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人民政府

 安吉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时间:2017-11-24

为全面提升安吉县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安吉县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建成7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启动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工作,投资6.3亿元的新职教中心异地新建2015年全面完成,成功组建第二初级中学,投资近1.5亿元的梅溪中学投入使用。扩建10所学校,总投资额超2亿元,全县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

安吉县教育事业按“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学前教育品牌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办教育规模化、成人教育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强乡镇13个、湖州市示范性教育强镇11个、湖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10个。在教育品牌打造、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实现了良性发展,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学前教育已形成了全县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若干个分园和教学点的格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100%,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园比例达到100%,全县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92.3%,省等级幼儿园人数覆盖率达96.1%,其中省一、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80.8 %。“安吉游戏”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县40所义务教育学校被认定为省标准化学校,比率为91%。义务教育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市均水平,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2014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特殊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初升高比例达95%,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数之比接近1:1。高中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突破四百大关,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正在形成。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教中心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校、省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中职学校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成人教育取得新的发展,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功创建浙江省标准化成校,安吉县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成果为安吉县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吉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安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基础教育的发展仍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仍不够平衡,县城区入学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县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教育事业要“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新目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教育肩负的民生责任也更加突出。安吉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为安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总体要求

“十三五”期间,安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着眼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一心一意打造人民满意的安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工作推进中,紧紧围绕省教育现代化创建,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强化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保障,进一步深化“美丽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实施“美丽学校、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教学”四大工程,将安吉的学校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文化浓厚、师生幸福的和谐校园。

安吉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成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格局全面建立。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开展,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9%。

──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模式更趋多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教育资助、新居民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残疾儿童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等各项制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新居民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为学生建立学业、心理等更多样的帮扶体系,维护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学习尊严。到2020年,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5%,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构建更有效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支撑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县所有学校高水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高质量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全部达到配备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学校自主办学、政府依法管理的机制更加健全,教育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优化学前教育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和新的人口政策等因素,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办参与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接收步伐。加快县城周边幼儿园的建设,缓解县城区入园难题,努力实现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实施“第三轮行动计划”。完成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任务,制定并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以创等级幼儿园为抓手,不断促进办园条件的改善。到2020年,全县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超省市平均水平,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形成名园长、名教师培养梯队。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制定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政策,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投入中的比重,坚持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提高幼儿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认真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继续全面推进游戏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安吉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完成“安吉游戏”展示中心等场馆建设。大力促进“安吉游戏”国际影响力的形成,让“安吉游戏”课程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幼教课程,将安吉学前教育全力打造成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二)义务教育

立足于教育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通过推进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效控制班级规模,逐步推进小班化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到2020年,全面解决入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居民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的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多部门联合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关心帮助,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完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优良的良好格局,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完善普通高中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助推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全面打造一校一品课程特色。全面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充分保障学生课程选择权。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推动并完善新学考选考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着力打造1-2所普高学校,力争办学综合水平进入全省一流学校方阵。到2020年,全县普通高中教育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016年完成安吉高级中学、昌硕高级中学的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推动上墅私立高级中学的省特色示范高中创建,争取到2020年,全县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100%。

(四)特殊教育

完成育星培智学校迁建工程。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到2020年,残疾幼儿学前入园率不低于90%;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低于98%;残疾少年高中段入学率不低于85%,其中智障少年职业高中入学率不低于80%。增强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通过集中教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三种教育安置形式,实施专业化特殊教育服务。协调推进教育系统“送教上门”、卫生系统“送医上门”、残联“送康复上门”、民政部门“送温暖上门”的“送教四合一服务共同体”建设。优化特殊教育课程,普及医教结合工作,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实现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零拒绝。扩大“特教学校+卫星班”的特教布局。继续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资源教室。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工作者整体教育和康复专业水平,培养1—2名市级特殊教育骨干教师。

(五)职成教育

实施职成教育核心品牌工程。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逐年提高升学比例。培养和建设一批“名校名师名专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扶持建设1-2个省级德育品牌项目,建设2-3个省级品牌实训基地,建设3-4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 “十三五”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中职学生达到90%以上,争创1-2个以发明专利孵化为目的的省级“创新实验室”,争创1-2个以创业项目孵化为目的的省级“创业实验室”,培育一批县级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争创4-5名省级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推进校企合作。积极争创1-2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同体,争创1-2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到2020年,完成安吉技师学院的创建。进一步改善乡镇成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传统特色项目开发和培训,培养一批区域文化传承人,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四、素质教育

从政策、经费、人员编制、场地设施等方面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创新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认知走向践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大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县级层面要推进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公益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良好氛围。

落实文化校园建设。全面开展“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不断改善校园秩序和育人环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凝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育人价值。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省编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立足本县实际、学校传统及办学特色,以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文明礼貌、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残障家庭、流动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珍爱生命教育、抗挫折教育、青春健康教育和预防毒品等各项专题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专业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各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完善“精英+普及”型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导师)综合能力大赛培养模式。优化班主任、德育导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职能,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二)加强体育、艺术与科技创新教育

配齐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深化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增强财政、教育、体育等部门对校园足球运动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确保校园足球运动得到切实发展,努力增加国家与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争创数量,不断扩大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参与面,继续开展篮球、乒乓球等几大联赛,积极推进游泳联赛工作,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完善政策配套,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改进美育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校打造艺术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协调统筹科技创新教育,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培育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推进科技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持续培育,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

(三)健全学校卫生保障体系

扎实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根据学校规模,独立或依托社区卫生机构,设立相应的卫生保健机构,按比例配置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等工作。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加强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

(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革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奖惩。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教学难度,并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课外教学活动。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五、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的长效机制。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加强师德教育。从2016年起,在学校开设纪律教育一刻钟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师德建设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健全表彰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表彰机制,大力表彰师德模范和师德先进个人,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将治理有偿补课作为常态,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倦怠”等师德师风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自律意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做好最美教师、名师名校长系列先进、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美丽导师等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

(二)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2016年9月起,实施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按照尽可能缓解学校、教师工学矛盾的原则,每学期安排三至四个学科进行90学分培训,每年参训人数比例达到总教师数的21%以上,确保每位教师在5年内至少参加一次90学分的学科集中培训。拓宽培训渠道,全面发挥教科研中心在教师业务提升方面的引领作用,着力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继续组织开展骨干教师、校长赴沪杭名校挂职和海外提升计划,严格控制挂职名额和挂职时间,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升挂职学习的实效性。从2016年起,启动县域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快教师学历提升工程,重点提升普高教师学历,到“十三五”末,普高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0%。

(三)多渠道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整合教职工医疗互助体系,建立困难教师帮扶专项资金,切实减轻因灾(病)致贫教职工负担。组织开展暑期教职工疗休养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对职业的认同感。逐年提高教师政府考核奖水平,到十三五末,实现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同等水平。

六、教育信息化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录播(微格、远程)教室建设,到2020年,生均图书拥有量分别达到高中 50册以上、初中 40册以上、小学30册以上。加大图书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基于网络的电子阅览场地,并做好拓展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的建设。加大探究、数字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开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中小学创新型实验室和适应选课走班、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学科教室,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逐步普及学校录播系统的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做好省教育计算机网到校的工作。到2020年,公办中小学和职业类学校2.5G带宽到校达到100%。推进幼儿园和民办学校的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基础硬件和软件建设,做好校园内部网络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实现校园骨干网络带宽达1G。实现学校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人人拥有移动学习终端。

(二)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完成和优化“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扎实推进教育系统门户网站群建设。

(三)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完成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工作。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高其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环境创设、教与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应用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以应用教育技术为特征的各类教学比赛,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科教师。组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项培训,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开展“智慧教育”建设,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化示范校的培育和建设。

七、教育改革与开放

(一)加快办学体制改革

到2020年,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统筹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切实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

加大优质民办教育力量的引入力度,2017年完成育澜中学的审批和办学服务工作。建立扶持民办教育长效机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民办教育参与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办学环境,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把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上来。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督导和检查制度,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民办学校防范办学风险的保证金制度。到2020年,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

(二)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按照科学、公平、规范、易行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制度,进一步巩固“零择校”成果。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推进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改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学校招生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计分方法,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全面推行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招生定向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生源学校的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招生录取程序,严格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加强监督,切实保护考生权益。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继续认真做好新进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探索人员管理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改进和完善教师学年考核办法,强化奖惩措施,逐步建立人员正常退出机制。结合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称改革工作,通过竞聘上岗,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培养工程。

完善学校(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探索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坚持按需设岗、定期聘任、动态调整、强化考核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学校岗位管理,激发教师队伍建设活力。

完善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坚持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的原则,探索有利于教师敬业、进取、奉献的激励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机制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任教,推进在区域内实行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校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义务段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

(四)扩大教育开放与交流

加大教育接沪融杭力度,从2016年起,每年选派10名骨干教师、优秀校长赴杭州、上海挂职学习,推进杭州、安吉两地姐妹学校建设,完善安吉中小学校与杭州、上海名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开放战略,积极推进与韩国、港台地区的中小学生交流互访活动,加强与瑞士等欧美国家在中职旅游培训方面的合作,组织开展中职师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教育开放水平。

八、教育保障

(一)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认真落实城市建设配套费、教育费附加等按规定标准用于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按政策规定减免有关税费、规费,教育用地、教育资源转让所得全额返还用于学校建设等政策。按照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经费分配向农村或薄弱地区倾斜,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补助。落实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实行教育投入绩效考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全面实行学校财务统一核算。健全教育经费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强化全过程审计监督。规范学校各项采购程序,在学校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配送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做好全县公办学校食堂食材的统一配送招标管理,对学校常用办公用品及耗材统一招标配送,逐年扩面,减轻学校采购压力。加大对学校自行采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爱。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居民子女就学政策,到2020年,实现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90%以上。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全面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实现监管和帮扶双覆盖。继续做好贫困生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加强对学生营养餐监管力度,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让学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有营养。

(二)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以着力解决入学难、入园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2016年完成天荒坪小学新建,灵峰小学、塘浦小学、阳光学校改建以及昌硕高中体艺馆等工程建设。2017年完成实验初中风雨操场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城北小学新建工程、丰食溪小学扩建工程和安高综合楼建设,完成递铺三小、育星培智学校新建工程建设,并完成递铺三小的整体搬迁工程。计划2020年前启动丰食溪中学、高禹中学、孝丰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加快推动县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2016年完成尚城公馆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杭垓幼儿园搬迁,继续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提档升级;2016年底启动三官幼儿园新建工程建设;2017年启动溪龙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和三官幼儿园扩建工程,完成雾山嘉园配套幼儿园装修工程;2018年完成紫荆花园配套幼儿园装修。

加快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幼儿园办园等级。2017年起对三个班级以上的教学点,督促当地政府加大办学条件投入。加大学校软件建设,逐年提高等级幼儿园的比例。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暑期启动安吉县第二初级中学的维修改造工程,2016年下半年启动实验小学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丰食溪小学改扩建工程。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400万元,实施有针对性的暑期学校维修工作,安排2至3所学校重点实施办学条件提档升级的改造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提档升级。加快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十三五”期间,新建6个塑胶跑道,改造部分学校老化的运动场地。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有住校生的学校逐步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三)提升依法治教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和监督机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教育秩序,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规范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督和管理。整合投诉、举报平台,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公开。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定期交流、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校务监督小组建设,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完善学校评价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着力强化教育督导。加强督学队伍建设,提升责任督学的履职能力。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在巩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指导创新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责任区督学的随机督导工作,提升督学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督查能力,有效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加强对乡镇政府的教育履责督导,成功创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四)着力构建平安校园

抓好学校安全管理。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努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继续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坚持不懈开展师生安全警示教育,做好学校应急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演练,强化对校舍和公共场所的安全排查整改,加强消防、饮食、卫生、防疫、交通等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到2020年,全县各级学校A级食堂比例达到55%,5A级平安校园比例达到60%。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校舍倒塌和群体踩踏事故,防暴恐事件及食品安全等工作。坚持师生员工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和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加强分析研判,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各类困难,努力把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全面建立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要把法律知识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改。排查整改影响学校治安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车管理。加快淘汰非专用校车,增加专用校车的购置数量,到2020年,全县基本确保专用校车接送学生。强化专用校车管理,成立校车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加强与交通部门对接,优化公交运营线路,有效提升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公交运营量。

 

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1月24日印发


索引号: 330523/2017-11673 发文时间: 2017-11-24 15:43:4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安发改〔2017〕37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人民政府
文件效力: 有效
 安吉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全面提升安吉县教育现代化水平,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湖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安吉县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建成7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启动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工作,投资6.3亿元的新职教中心异地新建2015年全面完成,成功组建第二初级中学,投资近1.5亿元的梅溪中学投入使用。扩建10所学校,总投资额超2亿元,全县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

安吉县教育事业按“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学前教育品牌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办教育规模化、成人教育规范化”的总体思路,取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成功创建浙江省教育强乡镇13个、湖州市示范性教育强镇11个、湖州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10个。在教育品牌打造、教育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环境优化等方面,实现了良性发展,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学前教育已形成了全县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若干个分园和教学点的格局,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100%,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建园比例达到100%,全县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92.3%,省等级幼儿园人数覆盖率达96.1%,其中省一、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80.8 %。“安吉游戏”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县40所义务教育学校被认定为省标准化学校,比率为91%。义务教育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市均水平,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100%,2014年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特殊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三残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初升高比例达95%,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招生数之比接近1:1。高中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5年高考重点上线人数突破四百大关,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正在形成。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教中心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校、省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中职学校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成人教育取得新的发展,5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功创建浙江省标准化成校,安吉县被确定为第六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十二五”时期的工作成果为安吉县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吉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安吉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基础教育的发展仍未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仍不够平衡,县城区入学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县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教育事业要“全面建设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新目标。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和要求也更为强烈,教育肩负的民生责任也更加突出。安吉县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也为安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总体要求

“十三五”期间,安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着眼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着力于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一心一意打造人民满意的安吉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为实现中国梦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工作推进中,紧紧围绕省教育现代化创建,以提高育人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强化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为保障,进一步深化“美丽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实施“美丽学校、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美丽教学”四大工程,将安吉的学校打造成为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文化浓厚、师生幸福的和谐校园。

安吉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和职成教育协调发展,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格局全面建立。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到2020年,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开展,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9%。

──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明显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教育模式更趋多样,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差距不断缩小。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教育资助、新居民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残疾儿童教育、留守儿童关爱等各项制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新居民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为学生建立学业、心理等更多样的帮扶体系,维护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学习尊严。到2020年,标准化中小学校比例达到95%,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构建更有效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和支撑服务体系。到2020年,全面建成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县所有学校高水平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高质量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全部达到配备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健全更加多元开放的教育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学校自主办学、政府依法管理的机制更加健全,教育对外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三、发展任务

(一)学前教育

优化学前教育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和新的人口政策等因素,科学谋划学前教育布局,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民办参与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严格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加快接收步伐。加快县城周边幼儿园的建设,缓解县城区入园难题,努力实现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实施“第三轮行动计划”。完成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任务,制定并实施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以创等级幼儿园为抓手,不断促进办园条件的改善。到2020年,全县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超省市平均水平,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形成名园长、名教师培养梯队。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制定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政策,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总投入中的比重,坚持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制度,提高幼儿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认真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在继续全面推进游戏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安吉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完成“安吉游戏”展示中心等场馆建设。大力促进“安吉游戏”国际影响力的形成,让“安吉游戏”课程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幼教课程,将安吉学前教育全力打造成有显著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二)义务教育

立足于教育公平,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通过推进名校集团化、城乡教育共同体等形式,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加快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作,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有效控制班级规模,逐步推进小班化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到2020年,全面解决入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居民子女受教育的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各部门联动的新居民子女积分入学的办法,确保符合条件的新居民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多部门联合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少年的关心帮助,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完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保障有力、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优良的良好格局,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完善普通高中发展评价体系,促进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创新发展。助推高中学科基地建设,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全面打造一校一品课程特色。全面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充分保障学生课程选择权。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推动并完善新学考选考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着力打造1-2所普高学校,力争办学综合水平进入全省一流学校方阵。到2020年,全县普通高中教育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2016年完成安吉高级中学、昌硕高级中学的特色示范高中创建工作,推动上墅私立高级中学的省特色示范高中创建,争取到2020年,全县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100%。

(四)特殊教育

完成育星培智学校迁建工程。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到2020年,残疾幼儿学前入园率不低于90%;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不低于98%;残疾少年高中段入学率不低于85%,其中智障少年职业高中入学率不低于80%。增强财政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保障特殊教育健康发展,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类别。加快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中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通过集中教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三种教育安置形式,实施专业化特殊教育服务。协调推进教育系统“送教上门”、卫生系统“送医上门”、残联“送康复上门”、民政部门“送温暖上门”的“送教四合一服务共同体”建设。优化特殊教育课程,普及医教结合工作,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加强随班就读工作,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实现随班就读向学前和高中段延伸,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零拒绝。扩大“特教学校+卫星班”的特教布局。继续推进资源教室建设,实现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资源教室。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工作者整体教育和康复专业水平,培养1—2名市级特殊教育骨干教师。

(五)职成教育

实施职成教育核心品牌工程。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中职学生成长“立交桥”,逐年提高升学比例。培养和建设一批“名校名师名专业”。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扶持建设1-2个省级德育品牌项目,建设2-3个省级品牌实训基地,建设3-4个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 “十三五”期间,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的中职学生达到90%以上,争创1-2个以发明专利孵化为目的的省级“创新实验室”,争创1-2个以创业项目孵化为目的的省级“创业实验室”,培育一批县级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争创4-5名省级中职毕业生自主创业典型。推进校企合作。积极争创1-2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同体,争创1-2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到2020年,完成安吉技师学院的创建。进一步改善乡镇成校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公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和加强传统特色项目开发和培训,培养一批区域文化传承人,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和创新。到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四、素质教育

从政策、经费、人员编制、场地设施等方面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创新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认知走向践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大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县级层面要推进建设青少年社会实践、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生态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导中小学生广泛开展公益性的主题实践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良好氛围。

落实文化校园建设。全面开展“美丽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校园文明程度,不断改善校园秩序和育人环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运用校训、校史、校歌、校徽、校标等校园文化符号,凝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充分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育人价值。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省编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立足本县实际、学校传统及办学特色,以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加强公民意识、文明礼貌、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团结教育,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制度措施,加强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残障家庭、流动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珍爱生命教育、抗挫折教育、青春健康教育和预防毒品等各项专题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专业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受学生喜爱的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各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完善“精英+普及”型的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导师)综合能力大赛培养模式。优化班主任、德育导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生涯指导教师队伍。推进家校联动机制,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职能,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

(二)加强体育、艺术与科技创新教育

配齐体育、音乐、美术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深化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增强财政、教育、体育等部门对校园足球运动扶持力度,建立专项资金确保校园足球运动得到切实发展,努力增加国家与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争创数量,不断扩大校园足球联赛的学生参与面,继续开展篮球、乒乓球等几大联赛,积极推进游泳联赛工作,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完善政策配套,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校园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改进美育教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鼓励学校打造艺术特色,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气质。实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行动,协调统筹科技创新教育,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教育,培育科技教育特色项目,推进科技创新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持续培育,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等综合素质。

(三)健全学校卫生保障体系

扎实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不断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根据学校规模,独立或依托社区卫生机构,设立相应的卫生保健机构,按比例配置专(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做好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等工作。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加强学生性健康教育工作。

(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改革教学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奖惩。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教学难度,并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课外教学活动。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五、教师队伍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教育、宣传、考核、激励、监督、惩处的长效机制。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加强师德教育。从2016年起,在学校开设纪律教育一刻钟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师德建设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健全表彰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师德表彰机制,大力表彰师德模范和师德先进个人,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加强教师管理,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将治理有偿补课作为常态,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倦怠”等师德师风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自律意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做好最美教师、名师名校长系列先进、师德标兵(先进个人)、美丽导师等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

(二)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提升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2016年9月起,实施新一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按照尽可能缓解学校、教师工学矛盾的原则,每学期安排三至四个学科进行90学分培训,每年参训人数比例达到总教师数的21%以上,确保每位教师在5年内至少参加一次90学分的学科集中培训。拓宽培训渠道,全面发挥教科研中心在教师业务提升方面的引领作用,着力实施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继续组织开展骨干教师、校长赴沪杭名校挂职和海外提升计划,严格控制挂职名额和挂职时间,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升挂职学习的实效性。从2016年起,启动县域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加快教师学历提升工程,重点提升普高教师学历,到“十三五”末,普高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0%。

(三)多渠道努力提高教师待遇

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合理拉开分配差距,全面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力度,整合教职工医疗互助体系,建立困难教师帮扶专项资金,切实减轻因灾(病)致贫教职工负担。组织开展暑期教职工疗休养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和对职业的认同感。逐年提高教师政府考核奖水平,到十三五末,实现教师待遇与公务员同等水平。

六、教育信息化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加强实验室、图书室、录播(微格、远程)教室建设,到2020年,生均图书拥有量分别达到高中 50册以上、初中 40册以上、小学30册以上。加大图书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一批基于网络的电子阅览场地,并做好拓展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的建设。加大探究、数字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开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中小学创新型实验室和适应选课走班、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学科教室,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逐步普及学校录播系统的建设,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做好省教育计算机网到校的工作。到2020年,公办中小学和职业类学校2.5G带宽到校达到100%。推进幼儿园和民办学校的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基础硬件和软件建设,做好校园内部网络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实现校园骨干网络带宽达1G。实现学校主要教学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人人拥有移动学习终端。

(二)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更好地支撑教育改革和发展。完成和优化“三通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大幅度提升信息化服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能力;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扎实推进教育系统门户网站群建设。

(三)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完成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工作。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高其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制定、环境创设、教与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应用骨干教师培训,举办以应用教育技术为特征的各类教学比赛,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学科教师。组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项培训,为教育教学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开展“智慧教育”建设,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度融合。开展数字化示范校的培育和建设。

七、教育改革与开放

(一)加快办学体制改革

到2020年,全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统筹规划教育资源配置,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办学。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切实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法律地位。

加大优质民办教育力量的引入力度,2017年完成育澜中学的审批和办学服务工作。建立扶持民办教育长效机制,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民办教育参与服务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对民办学校教育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办学环境,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把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心转移到规范管理、提高质量上来。建立健全民办教育督导和检查制度,切实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民办学校防范办学风险的保证金制度。到2020年,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质量较高、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优质民办学校。

(二)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按照科学、公平、规范、易行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制度,进一步巩固“零择校”成果。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积极推进科学实验操作测试,改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段学校招生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计分方法,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全面推行省级特色示范高中招生定向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生源学校的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招生录取程序,严格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加强监督,切实保护考生权益。

(三)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继续认真做好新进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探索人员管理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改进和完善教师学年考核办法,强化奖惩措施,逐步建立人员正常退出机制。结合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称改革工作,通过竞聘上岗,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办法,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原则。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培养工程。

完善学校(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求,探索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坚持按需设岗、定期聘任、动态调整、强化考核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学校岗位管理,激发教师队伍建设活力。

完善科学长效的分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依法保障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坚持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坚持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的原则,探索有利于教师敬业、进取、奉献的激励机制。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机制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交流任教,推进在区域内实行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校际间的文化交流和资源共享,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义务段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

(四)扩大教育开放与交流

加大教育接沪融杭力度,从2016年起,每年选派10名骨干教师、优秀校长赴杭州、上海挂职学习,推进杭州、安吉两地姐妹学校建设,完善安吉中小学校与杭州、上海名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教育开放战略,积极推进与韩国、港台地区的中小学生交流互访活动,加强与瑞士等欧美国家在中职旅游培训方面的合作,组织开展中职师生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活动,全面提升教育开放水平。

八、教育保障

(一)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教育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认真落实城市建设配套费、教育费附加等按规定标准用于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按政策规定减免有关税费、规费,教育用地、教育资源转让所得全额返还用于学校建设等政策。按照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实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经费分配向农村或薄弱地区倾斜,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和教育专项补助。落实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做好“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监督。实行教育投入绩效考核,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全面实行学校财务统一核算。健全教育经费内部审计、监察制度,强化全过程审计监督。规范学校各项采购程序,在学校食堂大宗物品统一配送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做好全县公办学校食堂食材的统一配送招标管理,对学校常用办公用品及耗材统一招标配送,逐年扩面,减轻学校采购压力。加大对学校自行采购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爱。完善新高考背景下新居民子女就学政策,到2020年,实现新居民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90%以上。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全面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实现监管和帮扶双覆盖。继续做好贫困生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加强对学生营养餐监管力度,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让学生从吃得饱转向吃得有营养。

(二)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以着力解决入学难、入园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教育布局调整。2016年完成天荒坪小学新建,灵峰小学、塘浦小学、阳光学校改建以及昌硕高中体艺馆等工程建设。2017年完成实验初中风雨操场工程建设。2018年完成城北小学新建工程、丰食溪小学扩建工程和安高综合楼建设,完成递铺三小、育星培智学校新建工程建设,并完成递铺三小的整体搬迁工程。计划2020年前启动丰食溪中学、高禹中学、孝丰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加快推动县城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2016年完成尚城公馆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杭垓幼儿园搬迁,继续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提档升级;2016年底启动三官幼儿园新建工程建设;2017年启动溪龙中心幼儿园新建工程和三官幼儿园扩建工程,完成雾山嘉园配套幼儿园装修工程;2018年完成紫荆花园配套幼儿园装修。

加快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善。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提升幼儿园办园等级。2017年起对三个班级以上的教学点,督促当地政府加大办学条件投入。加大学校软件建设,逐年提高等级幼儿园的比例。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6年暑期启动安吉县第二初级中学的维修改造工程,2016年下半年启动实验小学周边环境的整治和丰食溪小学改扩建工程。从2017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400万元,实施有针对性的暑期学校维修工作,安排2至3所学校重点实施办学条件提档升级的改造工作。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提档升级。加快学校运动场地的改造,“十三五”期间,新建6个塑胶跑道,改造部分学校老化的运动场地。在确保校园安全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有住校生的学校逐步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设施。

(三)提升依法治教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教育行政执法和监督机制,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行为,依法规范教育秩序,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规范教育机构的审批、监督和管理。整合投诉、举报平台,及时纠正和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公开。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定期交流、绩效考核管理机制、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机制。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校务监督小组建设,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完善学校评价制度,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体系。

着力强化教育督导。加强督学队伍建设,提升责任督学的履职能力。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督导,在巩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指导创新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责任区督学的随机督导工作,提升督学对学校工作的指导、督查能力,有效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加强对乡镇政府的教育履责督导,成功创建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县。

(四)着力构建平安校园

抓好学校安全管理。以“平安校园”建设为载体,努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继续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坚持不懈开展师生安全警示教育,做好学校应急体系建设,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演练,强化对校舍和公共场所的安全排查整改,加强消防、饮食、卫生、防疫、交通等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到2020年,全县各级学校A级食堂比例达到55%,5A级平安校园比例达到60%。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不懈地抓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校舍倒塌和群体踩踏事故,防暴恐事件及食品安全等工作。坚持师生员工思想状况滚动调查和校园安全稳定隐患排查制度,加强分析研判,主动帮助师生解决各类困难,努力把不稳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课列入中小学必修课内容,保证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要全面建立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提高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要把法律知识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培训、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改。排查整改影响学校治安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强对学校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加强校车管理。加快淘汰非专用校车,增加专用校车的购置数量,到2020年,全县基本确保专用校车接送学生。强化专用校车管理,成立校车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管理。同时加强与交通部门对接,优化公交运营线路,有效提升县城区中小学生的公交运营量。

 

安吉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2017年11月24日印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