建,推进国家级、省级气象科普基地创建,有效提升公众气象科学素质和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

(二)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有效供给

1.构建智慧型公众气象服务新体系。发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交互、智能定向为特征的伴随式、无感式公众气象服务模式。推进“天气罗盘”本地化,探索交通、旅游、健康等场景的气象服务,实现权威气象信息全覆盖。加强以智慧气象数据为支撑的“本地化应用+气象”模式的融合应用,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持续创新公共气象服务的提供形式。

2.提升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动力。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和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影响预报、风险预估等服务。结合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安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全链条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优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提高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升优势农产品全方位气象保障服务。

3.推进智慧气象全方位融入“公共数据平台”。积极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全媒体融合的气象服务,将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融入“城市大脑”。将气象数据融入安吉数字化重点应用中,开发智能网格城市精细化预报产品,加强多部门联动,实现气象信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基层社区的精准服务,提升灾害风险综合防御能力。

4.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气象服务高地。深度参与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提升与周边市县气象信息的共享程度。围绕交通、能源、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气象监测服务能力,加强“行业+气象”数据融合,延伸气象服务链条。针对重大社会活动、高影响天气和突发事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和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1.提升生态系统保护气象服务能力。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擦亮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国家气候品牌,推动气象生态价值转换。开展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推进精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应用。在上级的支持下,深化卫星数据在防灾减灾、生态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探索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城市热岛、通风廊道评估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2.完善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合理优化标准作业点布局,推动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更新人影作业设备,提升作业队伍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完善重大活动保障人影作业防线布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设集人影监测系统、指挥系统、作业系统和评估系统于一体的智能作业体系,提高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综合水平。

3.提高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加大生态气象观测数据应用,重点提升生态旅游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开展极端天气事件对景区、重点区域的影响评估。依托气象新媒体平台传播和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适时推送旅游气象、预警服务、灾害防御科普等信息,建立部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打造全链条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

(四)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提升气象行政管理水平。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结合安吉气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完善气象行政审批、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引导气象部门、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主动应用标准,严格规范相关气象活动行为,加强气象法治宣传。

2.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与效能。推动气象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提升气象政务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深度融合。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依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活动。

3.深化重点领域气象改革。深化气象管理数字化改革,融入政府统分运行的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气象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全面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深化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建立健全专业气象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深化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优化气象公共财政保障结构。

(五)提升智能智慧的现代气象业务能力

1.提升立体化广覆盖精密气象监测能力。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网,完善降水天气现象、雪深等各监测要素布局,新增天空实景、地面凝结现象等监测要素。通过升级更新和改造,实现站点的远程智能程控管理。开展X波段天气雷达及高空垂直探测站建设。

2.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推进基于多源监测资料融合分析、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充分利用X波段天气雷达等新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逐步实现基本气象要素以客观预报为主、短临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以主客观融合为主的预报业务,开展智能网格本地化预报服务产品开发及应用。

3.推进气象数据的智慧应用。依托安吉城市数字大脑,建设数字气象“城市驾驶舱”,完善智慧气象服务数字化支撑平台,实现气象实况信息、气象预报产品及预警信息的实时开放共享,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交流。开展智能网格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公众和专业专项等气象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强“气象触发”的城市内涝、污染天气和其它公共事件的影响预报和应急服务。

(六)提升现代化气象综合保障水平

1.提升气象业务基本保障。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体制改革和基层台站自身功能性改善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与新需求,继续推进台站综合改善提升工程。推进台站基础信息化建设,更新升级基础信息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提高气象业务服务能力。

2.构建一体化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气象业务专网带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网络需求,统一互联网出口。完善并加强边界间安全访问策略及边界内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实施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气象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积极参与地方人才工程选拔。创新干部工作机制、优化干部资源配置、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人才储备,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多领域、多岗位培养锻炼。建立科学完善的气象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支撑研究型业务发展机制建设,开展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重点工程

(一)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

1.优化地面气象监测站网。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34套,升级、改造、更新20套以上,到2025年,地面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达到4.0km以下,实现重点区域、高风险区域平均网格间距3.0km。新建全天空智能观测仪30套。山区和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关键区域自动站配备北斗卫星应急通讯系统10套。

2.建设垂直综合气象观测网。为提升高空气象探测能力,弥补垂直气象探测空白,建设新型雷达监测网。新建1-2部X波段天气雷达,开展高空垂直廓线探测站建设,新建风廓线雷达1部、微波辐射计1部、毫米波云雷达1部,低层大气雷达监测覆盖率达100%,实现大气水平和垂直结构的精细化立体监测。

3. 完善天气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天气雷达及多维度强天气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及平台建设,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数据的智能分析,通过与周边多部雷达组网,实现立体全方位、精细化快速监测和预警,共同构建三圈防御系统。开展基于实况资料的乡镇(街道)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完善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开发应用。推进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分等级的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发展基于“云+端”的集约化气象信息技术,为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二)新时代“两山”试验区气象保障工程

1.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深入执行《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国家标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提标升级。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健全乡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推动气象管理数字化改革,开展“云+端”“网上查”“码上管”等“互联网+监管”方式,建立以“安全码”为基础的气象安全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系统。开展乡村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预警。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科普型气象台站建设,将防灾减灾文化公园建设成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推进红领巾校园气象站扩面提质和乡镇(街道)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建设。

2.开展特色农产业数字化气象服务。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增加优势特色农产品观测站点,加强安吉特色农业精细化气象要素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构建安吉白茶精细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展安吉白茶气象全链条数字监测和精准靶向服务。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安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色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助力推进乡村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深化安吉农业产业品牌数字化气象服务。

3.深化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国家气候标志的品牌效应,围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进安吉气候资源品牌建设。开展“天气罗盘”本地化,推进5G应用,开发基于目标人群的生态旅游气象智能服务系统,开展旅游路线天气预报、特色气象指数、气象景观预报,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完善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全面深化余村生态旅游、黄杜为农服务、鲁家乡村治理等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警联动,建立污染天气部门联动分级管控机制,充分利用上级环境预报产品进行本地化、智能化改造,开发3公里,预报时效提高到10天的智能环境预报产品,提升臭氧、PM2.5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

4.推动生态服务型人影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态保护,在现有抗旱和防火、治气等要求下增加两库引水和生态补水的需求,开展人影常态化联合作业。增设标准化人影及综合探测基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评估于一体的立体智能作业体系,做好作业效果评估。探索建立一支组织科学、运行规范、人员合格、资金保障的社会化人影作业队伍。

(三)全域智治气象保障工程

1.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气象驾驶舱。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开展城市大脑气象驾驶舱建设,强化气象大数据共享及智慧应用支撑平台。围绕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公众生产生活以及安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现代气象科技和新型气象观测系统为支撑,聚焦大数据共享与融合、智能提升、构建“一个平台、一套算法、N个智慧应用”,打造以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为先导的智慧大脑驱动城市四肢的应用效果,为安吉社会和经济活动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

2.创新智慧协同气象数字服务。基于公共数据平台,建立集数据收集、质量控制、调用安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大数据归集业务系统,加快“气象数据超市”建设,实现“+气象”模式。推进气象服务系统的云化改造,构建基于“云”的智慧气象服务应用。

3.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气象自动站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优化气象信息网络架构,更新网络基础保障设施,建立网络安全设备防御监控系统,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建设。加强气象业务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在政务云平台部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全面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推进气象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综合保障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气象的支持力度,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强气象服务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开展气象服务,提升气象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和效益。

(三)坚持优质发展

推进与长三角其他地区气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助力长三角区域气象业务和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跨行业跨地区深度融合。加强局校合作、局企合作,深化联合会商、联合预警和应急联动,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索引号: 330523/2021-00020 发文时间: 2021-08-30 10:30:5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安发改〔2021〕34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人民政府
文件效力: 有效
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局 安吉县气象局关于印发《安吉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开启新时代气象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建设“气象强国”的重要机遇期;是安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县域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的关键期。

做好“十四五”时期安吉县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生态气候安全保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事关安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安吉县气象局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水平规划引领安吉气象高质量赶超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浙江省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湖州市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安吉县气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等,对于未来五年实现安吉县气象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规划范围为安吉县行政管辖区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21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气象事业发展现状及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气象事业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安吉气象保障安吉社会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显著效益,气象现代化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气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

基本建成了观测要素齐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现代化气象灾害监测网,包含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62个中尺度自动气象监测站、9个微型气象监测站、4个负氧离子监测站、4个大气电场仪、17个雪深观测仪,平均监测间距4.9公里,灾害天气监测率达88%。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研究型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开展业务服务,天气预报实现精确化、网格化服务,服务时效拓展至短时临近24小时逐小时滚动预报,15天逐日滚动预报、45天延伸期预报,预报网格精确至5公里。突发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提前30分钟以上,智能网格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5%,24小时气温预报准确率80%。开发精细化暴雨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多部门监测共享平台。

2.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效显著

积极融入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气象工作纳入乡村振兴、五水共治等考核,气象预警传播工作纳入基层网格员职责。牵头编制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发布实施,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全覆盖,孝源街道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与近30家相关部门开展密切合作,部门联动机制逐步健全。建立包含7500人的“一键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修订《安吉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开展气象灾害、雨雪冰冻应急预案的修订,加强与应急、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常态化联合会商,开展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以及重污染等气象风险预警业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渐趋完善,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3.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精细化、无缝隙,集成最新智能网格预报的现代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实现手机APP、数字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融媒体、广覆盖的气象信息发布网络。建立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实现全网发布。创新在电视开通“安吉气象”频道,在官方“爱安吉”APP无缝集成“安吉天气”实时发布页面。助力全国首创的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顺利推进,累计8万亩茶园的茶农获理赔2280万元,有效减少农户的损失。省市县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安吉黄杜村扶贫茶苗引种保障服务,助力脱贫攻坚战。面对疫情严峻形势,主动融入“安吉县白茶生长交易管理云平台”建设,为20万茶叶用户提供全方位气象信息,打造白茶全产业链精细化气象服务。

4.气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取得实效

创成全国首个“中国气候生态县”,切实发挥气候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效益和效率,助力“中国最美县域”建设。积极推进清新空气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建设含负氧离子、PM2.5及地面臭氧观测要素清新空气站1套,完成建设多要素生态气象监测站4套。落实生态品牌创建及气候区划,历史上首次完成安吉县气候资源全要素精细化区划和图集制作,编制全县分乡镇年度气候概况并下发乡镇应用。创新开展安吉特色生态旅游指标安吉度假气候指数和两山游养指数预报。安吉浙北大峡谷、云上草原入选全省首批夏季避暑气候胜地。开发全省首创5公里空间分辨率智能网格环境预报产品,为治气预报预警提供科技支撑。推进生态养护型人影业务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人影作业,累计增雨效益达2000余万吨,积极服务高温干旱防御、森林消防防灾及空气质量改善等社会需求。

5.气象社会管理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气象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分类确认事项性质,列出“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通过网上申报审批,实现“跑零次”。实现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实施事项、零上门办理三个100%。推进“无证明化”改革巩固深化,推行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进基层便民服务提质增效,推动民生事项“就近办”,实现公共服务气象证明事项乡镇全覆盖。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借助“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通过重点检查和双随机检查完成行政执法工作,重点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信用监管,加大信用建设,推进信用监管,对信用良好的主体实行“承诺即办”、“容缺办理”。

(二)“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加快建成气象强国的战略目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加快科技创新,着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为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1.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安吉气象发展提供新思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绿色赋能、创新赋能、改革赋能、开放赋能、数字赋能的战略路径,加快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赶超发展。

2.安吉所处历史定位和发展方位对安吉气象发展提出新要求。安吉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正迎来生态优势、先发优势转化为赶超胜势的大好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吉提出了“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安吉气象事业的发展方位和历史责任,奋力推进新时代安吉气象现代化更高水平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战略作用,更加有力保障安吉经济社会发展。

3.新时代的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安吉气象发展提出新需求。安吉是气候资源丰富优越但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地区之一。在新发展阶段,防灾减灾、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对气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紧密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需求,进一步深化气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风险预警、救援保障、风险防控和社会管理工作,着力解决气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4.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安吉气象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数字化改革如火如荼,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突破,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越发凸显,信息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正日益紧密,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将成为常态,由此带来气象服务理念、模式和技术方法的持续变革,正在成为推动气象发展的新动力,必须牢牢把握数字化变革的机遇和挑战,奋勇争先、主动作为,全力打开安吉气象发展新空间、新路径、新动能。

(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安吉气象事业发展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气象体制优势显著,业务基础雄厚,发展空间广阔,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省内先进水平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气象发展方式与安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质量、规模、速度、效益和安全相统一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格局有待形成。二是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尚难以满足安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三是与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要求相比,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能力还有待提高,气象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还有不足。四是气象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气象数据挖掘应用有待增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在浙江、安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提升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决守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安吉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县域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支撑。

(二)基本原则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更高水平建设气象现代化,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坚持人民至上,强化防线意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坚持绿色引领,强化生态优先。围绕新时代“两山”试验区建设,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坚持趋利避害并举,进一步发挥气象在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气象内涵。

3.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牢固树立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让改革创新成为安吉气象发展的强劲引擎。坚持把数字赋能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切实以数字化引领,撬动气象事业各方面改革,用“数字”为气象赋能。

4.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整体效能。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蕴含的优势论、奋斗论、为民论更好地转化为气象服务中国美丽县域建设和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的强大动力,努力构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立体化广覆盖精密气象监测网基本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率、预报准确率、公众服务满意度实现新突破,形成气象开放协调发展新格局。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的智慧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平安安吉、美丽安吉、乡村振兴等行动的贡献更有成效,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更具活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到2035年,安吉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智慧气象发展水平、气象科技创新活力明显提升,为安吉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作出应有的气象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优化面向灾害防御决策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完善气象监测要素及站网布局,建设雷达监测网。推动气象业务体制的优化集约,实现观测、预报、服务一体化的高效业务化流程。推进智能网格数据的本地应用及可视化,通过智能引擎制作精细化预报预警和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实现决策服务智能推送,提升决策服务信息化水平。

2.完善面向社会的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实现分等级、分乡镇的气象风险预警产品智能化制作及实时共享。发展台风、强对流、高温热浪、低温冰冻等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强化部门联动;加强气象与应急管理、城市运行和生产活动等领域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实现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产品的智能化制作和精准靶向发布。

3.健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社会化的组织体系。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能纳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机构职责。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提标升级,全面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完善预警信息从气象台站到网格“一键直达、随时处置、即时反馈”机制。针对教育、旅游、交通等重点行业,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4.健全趋利避害并举的气象科普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开展气象科学普及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施融入式发展,鼓励和支持中小学建设校园气象站,提升校园气象站质量和品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创建,推进国家级、省级气象科普基地创建,有效提升公众气象科学素质和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

(二)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有效供给

1.构建智慧型公众气象服务新体系。发展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体系,实现基于位置、基于需求、移动交互、智能定向为特征的伴随式、无感式公众气象服务模式。推进“天气罗盘”本地化,探索交通、旅游、健康等场景的气象服务,实现权威气象信息全覆盖。加强以智慧气象数据为支撑的“本地化应用+气象”模式的融合应用,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持续创新公共气象服务的提供形式。

2.提升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动力。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和现代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影响预报、风险预估等服务。结合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安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全链条精细化气象服务示范。优化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提高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升优势农产品全方位气象保障服务。

3.推进智慧气象全方位融入“公共数据平台”。积极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全媒体融合的气象服务,将精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融入“城市大脑”。将气象数据融入安吉数字化重点应用中,开发智能网格城市精细化预报产品,加强多部门联动,实现气象信息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和基层社区的精准服务,提升灾害风险综合防御能力。

4.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气象服务高地。深度参与数字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提升与周边市县气象信息的共享程度。围绕交通、能源、旅游、健康等领域的气象监测服务能力,加强“行业+气象”数据融合,延伸气象服务链条。针对重大社会活动、高影响天气和突发事件提供专业化、定制化和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1.提升生态系统保护气象服务能力。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擦亮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国家气候品牌,推动气象生态价值转换。开展生态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推进精细化气候资源区划应用。在上级的支持下,深化卫星数据在防灾减灾、生态旅游服务中的应用。探索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城市热岛、通风廊道评估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气象科技支撑能力。

2.完善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合理优化标准作业点布局,推动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更新人影作业设备,提升作业队伍装备技术保障力量,完善重大活动保障人影作业防线布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设集人影监测系统、指挥系统、作业系统和评估系统于一体的智能作业体系,提高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综合水平。

3.提高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加大生态气象观测数据应用,重点提升生态旅游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开展极端天气事件对景区、重点区域的影响评估。依托气象新媒体平台传播和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适时推送旅游气象、预警服务、灾害防御科普等信息,建立部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打造全链条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

(四)构建规范有序的现代气象治理体系

1.提升气象行政管理水平。根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结合安吉气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完善气象行政审批、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方面的配套制度。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引导气象部门、社会组织及从业人员主动应用标准,严格规范相关气象活动行为,加强气象法治宣传。

2.提升气象社会治理能力与效能。推动气象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提升气象政务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互联网+监管”,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深度融合。推动气象执法纳入地方综合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依法依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相关活动。

3.深化重点领域气象改革。深化气象管理数字化改革,融入政府统分运行的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优质高效的气象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全面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深化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建立健全专业气象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深化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优化气象公共财政保障结构。

(五)提升智能智慧的现代气象业务能力

1.提升立体化广覆盖精密气象监测能力。加密地面自动气象站网,完善降水天气现象、雪深等各监测要素布局,新增天空实景、地面凝结现象等监测要素。通过升级更新和改造,实现站点的远程智能程控管理。开展X波段天气雷达及高空垂直探测站建设。

2.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推进基于多源监测资料融合分析、大数据应用等新技术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充分利用X波段天气雷达等新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提高突发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预警时效。逐步实现基本气象要素以客观预报为主、短临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以主客观融合为主的预报业务,开展智能网格本地化预报服务产品开发及应用。

3.推进气象数据的智慧应用。依托安吉城市数字大脑,建设数字气象“城市驾驶舱”,完善智慧气象服务数字化支撑平台,实现气象实况信息、气象预报产品及预警信息的实时开放共享,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交流。开展智能网格预报和气象防灾减灾、公众和专业专项等气象服务大数据融合应用,加强“气象触发”的城市内涝、污染天气和其它公共事件的影响预报和应急服务。

(六)提升现代化气象综合保障水平

1.提升气象业务基本保障。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业务体制改革和基层台站自身功能性改善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与新需求,继续推进台站综合改善提升工程。推进台站基础信息化建设,更新升级基础信息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等,提高气象业务服务能力。

2.构建一体化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提升气象业务专网带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网络需求,统一互联网出口。完善并加强边界间安全访问策略及边界内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实施新时代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计划。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气象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积极参与地方人才工程选拔。创新干部工作机制、优化干部资源配置、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加强人才储备,加大人才交流力度,加快优秀年轻干部多领域、多岗位培养锻炼。建立科学完善的气象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支撑研究型业务发展机制建设,开展跨行业跨部门合作,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重点工程

(一)气象监测预报能力提升工程

1.优化地面气象监测站网。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34套,升级、改造、更新20套以上,到2025年,地面自动气象站平均间距达到4.0km以下,实现重点区域、高风险区域平均网格间距3.0km。新建全天空智能观测仪30套。山区和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关键区域自动站配备北斗卫星应急通讯系统10套。

2.建设垂直综合气象观测网。为提升高空气象探测能力,弥补垂直气象探测空白,建设新型雷达监测网。新建1-2部X波段天气雷达,开展高空垂直廓线探测站建设,新建风廓线雷达1部、微波辐射计1部、毫米波云雷达1部,低层大气雷达监测覆盖率达100%,实现大气水平和垂直结构的精细化立体监测。

3. 完善天气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天气雷达及多维度强天气智能预报预警系统及平台建设,推进X波段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多源观测数据的智能分析,通过与周边多部雷达组网,实现立体全方位、精细化快速监测和预警,共同构建三圈防御系统。开展基于实况资料的乡镇(街道)短临预报预警业务。完善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本地化开发应用。推进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分等级的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发展基于“云+端”的集约化气象信息技术,为气象预报服务提供支撑保障。

(二)新时代“两山”试验区气象保障工程

1.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深入执行《美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指南》国家标准,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提标升级。推进“网格+气象”工作,健全乡村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推动气象管理数字化改革,开展“云+端”“网上查”“码上管”等“互联网+监管”方式,建立以“安全码”为基础的气象安全社会治理风险防控系统。开展乡村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预警。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纳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科普型气象台站建设,将防灾减灾文化公园建设成省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推进红领巾校园气象站扩面提质和乡镇(街道)全覆盖;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和气象科普“示范村”建设。

2.开展特色农产业数字化气象服务。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建设,增加优势特色农产品观测站点,加强安吉特色农业精细化气象要素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构建安吉白茶精细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展安吉白茶气象全链条数字监测和精准靶向服务。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安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特色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助力推进乡村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深化安吉农业产业品牌数字化气象服务。

3.深化生态文明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全国首个气候生态县国家气候标志的品牌效应,围绕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进安吉气候资源品牌建设。开展“天气罗盘”本地化,推进5G应用,开发基于目标人群的生态旅游气象智能服务系统,开展旅游路线天气预报、特色气象指数、气象景观预报,推动生态价值转化。完善气象服务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全面深化余村生态旅游、黄杜为农服务、鲁家乡村治理等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空气质量预警联动,建立污染天气部门联动分级管控机制,充分利用上级环境预报产品进行本地化、智能化改造,开发3公里,预报时效提高到10天的智能环境预报产品,提升臭氧、PM2.5等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服务能力。

4.推动生态服务型人影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态保护,在现有抗旱和防火、治气等要求下增加两库引水和生态补水的需求,开展人影常态化联合作业。增设标准化人影及综合探测基地,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监测、指挥、作业、评估于一体的立体智能作业体系,做好作业效果评估。探索建立一支组织科学、运行规范、人员合格、资金保障的社会化人影作业队伍。

(三)全域智治气象保障工程

1.打造智慧城市大脑气象驾驶舱。推进气象数字化改革,开展城市大脑气象驾驶舱建设,强化气象大数据共享及智慧应用支撑平台。围绕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公众生产生活以及安吉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现代气象科技和新型气象观测系统为支撑,聚焦大数据共享与融合、智能提升、构建“一个平台、一套算法、N个智慧应用”,打造以气象精细化预报预警为先导的智慧大脑驱动城市四肢的应用效果,为安吉社会和经济活动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

2.创新智慧协同气象数字服务。基于公共数据平台,建立集数据收集、质量控制、调用安全管理、共享服务、业务监控于一体的气象大数据归集业务系统,加快“气象数据超市”建设,实现“+气象”模式。推进气象服务系统的云化改造,构建基于“云”的智慧气象服务应用。

3.强化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气象自动站的管理与维护,确保气象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优化气象信息网络架构,更新网络基础保障设施,建立网络安全设备防御监控系统,加强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建设。加强气象业务应用系统集约化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在政务云平台部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全面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推进气象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综合保障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气象的支持力度,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强气象服务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政策导向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开展气象服务,提升气象服务社会化供给能力和效益。

(三)坚持优质发展

推进与长三角其他地区气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助力长三角区域气象业务和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跨行业跨地区深度融合。加强局校合作、局企合作,深化联合会商、联合预警和应急联动,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