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吉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时间:2021-12-31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现将《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吉县人民政府

20211228


 

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定位。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是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也是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考察时提出的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要求推动安吉县三农发展持续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本,特制定《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依据《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湖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是指导十四五期间安吉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

一、发展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十三五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富足,为十四五期间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1.美丽乡村建设标杆引领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并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县域建设指南》地方标准,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浙江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单位优秀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案例,美丽乡村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张金名片。截止十三五末,安吉县实现187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创成精品示范村62个。积极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2020年村均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3万元,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

2.绿色农业品牌美名传扬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持续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全国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建设试点县,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示范县、全国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等称号;笔架山农高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粮食生产总量达到8万吨。制定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安吉白茶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重认证和保护的茶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1.64亿元,连续十一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同时,积极打造安吉竹笋、安吉竹林鸡、安吉高山果蔬、天赋渔鲜等农产品品牌,安吉竹笋、安吉竹林鸡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3.城乡统筹发展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并获得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等荣誉。城乡一体化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道路、厕所、现代能源、信息设施等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等通村率均达到100%,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3556元增加到2020年的35699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1.93:1缩小至1.67:1幸福安吉指数显示农村居民幸福度持续提升。

4.乡村治理模式成为典范

十三五期间,余村经验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典范,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发布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地方标准规范。创新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面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实现掌上矛调等数字治理平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善治示范村55个、市乡村治理示范村75个。涌现出一批以五个所有”“四个不出村”“四规联动”“五美融合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治理鲜活案例。

5.农村改革创新建树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积极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的意见(试行)》,加快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资产流通自由度和使用效率。农业标准地改革成效显著,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落户安吉,发放了全国首批农业标准地融资贷款。创新开展两山银行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实现生态资源与资本的相互转化。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推出毛竹收购价格指数保险等地方特色险种。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受农业科技水平、经营规模、经营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吉县农业总体产出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链前端来看,科技支农力度不够,缺少科技研发、种子种苗培育等龙头企业;从农业生产过程来看,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产业链后端来看,缺少大型鲜活农产品初加工、区域性冷链物流等设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力度仍有待加强,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任重道远。毛竹市场销售价格逐年走低,竹资源利用率受到影响,林下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加速。

2.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仍需加强

目前,安吉县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发展路径不多,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民的主动性欠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激活,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抛荒和农村房屋空置等现象。部分地理位置较偏、资源禀赋较弱的村落,村民收入来源渠道少,消薄后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再提高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建设过于依靠政府,统筹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着力不够均衡

受山区地理条件以及村庄比较分散的现状制约,安吉县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路网密度不高等问题,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尚未实现100%,大量分散式、小型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序运营和稳定达标排放面临诸多难题。总体而言,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养老、文体等设施资源配置与城区仍存在差距。偏远地区乡村医务人员缺乏、乡村医生老龄化现象突出,乡村教育设施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养老中心覆盖面较低。

4.农业农村发展保障要素尚需健全

目前,安吉县农业农村发展受人才、科技、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现象比较严重。现代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休闲农业的策划和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的经营人才等普遍缺乏。全县财政收入总体规模有限,三农建设资金存在一定缺口,农业企业和农业创业人员存在融资难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等问题影响了全县农业农村多类建设项目的落地。

(三)十四五发展环境

1.主要机遇

美丽地球和生态文明建设促使乡村绿色发展。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乡村绿色发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将成为常态,这为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吉县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地,具有率先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的优越条件。

经济内循环大格局推动乡村产业发力升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凸显农业农村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作用。农村不仅将成为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市场,也将是城镇居民拓展消费的重要目的地,乡村休闲、现代农业体验等新兴业态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因此,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是提振国内全民消费的重要举措。安吉县的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依托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发展多元化新型高质乡村产业的潜力巨大。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引导全面乡村振兴。2020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的总体要求。三农领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抓手。安吉县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加快农村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已有多年探索实践,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导向将进一步推动安吉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要素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将在大范围内达成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分工,形成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这为安吉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产业大分工序列,接受上海等大城市辐射,承接旅游、休闲、康养等新需求带来良好契机。抓住机会,大力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下沉,实现城乡高度融合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

现代新型科学技术应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在多领域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数字乡村将成为中国未来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重塑乡村形态,为农业农村带来全方位变革。先进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转型,促使城乡服务的信息化联通,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智慧化转变。

2.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国际农产品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粮食、生猪等稳产保供压力增加,种质资源安全隐忧浮现。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安吉县农业稳产保供带来一定困难,给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挑战。

产业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新挑战。工业的智能化改造,服务领域的互联网+”等趋势,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人口将呈现人口规模减小、农业人口减量、老年人口增加、外来人口增加的两减两增态势。产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安吉县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基层服务、乡村有效治理等带来新挑战。

美丽乡村继续领跑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浙江省内外各县(市、区)亦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各地奋勇争先的新局面。不少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与成效大幅度跃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成果相继涌现。安吉县美丽乡村的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正逐步缩小,继续保持领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要求,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地的实际出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率先探索两山转化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路,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窗口、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县域样本、享誉国际的绿色乡村典范。

(二)战略定位

1.一个总定位

全国乡村绿色发展引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促进美丽乡村不断进阶构建生态绿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加快美丽经济蝶变,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形成新时代乡村绿色文明新风尚,打造全国乡村绿色发展引领区。

2.四个支撑定位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以笔架山农高区建设为重点,以“1+1+N”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地。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着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系统构建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惠民强村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地。

乡村现代化治理样板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有机结合。以与时俱进视角,推广余村经验,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探索,推动乡村治理向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型,打造乡村现代化治理样板地。

数字乡村建设新高地。以智慧化为未来乡村发展方向,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围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向乡村辐射延伸,深度嵌入至乡村生产生活各层面,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高地。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安吉县农业农村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县域三农样本。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7.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0元,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

2035年,安吉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形象具有世界影响力。安吉县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范例。

2 安吉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基期值

2025

目标值

农业现代化

1

粮食生产总量

万吨

8

8

2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3

47.1

3

农业增加值

亿元

28.3

31.5

4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

7.6

9.6

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0

75

6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2.6

2.9

7

废弃农膜回收率

%

90

92

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6.3

98.0

9

农村实用人才占比

%

21.5

24.0

10

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亿元

41.6

50.0

11

现代农业园区数量

19

30

12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53

80

1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1056

1800

14

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数量

50

70

农村

现代化

15

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

-

10

16

3A级景区村数量

39

50

18

500人以上村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

%

80

100

19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93.5

98.0

20

行政村5G通信网络覆盖率

%

-

100

21

省级民主法治村占比

%

22

34

22

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万元

万元

203

220

23

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00万元以上村占比

%

18.7

70

农民现代化

24

农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

35699

50000

2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0.0

28.5

26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67:1

1.6:1

27

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5000

24000

28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86

95

29

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

%

98

99

30

50人以上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

%

95

100

31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覆盖率

%

95

98

32

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

%

50

90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八大行动

(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三区两轴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即南部生态休闲农业片区、北部绿色高效农业片区、中部都市创意农业片区和东西向发展轴、南北向发展轴。南部生态休闲农业片区包括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报福镇、章村镇、杭垓镇等西南部山区,要注重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竹林林下经济,构建生态笋竹、高山果蔬(药)、绿色畜牧等生态农业体系,做大做强生态笋竹种植-笋竹加工-竹木家具-竹海观光产业链,并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努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北部绿色高效农业片区包括天子湖镇、梅溪镇、溪龙乡、鄣吴镇等地区,要以笔架山农高区建设为核心,以安吉白茶、绿色渔业、功能粮食等为重点,做大做强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化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经营-茶旅融合的安吉白茶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领区。中部都市创意农业片区主要包括县中心城区、孝丰镇等地区,要引导城郊乡村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创意农业样板区。注重交通廊道的带动作用,构建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主通道,高效串联各发展片区,形成以申嘉湖高速、省道S306为主的东西向发展轴,以杭长高速、国道G235为主的南北向发展轴。

2.提升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48万亩耕地红线,加强粮食功能区管护,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13.01万亩的面积,年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以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大粮食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引进和选育优良粮食新品种,推进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推广稻鱼(鸭)共生、水旱轮作等高产高效栽培种养模式。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指导,推动构建绿色安全、生产高效、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生猪存栏量保持在5.7万头以上。

3.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安吉白茶品牌,做大安吉竹笋品牌,做优安吉竹林鸡、高山果蔬、天赋渔鲜等新兴特色农产品品牌。强化安吉白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营销力度,注重以销促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切实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到2025年,安吉白茶产量达到2500吨,全县茶产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形成“10+5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全县达到生态茶园标准的茶园占比80%以上,建立完善的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体系;安吉竹林鸡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安吉高山果蔬面积突破7万亩,产值突破4亿元;安吉天赋渔鲜年产量突破2.2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

4.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数字体系。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成果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推广从生产、加工、营销、物流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健康农业新模式,深入推进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安全生产和消费可追溯系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肥药两制改革,健全废弃农膜、肥料包装物、农药废弃物和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持续提升秸秆全量化利用水平,优化县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安吉模式。加强现代装备支撑,加速农业机器换人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到2025年,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完成率、处置完成率达到100%,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152家,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

5.推动农业平台能级提升

以打造工业平台理念谋划笔架山农高区建设,全力争取获批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抓基础、美环境、强科技、推项目,重点打造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以扶优传统农业和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产业为导向,聚焦智慧农业和现代种业,做强做优安吉白茶、优势果蔬、特色花卉、先进养殖、健康药材、品质粮油等产业,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新模式。依照生态优先和全竹开发的理念,以竹产业为发展主体,以科研植入为推力,加快推进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平台建设,引导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聚集,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二)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行动

1.构建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

根据安吉的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产业状况,以及187个美丽乡村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安吉县城乡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五带十区多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白茶飘香”“昌硕故里”“高铁大道条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充分展示现有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经营示范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果。打造两山探源”“浪漫山川”“白茶飘香”“孝子故里”“田园鲁家”“天子湖畔”“黄浦江源” “乡创灵峰”“水墨鄣吴”“静心小镇等十大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各个示范区的特点和主题,彰显点上精致、业态丰富、乡村智慧、治理有效,形成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区块带动力强的示范区。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标杆意义的高标准未来乡村。

2.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分类发展

在全面梳理安吉县现有相关规划关于村庄分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乡村资源、生态环境、区位条件等综合特征,分类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是生态保护型村庄,主要为水源保护地、核心生态功能区内的村庄单元,要以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为主,并对这些区域实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措施。二是生态经济型村庄,主要位于安吉县西南部地区,要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结合乡村现有产业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是特色农产品供给型村庄,主要为耕地资源集中分布的村庄单元,应进一步整合耕地资源,发展粮食、果蔬、花卉苗木等产业,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四是城镇带动型村庄,为城镇扩展边界内的村庄单元,要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五是旅游依托型村庄,要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开发观光、休闲、采摘、科普、体验、度假等项目,提供旅游配套服务,打造特色乡村休闲品牌。

3.塑造美丽乡村特色新风貌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求,高标准建设美丽村庄,包括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美丽庭院等,全方位构建未来美丽乡村风貌场景。一是积极推进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研究制定具有安吉特色的村庄塑造指南,涉及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等方面的规范。二是加强美丽河道建设,实施西苕溪、浒溪、南溪等河道景观提升工程,清理净化沿村、沿路的河道、溪流,形成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优美景观。三是深化美丽田园建设,发展创意农业,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农耕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田园,丰富安吉美丽乡村内容。四是打造美丽绿道,设置骑行和漫步驿站、小品,设计重要节点和特色文化标志,使其成为休闲、康体的绿色长廊。五是出台《安吉乡村庭院美学设计指南》,分类引导不同主题的庭院景观改造。六是借助无人机巡查、数字分析、网格管理、五色晾晒等手段,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常态化管理。

4.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充分对接未来消费需求,不断探索乡村经营新路径,拓展乡村产业新空间。通过民宿(农家乐)集聚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创新文创、度假、研学、夜游、康疗、美食、培训、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现有民宿(农家乐)向品质化、主题化升级,形成山川、天荒坪、报福等民宿(农家乐)集聚区,鼓励梅溪、溪龙等地发展特色茶园民宿;不断创新民宿+文创、民宿+亲子、民宿+运动、民宿+研学等经营模式,打响旅居安吉乡村休闲度假品牌。引导家庭农场向特色产业多功能化的庄园经济转型,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嵌入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民俗体验等内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庄园、竹林庄园、果蔬庄园、花卉庄园。营造夜乡村景观,丰富夜间休闲活动,探索夜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三)乡村设施与服务完善行动

1.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

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和运输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切实解决西南片区以及其他偏远农村出行难问题。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每年创建1-2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形成四好农村路安吉样板。提供高品质农村运输服务,加大城乡公交配套设施特别是农村港湾式候车亭建设。注重将农村物流点建设与物流企业相关需求相结合,探索双赢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的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全覆盖,努力构建城乡联网、区域联供,集中为主、分散补充的新型农村供水格局。加大农村老旧管网及供水配套设施改造力度,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通过乡村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零碳乡村先行区、供电服务一体化三个示范建设,巩固电气化成果。逐步推行生态+电力模式,深化两个替代(即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推进光伏、储能应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用能绿色转型。有序推进天然气下乡,加快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乡镇(街道)天然气管网全覆盖。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进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理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善乡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

升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扩大农村地区4G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动5G网络布局,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发展,持续推广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乡村数字交通体系建构,实施智慧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高智慧化管护水平。

2.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提升乡村教育水平。落实教育设施布点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提中小学教育品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微课堂、共享图书馆、虚拟教室等智能学习应用。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新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和提升工程、乡村教师关爱工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以安吉县人民医院、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三大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全智慧医疗信息平台,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水平。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推进健康村(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强农民体育协会组织体系建设,使更多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实施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力构建乡村居民十五分钟健身圈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保险领域改革,聚焦低收入重点人群,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健康补充保险。贯彻县域范围内的城乡低保一体化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及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低保分类救助政策,不断提高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对象的救助水平。深化临时救助,用好彩虹慈善基金,做好对困难群体的托底帮扶。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农村地区扩面工作,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示范型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度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服务团队,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打造智慧医养平台,依托省民政厅浙里养智慧养老系统,建设安吉智慧养老子系统。探索推广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新模式。

(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强化农村生态空间管控。健全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确立农村产业布局。夯实生态安全基础,加快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自然保护地为重要组成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制度。

深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固废等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争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强化水土保持的源头管理,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全力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争创国家级水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县。推进赋石水库省级湿地公园和一批人工湿地建设。提升西南片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打造森林乡村。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高安吉小鲵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水平。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加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农村地区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全面整治农村地区扬尘烟尘,重点控制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等污染物,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清洁交通。全面限制农业废弃污染,禁止秸秆焚烧,有效控制农业氨污染。深入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实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净土清废行动,加快实施耕地治理与修复。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到2022年,建成覆盖全县的农用地环境监测网络。

2.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利用新型设施设备进行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稻渔综合种养、药-稻轮作、----等新型循环种养实践,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培育农业循环龙头企业,建成绿色生态、集约高效、智能控制的高水准绿色生物产业体系,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安吉经验推动数字科技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过程的融合应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应用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检测数据、巡查执法、追根溯源以及舆情分析、风险预警等环节纳入监管系统,推进数据的共建共享。将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建立可确认责任主体的追溯示范点。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强化农村绿色生活保障。深化农村居民水、电、气、垃圾处理等价格体制改革,采取阶梯电价、峰谷电价、阶梯水价等价格调节手段,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公众的绿色出行率,推进低碳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分步骤推广新能源应用、清洁能源车使用,推进农村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式管理体系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循环利用型建筑材料,高能耗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开展建筑低碳化运营和能耗监管,推广农房绿色建筑贷

开展节约型乡村建设。创建无废乡镇”“无废乡村和推广绿币银行等基础上,制定节约型乡村标准,弘扬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改变农村为排场而铺张浪费的现象。提倡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引导村民厉行节约。鼓励村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共享单车出行、公交车出行、徒步出行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五)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行动

1.全面盘活村集体存量三资

深入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充分发挥两山银行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留用地、三改一拆腾换出的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房产,兴办标准厂房、商铺店面、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农家乐经营点、农家乐管理服务中心、车库泊位等物业。制定《安吉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委托村级管理经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的实施方案。在依法妥善处理好承包地确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山林、土地、水面等村级集体资源使用权有偿承包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逐渐入市公开交易流转相关资源。

2.大力发展村集体服务经济

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村集体参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投资入股发展农合联的经营服务实体。鼓励村集体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提供设备租用和物资供应等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方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对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的村,支持村集体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业态;鼓励村集体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企业或个人共同创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3.持续推进飞地强村

整合各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村自筹资金以及各类要素资源,组成项目资本注入飞地,打破村域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变经济薄弱村的单打独斗为跨村域的抱团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多方受益。从县域层面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飞地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创造良好运作环境,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用地指标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在行政服务上实行部门联动,最大限度简化项目行政审批手续,促使飞地项目早开工、早产出。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模式的适用范围,推动飞地抱团项目转向跨区域合作。

4.合理化解村级集体债务

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完善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健全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财务监管办法和监管制度。摸清存在村级债务村庄的债务数量、结构和成因,寻求合理有效的化解途径,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冲债、减息止债等,逐步化解村集体存量债务,预防新生不良债务的发生。

(六)现代乡村治理优化行动

1.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大力培育和选拔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和储备,吸引农村致富带头人、新乡贤、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整体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对其进行生态环保、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健全基层党建责任网,落实党建责任、问题、任务三项清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专题研究、领办项目、论述评议、专项督查和考核问责五项制度。给予基层党建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套,建立村级运转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健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村干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创新建立安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年金制度,激发村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2.大力推动四治有机融合

深化乡村自治实践。发挥群众说事室”“两山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美丽乡村信息平台、美丽乡村三务公开云平台等载体,推进基层管理上下联动、公正透明。推广四个不出村”“六个旗治理模式。深化农村数字化改革,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窗口,推广互联网政务、手机自助办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强化乡村法治建设。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有效发挥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作用,做到一村一顾问。做好便民法律服务电话咨询、公共法律线上咨询,及时倾听村民法律诉求。全面落实农村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农村执法质量。加强民主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公园、法律图书角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落实《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等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总结推广五个所有做法,强化美丽乡村、无法不美意识。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增加酒席减负、餐桌光盘、文明治丧等内容,促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优秀村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促进村民见贤思齐,宣扬德治之风。探索建立道德档案,建立道德评分体系。

提高乡村智治能力。加强信息化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运用,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型,推广数字乡村一张图智治模式。依托安吉县政务服务网基础技术平台,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社会治理平台。搭建互联网无人律所、道德微课堂等载体。

3.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全面推进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迭代升级,将公共视频监控接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一体化指挥运行体系,架构好综合治理平台、综合监督平台、双向交办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完善全科网格运行机制,明确网格职责定位。探索实施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绩效智慧考评系统,推动基层治理系统平台浙江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技术互通、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以全面提高智慧治理能力。

推进平安和谐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推进雪亮社区”“雪亮网格”“雪亮门栋建设,布局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推进智安社区创建,创新智安公约、智安驿站、智安导航、智安小报等社区服务内容。

预防化解乡村矛盾纠纷。进一步发挥阿吉嫂调解队”“老娘舅调解队”“和事佬议事团等乡贤调解组织的作用。建立民宿管家自治队、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妇女维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行业性调解组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异地矛盾纠纷视频调解、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微信平台智慧调解等路径,提升矛盾调解实效。

(七)乡村文化全面繁荣行动

1.弘扬两山文化精神

高标准建设以余村为核心的两山特色小镇,把鲁家村两山学院打造成为宣传两山理念的阵地。深挖两山文化内涵,讲好两山故事,扎实开展推广两山路、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创作一批体现两山理念的优秀影视、文艺和文学作品,全力打造安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谋划设立两山理论研讨会论坛永久会址,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公约组织合作,争取开设全球性的两山理论暨生态保护与发展论坛,积极举办与两山理念密切相关的各领域高层次论坛、峰会、会展等活动。

2.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圆家梦活动,推进好家风示范村落创建。开展安吉道德典型(道德模范、好人、新时代好青年、新时代好少年)评选。遴选出一批新时代乡村先进模范人物,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实施春泥计划,开办乡村学校少年宫,强化对乡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广余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的经验做法,把文明村镇建设成为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

3.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地方标准,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习俗、民间文学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挖掘安吉白茶文化资源,推进安吉白茶制作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深度挖掘安吉昌硕文化”“竹文化”“孝文化”“茶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加强上马坎遗址、吴昌硕故居等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一批非遗特色主题小镇、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村、乡村文化记忆馆等文化传播载体,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实施互联网+安吉文化行动,创新传播方式,多渠道传播安吉乡村特色传统文化。

4.繁荣乡村文化生活

加强乡镇(街道)文化广场、数字影院、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智能书吧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数字文化广场,开设农民大课堂。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三大数字共享工程,加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谋划农民艺术节”“我们的村晚”“梅花节”“尚书文化节等主题节事,组织开展跳广场舞、唱地方戏、书法绘画、下棋打球等接地气的活动,建立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和传统节日标志地。加强对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培养,扶持农村乡土艺术家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八)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行动

1.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和能力

 

加快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探索培养农民研究生。落实安吉县高素质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业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素质。运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地校人才培育手段,培养多领域的乡村工匠。开展新时代乡村企业人才培育,推进南太湖特支计划、安吉县美丽英才计划、乡村农创客培育工程。建立乡村企业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完善各种扶持培训政策,为乡村企业人才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

2.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兴业

推广青创联盟做法,开展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建设,带动青年回乡创业就业、抱团发展。完善青创农场培养体系,为入驻者提供项目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培育、渠道推广等定制化服务。鼓励返乡青年带项目进村,热情投身于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特色手工业等新业态工作,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团队为创业人员提供注册登记、资金申请、包装设计、物流运输、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的增量与扩面,拓宽农村创业青年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开设人才创业险,更好地缓解青年创业资金制约问题和创业顾虑。到2025年,争取招引3000名以上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

3.发挥乡贤资源纽带作用

以安吉乡贤总会、镇村乡贤参事会等社会组织为载体搭建平台,吸引各界乡贤回村返乡。开展乡贤馆、乡贤议事厅、乡贤工作室、乡贤长廊等乡贤统战阵地建设。成立乡贤工作站,建立乡贤资源库和网上乡贤管理系统,持续摸排统计在外乡贤信息。广泛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因地制宜建设乡贤活动中心、乡贤之家。建立联系制度,村级层面每年召开1-2次乡贤参事会议。完善监管评议机制,每年开展美丽乡贤评选活动,对作用发挥好、工作影响大、群众认可度高的乡贤适当给予奖励。发挥乡贤资源链接优势、专业服务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推动乡贤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工作。鼓励和支持乡贤为乡村牵线搭桥引进项目、资金,完善一批签约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工程

(一)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

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保护,严格禁止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非农化行为。实施农业面上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高高标准农田质量。加强粮食功能区管护,制止在粮食功能区挖塘养鱼、种植苗木等破坏耕地地力的行为,出台粮食功能区清退政策,修编调整粮食功能区方案,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13.01万亩的面积。遵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控肥、净土、提质为总基调,深入开展规模主体免费测土服务,推进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深化化肥定额制改革,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新型肥料推广,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土壤地力。开展农用地污染预警监测和耕地地力监测,建设数字耕肥平台,研究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综合技术,持续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二)安吉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围绕安吉白茶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目标,推动实现安吉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标准体系,致力安吉白茶品质监管。坚持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原则,加快推进茶园生态修复,保护茶园生态系统多样性;探索茶园托管服务模式,逐步推进智能化茶园建设;建设安吉白茶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生产,促进安吉白茶品质提升。二是着力能级提升,全力推动经营主体培大育强。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的茶产业联合体。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形成“10+5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产量10万斤的上市企业3家,年产值4000-9000万元、产量5-9万斤的龙头企业7家,年产值1000-3000万元、产量2-5万斤的骨干企业20家,年产值500-900万元、产量1万斤左右的规模企业30家);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茶机械龙头企业1家;培育茶叶精深加工企业8家。三是拓宽产业链条,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笔架山安吉白茶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推动智慧茶园、数字工厂打造。四是依托科技创新,构建监管闭环,强化安吉白茶原产地保护。整合安吉白茶茶园管理以及金溯卡管理系统,建立安吉白茶原产地保护追溯管理体系。

(三)生态笋竹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完成安吉竹笋品牌授权和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合作证制度,设计安吉竹笋通用包装,统一形象。成立安吉竹笋行业协会,完成安吉竹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注册并促使其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编制安吉竹笋通用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冬笋早出”“竹笋丰产”“春笋冬出”“鞭笋多发等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鼓励竹笋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绿色竹笋食品,重点支持现有食品企业加工和开发笋制食品。加快推进竹笋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区域布点。到2025年,培育带头企业10家;建设示范基地15个,总面积12000亩;建设竹笋初级加工示范点10个。

(四)现代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工程

围绕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增强品牌竞争力为核心,以争创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推动全县渔业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实现渔业年产量突破2.2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围绕一溪四镇,一路多园总体布局,“以渔养水、以渔秀水、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以西苕溪沿岸乡镇为重点的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健康示范区,以递铺街道、天子湖镇为区域范围的多个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区,以上墅乡为核心的西南片区名特优鱼类智能精品区,形成以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生态龟鳖、名特优鱼类等为主要养殖种类,以龙头企业为支柱,集苗种繁育、饲料配套、产品加工、科技推广、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布局。

(五)高山果蔬(药)产业优化工程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安吉县高山果蔬(药)产业绿色、生态、持续发展。一是在杭垓、报福、章村等地规划建设万亩中药基地,因地制宜种植芍药、牡丹、白芨等中草药,发展新康养经济。二是加快章村镇、山川乡、杭垓镇等乡镇的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山蔬菜,成为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大中城市夏秋淡季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三是在天子湖镇、递铺街道、天荒坪镇等乡镇打造特色农产品观光基地,以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研学旅游、观光休闲为切入点,助推产业融合,形成一个可览、可游、可居、可学的农业景观综合体。到2025年,高山果蔬(药)产业总面积达到7万亩,培育示范基地70个、果蔬(药)企业70家。

(六)农业机器换人创新工程

围绕两全两高农机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加大对水稻机栽和侧深施肥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升水稻综合机械率至90%以上。不断扩大植保无人机茶叶作业面积,开展安吉白茶机器采摘和配套加工工艺改进试点工作。支持生猪、家禽等主要养殖业设施与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到2025年,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新建机器换人示范乡镇(街道)、合作社、示范基地各5个。

(七)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白茶飘香”“昌硕故里”“高铁大道等五条线有美景、片有精品、带有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展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乡镇为主体开展片区化打造,每个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至少包含3个以上行政村,“十四五”期间全县争取形成10个左右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围绕美丽、舒适、绿色、共享、智慧五个关键词,促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打造一批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基本单元样板。

(八)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成立数字乡村工作专班,系统谋划和推进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依托安吉云数据中心产业园,建立数字农业综合应用平台,优先应用于白茶标准化产业种植基地。依托云上安吉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乡村政务服务上云,加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保障、乡村管理、交通服务、社会治理、安全应急等多个领域政务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乡村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领域信息化、智慧化。推广与普及数字乡村一张图乡村智治模式,力争数字化村级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乡村资源管理大数据上云,加快乡村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建设,实施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无纸化操作,做好数字化留痕工作。

(九)农村电商综合发展示范工程

健全完善安吉县优农汇电商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农村电商示范村、镇、主体的创建和评选,培育农产品直播电商人才,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推进六个一工作,争取一批国家级试点、壮大一批电商主体、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招引一批优质电商项目、出台一套电商扶持政策、创新一套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培育至少1个农村电商示范村,每年引进农村电商优质项目10个以上,培育涉农产品年线上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养一批农播、村播技能人才。

(十)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

打造四好农村路安吉样板,实现“3060”县域快速通行交通圈。推进G235国道安吉段改建工程、S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拓宽工程、西南片区农村公路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平安农村公路、美丽农村公路、绿色农村公路、智慧农村公路。到2025年,实现乡镇二级公路全覆盖,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全覆盖,50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覆盖。通过三个一批建设(即水厂管网延伸一批、跨村集中联片一批、单村提升改造一批),大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9%。大力推进电气化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25个新时代电气化村。

(十一)乡村美丽文化集群构筑工程

围绕五大美丽文化集群,推进安吉县美丽乡村文化繁荣。以生态民俗类非遗为重点,以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为引领,整合提升一批主题生态博物馆、村落文化展示馆,形成“1+X”的最美生态博物馆集群。以公益放映和文化礼堂演出为重点,以建设南北两条影院观光走廊为核心,加快走廊沿线影院的环境建设、立面改造、设施提升,建成全国最美乡村电影院集群的样板。新增或改建30个微型特色乡村图书馆,建成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新增或改建30个最美文化礼堂,建成覆盖城乡、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文化礼堂网络。扶持和培育一批竹文化创意小企业和竹文化创意工坊,采取非遗嫁接、工匠扶持、平台展销等多种措施办法,推动一批竹文化创意工坊形成美丽集群。

(十二)乡村振兴人才组织强化工程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从产业转型、技能提升、科技攻关等方面,重点扶持培养优秀的农村科研创新骨干、农技推广技术员、休闲农业从业者、家庭农场主、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乡村人才的组织振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农产品营销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农会、民宿协会、特色产业联盟等各类人才集群组织的建设,加强乡村自治调解、乡村文化宣传、乡村应急救援等组织的人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人才,发挥农民学院、农函大、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的作用,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两创人才培训不少于50次。每年分期分批选送乡村振兴各类组织管理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修深造,提升乡村经营管理水平。

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决落实县、镇(街)、村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实施三农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县委县政府负总责,部门、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合力。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形成高效协同的组织合力。

(二)确保政策落实

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涉农创业创新项目的支持,推动各项金融政策集成落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探索设立农业农村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风险补偿等途径,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范围、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扎实落实坡地村镇点状供地政策、村级留用地政策,鼓励将节余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益补助村集体,继续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地政策实施。支持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到安吉县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南太湖专家工作站等人才智力集聚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支持乡贤回农村、青年回农村,支持大学生在乡村创业就业。

(三)强化法治保障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涉农领域普法宣传,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宣贯。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精干高效、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铁军,确保农业违法案件追溯率100%、涉刑案件移交率100%,规范乡村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发挥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在乡村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规划引导、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举措,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承担乡村各项建设的主力。深入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改革创新,确保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不动摇,实现农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协调,让农民充分公平分享乡村振兴成果,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五)注重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解读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组织动员,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协同的参与机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舆论宣传,营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氛围。定期组织开展专场论坛、会议、宣讲,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强大合力。

(六)抓好评估考核

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绩考核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和激励。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内部考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完善农业农村工作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任务有序完成。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印发

 


 


 

 

索引号: 2573021T/2021-00096 发文时间: 2021-12-31 15:55: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安政发〔2021〕21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吉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文件效力:
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现将《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吉县人民政府

20211228


 

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定位。安吉县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的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地,是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也是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考察时提出的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要求推动安吉县三农发展持续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县域样本,特制定《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本规划依据《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湖州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制定,是指导十四五期间安吉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专项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2035年。

一、发展现状与背景分析

(一)十三五建设成就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民生活日益富裕富足,为十四五期间安吉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基础。

1.美丽乡村建设标杆引领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并发布了全国首个《美丽县域建设指南》地方标准,获得了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浙江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单位优秀县、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案例,美丽乡村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一张金名片。截止十三五末,安吉县实现187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创成精品示范村62个。积极推动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高,2020年村均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3万元,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欠发达村。

2.绿色农业品牌美名传扬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持续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全国首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建设试点县,荣获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示范县、全国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等称号;笔架山农高区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28.3亿元,粮食生产总量达到8万吨。制定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安吉白茶成为全省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重认证和保护的茶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1.64亿元,连续十一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同时,积极打造安吉竹笋、安吉竹林鸡、安吉高山果蔬、天赋渔鲜等农产品品牌,安吉竹笋、安吉竹林鸡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3.城乡统筹发展成绩斐然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成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并获得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等荣誉。城乡一体化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道路、厕所、现代能源、信息设施等建设全面提速,农村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等通村率均达到100%,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3556元增加到2020年的35699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1.93:1缩小至1.67:1幸福安吉指数显示农村居民幸福度持续提升。

4.乡村治理模式成为典范

十三五期间,余村经验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的典范,支部带村、发展强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道德润村、生态美村、平安护村、清廉正村为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发布了全国首个乡村治理工作地方标准规范。创新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全面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实现掌上矛调等数字治理平台全覆盖。成功创建省善治示范村55个、市乡村治理示范村75个。涌现出一批以五个所有”“四个不出村”“四规联动”“五美融合为典型代表的乡村治理鲜活案例。

5.农村改革创新建树

十三五期间,安吉县积极实施农村宅基地改革,在全市率先出台《安吉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流转的意见(试行)》,加快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资产流通自由度和使用效率。农业标准地改革成效显著,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落户安吉,发放了全国首批农业标准地融资贷款。创新开展两山银行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实现生态资源与资本的相互转化。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推出毛竹收购价格指数保险等地方特色险种。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受农业科技水平、经营规模、经营能力、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安吉县农业总体产出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从产业链前端来看,科技支农力度不够,缺少科技研发、种子种苗培育等龙头企业;从农业生产过程来看,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从产业链后端来看,缺少大型鲜活农产品初加工、区域性冷链物流等设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力度仍有待加强,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任重道远。毛竹市场销售价格逐年走低,竹资源利用率受到影响,林下经济转型发展需要加速。

2.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仍需加强

目前,安吉县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发展路径不多,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农民的主动性欠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长效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激活,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抛荒和农村房屋空置等现象。部分地理位置较偏、资源禀赋较弱的村落,村民收入来源渠道少,消薄后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再提高难度较大。部分乡村建设过于依靠政府,统筹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乡村建设的有效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着力不够均衡

受山区地理条件以及村庄比较分散的现状制约,安吉县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公路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路网密度不高等问题,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尚未实现100%,大量分散式、小型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有序运营和稳定达标排放面临诸多难题。总体而言,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如医疗、教育、养老、文体等设施资源配置与城区仍存在差距。偏远地区乡村医务人员缺乏、乡村医生老龄化现象突出,乡村教育设施与师资力量相对较弱,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养老中心覆盖面较低。

4.农业农村发展保障要素尚需健全

目前,安吉县农业农村发展受人才、科技、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现象比较严重。现代农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休闲农业的策划和管理人才、电子商务的经营人才等普遍缺乏。全县财政收入总体规模有限,三农建设资金存在一定缺口,农业企业和农业创业人员存在融资难问题。乡村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等问题影响了全县农业农村多类建设项目的落地。

(三)十四五发展环境

1.主要机遇

美丽地球和生态文明建设促使乡村绿色发展。2020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乡村绿色发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将成为常态,这为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吉县是两山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地,具有率先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的优越条件。

经济内循环大格局推动乡村产业发力升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进一步凸显农业农村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作用。农村不仅将成为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市场,也将是城镇居民拓展消费的重要目的地,乡村休闲、现代农业体验等新兴业态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因此,高质量发展农村产业是提振国内全民消费的重要举措。安吉县的绿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依托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发展多元化新型高质乡村产业的潜力巨大。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目标引导全面乡村振兴。2020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提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的总体要求。三农领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战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主抓手。安吉县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加快农村改革、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已有多年探索实践,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导向将进一步推动安吉县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成为国家战略。区域内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城乡要素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将在大范围内达成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分工,形成城乡互补和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这为安吉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融入长三角产业大分工序列,接受上海等大城市辐射,承接旅游、休闲、康养等新需求带来良好契机。抓住机会,大力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向农村下沉,实现城乡高度融合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

现代新型科学技术应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在多领域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数字乡村将成为中国未来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5G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重塑乡村形态,为农业农村带来全方位变革。先进科技的应用,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智能化转型,促使城乡服务的信息化联通,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智慧化转变。

2.面临挑战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强化了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国际农产品市场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粮食、生猪等稳产保供压力增加,种质资源安全隐忧浮现。外部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为安吉县农业稳产保供带来一定困难,给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挑战。

产业和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新挑战。工业的智能化改造,服务领域的互联网+”等趋势,对农业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人口将呈现人口规模减小、农业人口减量、老年人口增加、外来人口增加的两减两增态势。产业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安吉县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基层服务、乡村有效治理等带来新挑战。

美丽乡村继续领跑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浙江省内外各县(市、区)亦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各地奋勇争先的新局面。不少县(市、区)美丽乡村建设力度与成效大幅度跃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优秀成果相继涌现。安吉县美丽乡村的先发优势和领先优势正逐步缩小,继续保持领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考察时提出的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要求,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地的实际出发,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率先探索两山转化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之路,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共享美丽乡村紧密结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窗口、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县域样本、享誉国际的绿色乡村典范。

(二)战略定位

1.一个总定位

全国乡村绿色发展引领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高标准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促进美丽乡村不断进阶构建生态绿色的乡村产业体系,加快美丽经济蝶变,塑造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形成新时代乡村绿色文明新风尚,打造全国乡村绿色发展引领区。

2.四个支撑定位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地。以笔架山农高区建设为重点,以“1+1+N”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核心,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全面提升农业创新力、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地。

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地。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着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系统构建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惠民强村思想为指引,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农民富裕富足先行地。

乡村现代化治理样板地。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有机结合。以与时俱进视角,推广余村经验,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开展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探索,推动乡村治理向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型,打造乡村现代化治理样板地。

数字乡村建设新高地。以智慧化为未来乡村发展方向,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围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先进数字技术向乡村辐射延伸,深度嵌入至乡村生产生活各层面,打造数字乡村建设新高地。

(三)发展目标

2025年,安吉县农业农村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全体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县域三农样本。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7.1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以上;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0000元,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1

2035年,安吉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美丽乡村形象具有世界影响力。安吉县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范例。

2 安吉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指标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基期值

2025

目标值

农业现代化

1

粮食生产总量

万吨

8

8

2

农业总产值

亿元

43

47.1

3

农业增加值

亿元

28.3

31.5

4

农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

7.6

9.6

5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70

75

6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2.6

2.9

7

废弃农膜回收率

%

90

92

8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

96.3

98.0

9

农村实用人才占比

%

21.5

24.0

10

安吉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

亿元

41.6

50.0

11

现代农业园区数量

19

30

12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

53

80

1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

万人次

1056

1800

14

省级电子商务专业村数量

50

70

农村

现代化

15

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

-

10

16

3A级景区村数量

39

50

18

500人以上村农村文化礼堂覆盖率

%

80

100

19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

%

93.5

98.0

20

行政村5G通信网络覆盖率

%

-

100

21

省级民主法治村占比

%

22

34

22

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万元

万元

203

220

23

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00万元以上村占比

%

18.7

70

农民现代化

24

农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

35699

50000

2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30.0

28.5

26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67:1

1.6:1

27

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15000

24000

28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

86

95

29

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

%

98

99

30

50人以上自然村等级公路通达率

%

95

100

31

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覆盖率

%

95

98

32

规范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比例

%

50

90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八大行动

(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1.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三区两轴的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即南部生态休闲农业片区、北部绿色高效农业片区、中部都市创意农业片区和东西向发展轴、南北向发展轴。南部生态休闲农业片区包括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报福镇、章村镇、杭垓镇等西南部山区,要注重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竹林林下经济,构建生态笋竹、高山果蔬(药)、绿色畜牧等生态农业体系,做大做强生态笋竹种植-笋竹加工-竹木家具-竹海观光产业链,并积极开发休闲农业和森林康养产业,努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北部绿色高效农业片区包括天子湖镇、梅溪镇、溪龙乡、鄣吴镇等地区,要以笔架山农高区建设为核心,以安吉白茶、绿色渔业、功能粮食等为重点,做大做强农(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化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品牌经营-茶旅融合的安吉白茶全产业链建设,打造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领区。中部都市创意农业片区主要包括县中心城区、孝丰镇等地区,要引导城郊乡村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都市创意农业样板区。注重交通廊道的带动作用,构建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主通道,高效串联各发展片区,形成以申嘉湖高速、省道S306为主的东西向发展轴,以杭长高速、国道G235为主的南北向发展轴。

2.提升粮食生猪综合生产能力

贯彻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48万亩耕地红线,加强粮食功能区管护,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13.01万亩的面积,年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以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加大粮食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引进和选育优良粮食新品种,推进粮食产储加销一体化建设。推广稻鱼(鸭)共生、水旱轮作等高产高效栽培种养模式。促进生猪稳产保供,继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技术指导,推动构建绿色安全、生产高效、环境友好、布局合理、产销协调的生猪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生猪存栏量保持在5.7万头以上。

3.推进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1+1+N”品牌发展战略,做强安吉白茶品牌,做大安吉竹笋品牌,做优安吉竹林鸡、高山果蔬、天赋渔鲜等新兴特色农产品品牌。强化安吉白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营销力度,注重以销促供,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切实提升品牌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到2025年,安吉白茶产量达到2500吨,全县茶产业总产值突破70亿元,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形成“10+5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全县达到生态茶园标准的茶园占比80%以上,建立完善的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体系;安吉竹林鸡全年产值突破1.5亿元;安吉高山果蔬面积突破7万亩,产值突破4亿元;安吉天赋渔鲜年产量突破2.2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

4.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

以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试点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数字体系。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省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创建成果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推广从生产、加工、营销、物流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健康农业新模式,深入推进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安全生产和消费可追溯系统。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加快肥药两制改革,健全废弃农膜、肥料包装物、农药废弃物和包装物回收处置体系。持续提升秸秆全量化利用水平,优化县域秸秆全量处理利用的安吉模式。加强现代装备支撑,加速农业机器换人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到2025年,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例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完成率、处置完成率达到100%,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152家,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8%以上。

5.推动农业平台能级提升

以打造工业平台理念谋划笔架山农高区建设,全力争取获批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抓基础、美环境、强科技、推项目,重点打造约15平方公里核心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辐射带动区域发展。以扶优传统农业和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产业为导向,聚焦智慧农业和现代种业,做强做优安吉白茶、优势果蔬、特色花卉、先进养殖、健康药材、品质粮油等产业,构建三产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新模式。依照生态优先和全竹开发的理念,以竹产业为发展主体,以科研植入为推力,加快推进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平台建设,引导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聚集,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

(二)新时代美丽乡村升级行动

1.构建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

根据安吉的自然资源、人文禀赋、产业状况,以及187个美丽乡村的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结合安吉县城乡空间发展布局,构建五带十区多点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发展空间新格局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白茶飘香”“昌硕故里”“高铁大道条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充分展示现有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经营示范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成果。打造两山探源”“浪漫山川”“白茶飘香”“孝子故里”“田园鲁家”“天子湖畔”“黄浦江源” “乡创灵峰”“水墨鄣吴”“静心小镇等十大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各个示范区的特点和主题,彰显点上精致、业态丰富、乡村智慧、治理有效,形成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区块带动力强的示范区。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标杆意义的高标准未来乡村。

2.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分类发展

在全面梳理安吉县现有相关规划关于村庄分类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乡村资源、生态环境、区位条件等综合特征,分类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发展。一是生态保护型村庄,主要为水源保护地、核心生态功能区内的村庄单元,要以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生态基础设施布局为主,并对这些区域实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措施。二是生态经济型村庄,主要位于安吉县西南部地区,要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结合乡村现有产业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是特色农产品供给型村庄,主要为耕地资源集中分布的村庄单元,应进一步整合耕地资源,发展粮食、果蔬、花卉苗木等产业,形成农业规模化经营。四是城镇带动型村庄,为城镇扩展边界内的村庄单元,要完善公共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五是旅游依托型村庄,要依托自然文化资源,开发观光、休闲、采摘、科普、体验、度假等项目,提供旅游配套服务,打造特色乡村休闲品牌。

3.塑造美丽乡村特色新风貌

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要求,高标准建设美丽村庄,包括美丽河道、美丽田园、美丽绿道、美丽庭院等,全方位构建未来美丽乡村风貌场景。一是积极推进村庄设计和农房设计,研究制定具有安吉特色的村庄塑造指南,涉及新建农房式样、体量、色彩、高度管控等方面的规范。二是加强美丽河道建设,实施西苕溪、浒溪、南溪等河道景观提升工程,清理净化沿村、沿路的河道、溪流,形成安全生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优美景观。三是深化美丽田园建设,发展创意农业,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农耕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田园,丰富安吉美丽乡村内容。四是打造美丽绿道,设置骑行和漫步驿站、小品,设计重要节点和特色文化标志,使其成为休闲、康体的绿色长廊。五是出台《安吉乡村庭院美学设计指南》,分类引导不同主题的庭院景观改造。六是借助无人机巡查、数字分析、网格管理、五色晾晒等手段,对农村人居环境进行常态化管理。

4.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充分对接未来消费需求,不断探索乡村经营新路径,拓展乡村产业新空间。通过民宿(农家乐)集聚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创新文创、度假、研学、夜游、康疗、美食、培训、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现有民宿(农家乐)向品质化、主题化升级,形成山川、天荒坪、报福等民宿(农家乐)集聚区,鼓励梅溪、溪龙等地发展特色茶园民宿;不断创新民宿+文创、民宿+亲子、民宿+运动、民宿+研学等经营模式,打响旅居安吉乡村休闲度假品牌。引导家庭农场向特色产业多功能化的庄园经济转型,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中,嵌入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民俗体验等内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庄园、竹林庄园、果蔬庄园、花卉庄园。营造夜乡村景观,丰富夜间休闲活动,探索夜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三)乡村设施与服务完善行动

1.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

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和运输网络。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试点,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切实解决西南片区以及其他偏远农村出行难问题。推动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提档升级,争取每年创建1-2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形成四好农村路安吉样板。提供高品质农村运输服务,加大城乡公交配套设施特别是农村港湾式候车亭建设。注重将农村物流点建设与物流企业相关需求相结合,探索双赢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的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管理,保障供水安全。加快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网全覆盖,努力构建城乡联网、区域联供,集中为主、分散补充的新型农村供水格局。加大农村老旧管网及供水配套设施改造力度,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通过乡村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零碳乡村先行区、供电服务一体化三个示范建设,巩固电气化成果。逐步推行生态+电力模式,深化两个替代(即能源生产清洁替代和能源消费电能替代),推进光伏、储能应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用能绿色转型。有序推进天然气下乡,加快燃气管网和配套设施向农村延伸,实现乡镇(街道)天然气管网全覆盖。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推进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理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完善乡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

升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配套。扩大农村地区4G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推动5G网络布局,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双向化发展,持续推广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乡村数字交通体系建构,实施智慧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提高智慧化管护水平。

2.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

提升乡村教育水平。落实教育设施布点规划,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提中小学教育品质,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广微课堂、共享图书馆、虚拟教室等智能学习应用。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深入实施乡村新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乡村骨干教师培育和提升工程、乡村教师关爱工程。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以安吉县人民医院、安吉县中医医院、安吉县第三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三大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健全智慧医疗信息平台,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水平。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质,推进健康村(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加强农民体育协会组织体系建设,使更多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入实施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力构建乡村居民十五分钟健身圈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养老保险领域改革,聚焦低收入重点人群,进一步扩大参保覆盖面。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健康补充保险。贯彻县域范围内的城乡低保一体化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及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低保分类救助政策,不断提高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对象的救助水平。深化临时救助,用好彩虹慈善基金,做好对困难群体的托底帮扶。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农村地区扩面工作,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示范型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深度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服务团队,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打造智慧医养平台,依托省民政厅浙里养智慧养老系统,建设安吉智慧养老子系统。探索推广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新模式。

(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行动

1.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强化农村生态空间管控。健全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根据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确立农村产业布局。夯实生态安全基础,加快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自然保护地为重要组成的县域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勘界定标,强化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制度。

深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治水治气治矿治土治固废等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争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国家试点。强化水土保持的源头管理,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全力推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争创国家级水生态环境修复示范县。推进赋石水库省级湿地公园和一批人工湿地建设。提升西南片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珍贵彩色森林建设,打造森林乡村。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高安吉小鲵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水平。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全面加速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农村地区污水应截尽截、应处尽处。全面整治农村地区扬尘烟尘,重点控制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等污染物,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强机动车排气监管,大力发展农村地区清洁交通。全面限制农业废弃污染,禁止秸秆焚烧,有效控制农业氨污染。深入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实现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净土清废行动,加快实施耕地治理与修复。完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到2022年,建成覆盖全县的农用地环境监测网络。

2.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利用新型设施设备进行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稻渔综合种养、药-稻轮作、----等新型循环种养实践,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重点培育农业循环龙头企业,建成绿色生态、集约高效、智能控制的高水准绿色生物产业体系,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安吉经验推动数字科技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全过程的融合应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加强责任主体逆向溯源,产品流向正向追踪。应用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检测数据、巡查执法、追根溯源以及舆情分析、风险预警等环节纳入监管系统,推进数据的共建共享。将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建立可确认责任主体的追溯示范点。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强化农村绿色生活保障。深化农村居民水、电、气、垃圾处理等价格体制改革,采取阶梯电价、峰谷电价、阶梯水价等价格调节手段,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公众的绿色出行率,推进低碳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分步骤推广新能源应用、清洁能源车使用,推进农村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平台,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的全链条式管理体系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循环利用型建筑材料,高能耗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开展建筑低碳化运营和能耗监管,推广农房绿色建筑贷

开展节约型乡村建设。创建无废乡镇”“无废乡村和推广绿币银行等基础上,制定节约型乡村标准,弘扬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倡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改变农村为排场而铺张浪费的现象。提倡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引导村民厉行节约。鼓励村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共享单车出行、公交车出行、徒步出行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

(五)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行动

1.全面盘活村集体存量三资

深入开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充分发挥两山银行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鼓励村集体依法利用留用地、三改一拆腾换出的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房产,兴办标准厂房、商铺店面、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农家乐经营点、农家乐管理服务中心、车库泊位等物业。制定《安吉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积极探索国有资产委托村级管理经营、收益归村集体所有的实施方案。在依法妥善处理好承包地确权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山林、土地、水面等村级集体资源使用权有偿承包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逐渐入市公开交易流转相关资源。

2.大力发展村集体服务经济

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村集体参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投资入股发展农合联的经营服务实体。鼓励村集体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提供设备租用和物资供应等服务,以有偿、微利的方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对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的村,支持村集体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业态;鼓励村集体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企业或个人共同创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3.持续推进飞地强村

整合各村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村自筹资金以及各类要素资源,组成项目资本注入飞地,打破村域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变经济薄弱村的单打独斗为跨村域的抱团发展,实现资源整合、多方受益。从县域层面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飞地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创造良好运作环境,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用地指标安排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在行政服务上实行部门联动,最大限度简化项目行政审批手续,促使飞地项目早开工、早产出。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飞地抱团模式的适用范围,推动飞地抱团项目转向跨区域合作。

4.合理化解村级集体债务

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管理,完善村级三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健全村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财务监管办法和监管制度。摸清存在村级债务村庄的债务数量、结构和成因,寻求合理有效的化解途径,通过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冲债、减息止债等,逐步化解村集体存量债务,预防新生不良债务的发生。

(六)现代乡村治理优化行动

1.全面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大力培育和选拔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的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和储备,吸引农村致富带头人、新乡贤、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高校毕业生、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到村任职。整体优化农村带头人队伍,对其进行生态环保、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健全基层党建责任网,落实党建责任、问题、任务三项清单,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专题研究、领办项目、论述评议、专项督查和考核问责五项制度。给予基层党建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套,建立村级运转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健全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的村干部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机制,创新建立安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年金制度,激发村书记干事创业的热情。

2.大力推动四治有机融合

深化乡村自治实践。发挥群众说事室”“两山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美丽乡村信息平台、美丽乡村三务公开云平台等载体,推进基层管理上下联动、公正透明。推广四个不出村”“六个旗治理模式。深化农村数字化改革,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窗口,推广互联网政务、手机自助办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全面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强化乡村法治建设。依托村便民服务中心,有效发挥村级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作用,做到一村一顾问。做好便民法律服务电话咨询、公共法律线上咨询,及时倾听村民法律诉求。全面落实农村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提升农村执法质量。加强民主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公园、法律图书角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落实《美丽乡村民主法治建设规范》等乡村治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总结推广五个所有做法,强化美丽乡村、无法不美意识。

提升乡村德治水平。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增加酒席减负、餐桌光盘、文明治丧等内容,促进移风易俗。充分发挥优秀村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促进村民见贤思齐,宣扬德治之风。探索建立道德档案,建立道德评分体系。

提高乡村智治能力。加强信息化手段在乡村治理中的有效运用,构建数字化乡村治理模型,推广数字乡村一张图智治模式。依托安吉县政务服务网基础技术平台,打造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三级社会治理平台。搭建互联网无人律所、道德微课堂等载体。

3.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完善基层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全面推进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的迭代升级,将公共视频监控接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形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一体化指挥运行体系,架构好综合治理平台、综合监督平台、双向交办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完善全科网格运行机制,明确网格职责定位。探索实施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绩效智慧考评系统,推动基层治理系统平台浙江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技术互通、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以全面提高智慧治理能力。

推进平安和谐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雪亮工程,推进雪亮社区”“雪亮网格”“雪亮门栋建设,布局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实现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推进智安社区创建,创新智安公约、智安驿站、智安导航、智安小报等社区服务内容。

预防化解乡村矛盾纠纷。进一步发挥阿吉嫂调解队”“老娘舅调解队”“和事佬议事团等乡贤调解组织的作用。建立民宿管家自治队、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委员会、妇女维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类行业性调解组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异地矛盾纠纷视频调解、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微信平台智慧调解等路径,提升矛盾调解实效。

(七)乡村文化全面繁荣行动

1.弘扬两山文化精神

高标准建设以余村为核心的两山特色小镇,把鲁家村两山学院打造成为宣传两山理念的阵地。深挖两山文化内涵,讲好两山故事,扎实开展推广两山路、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活动,创作一批体现两山理念的优秀影视、文艺和文学作品,全力打造安吉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谋划设立两山理论研讨会论坛永久会址,加强与联合国气候公约组织合作,争取开设全球性的两山理论暨生态保护与发展论坛,积极举办与两山理念密切相关的各领域高层次论坛、峰会、会展等活动。

2.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树家风、圆家梦活动,推进好家风示范村落创建。开展安吉道德典型(道德模范、好人、新时代好青年、新时代好少年)评选。遴选出一批新时代乡村先进模范人物,让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实施春泥计划,开办乡村学校少年宫,强化对乡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广余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的经验做法,把文明村镇建设成为弘扬乡风文明的重要阵地。

3.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地方标准,加强对传统手工技艺、民间习俗、民间文学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利用。挖掘安吉白茶文化资源,推进安吉白茶制作工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深度挖掘安吉昌硕文化”“竹文化”“孝文化”“茶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加强上马坎遗址、吴昌硕故居等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一批非遗特色主题小镇、特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村、乡村文化记忆馆等文化传播载体,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实施互联网+安吉文化行动,创新传播方式,多渠道传播安吉乡村特色传统文化。

4.繁荣乡村文化生活

加强乡镇(街道)文化广场、数字影院、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农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智能书吧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数字文化广场,开设农民大课堂。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三大数字共享工程,加强乡村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谋划农民艺术节”“我们的村晚”“梅花节”“尚书文化节等主题节事,组织开展跳广场舞、唱地方戏、书法绘画、下棋打球等接地气的活动,建立民间文化传承基地和传统节日标志地。加强对农民文艺骨干、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培养,扶持农村乡土艺术家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八)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行动

1.提升乡村人才素质和能力

 

加快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着力构建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支持高素质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探索培养农民研究生。落实安吉县高素质农民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农业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农技人员专业素质。运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地校人才培育手段,培养多领域的乡村工匠。开展新时代乡村企业人才培育,推进南太湖特支计划、安吉县美丽英才计划、乡村农创客培育工程。建立乡村企业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推动完善各种扶持培训政策,为乡村企业人才提供菜单式培训服务。

2.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兴业

推广青创联盟做法,开展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建设,带动青年回乡创业就业、抱团发展。完善青创农场培养体系,为入驻者提供项目管理、技术指导、品牌培育、渠道推广等定制化服务。鼓励返乡青年带项目进村,热情投身于旅游民宿、休闲农业、特色手工业等新业态工作,聘请专业人员或专业团队为创业人员提供注册登记、资金申请、包装设计、物流运输、法律援助等一条龙服务。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的增量与扩面,拓宽农村创业青年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开设人才创业险,更好地缓解青年创业资金制约问题和创业顾虑。到2025年,争取招引3000名以上大学生到乡村创业就业。

3.发挥乡贤资源纽带作用

以安吉乡贤总会、镇村乡贤参事会等社会组织为载体搭建平台,吸引各界乡贤回村返乡。开展乡贤馆、乡贤议事厅、乡贤工作室、乡贤长廊等乡贤统战阵地建设。成立乡贤工作站,建立乡贤资源库和网上乡贤管理系统,持续摸排统计在外乡贤信息。广泛开展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因地制宜建设乡贤活动中心、乡贤之家。建立联系制度,村级层面每年召开1-2次乡贤参事会议。完善监管评议机制,每年开展美丽乡贤评选活动,对作用发挥好、工作影响大、群众认可度高的乡贤适当给予奖励。发挥乡贤资源链接优势、专业服务优势和联系群众优势,推动乡贤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协商议事工作。鼓励和支持乡贤为乡村牵线搭桥引进项目、资金,完善一批签约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工程

(一)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程

强化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保护,严格禁止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非农化行为。实施农业面上田间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提高高标准农田质量。加强粮食功能区管护,制止在粮食功能区挖塘养鱼、种植苗木等破坏耕地地力的行为,出台粮食功能区清退政策,修编调整粮食功能区方案,保持全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至少13.01万亩的面积。遵从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控肥、净土、提质为总基调,深入开展规模主体免费测土服务,推进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深化化肥定额制改革,深入开展有机肥替代、新型肥料推广,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提升土壤地力。开展农用地污染预警监测和耕地地力监测,建设数字耕肥平台,研究推广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综合技术,持续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二)安吉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

围绕安吉白茶百亿产业、百年品牌目标,推动实现安吉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标准体系,致力安吉白茶品质监管。坚持生态化、标准化、智能化原则,加快推进茶园生态修复,保护茶园生态系统多样性;探索茶园托管服务模式,逐步推进智能化茶园建设;建设安吉白茶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化生产,促进安吉白茶品质提升。二是着力能级提升,全力推动经营主体培大育强。建立龙头企业引领、多元参与、分工协作的茶产业联合体。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形成“10+50+N”的塔型企业规模构架(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产量10万斤的上市企业3家,年产值4000-9000万元、产量5-9万斤的龙头企业7家,年产值1000-3000万元、产量2-5万斤的骨干企业20家,年产值500-900万元、产量1万斤左右的规模企业30家);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茶机械龙头企业1家;培育茶叶精深加工企业8家。三是拓宽产业链条,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依托笔架山安吉白茶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推动智慧茶园、数字工厂打造。四是依托科技创新,构建监管闭环,强化安吉白茶原产地保护。整合安吉白茶茶园管理以及金溯卡管理系统,建立安吉白茶原产地保护追溯管理体系。

(三)生态笋竹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完成安吉竹笋品牌授权和追溯管理体系建设,推行食用农产品合作证制度,设计安吉竹笋通用包装,统一形象。成立安吉竹笋行业协会,完成安吉竹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注册并促使其在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编制安吉竹笋通用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加快冬笋早出”“竹笋丰产”“春笋冬出”“鞭笋多发等先进技术的推广运用。鼓励竹笋企业做大做强,发展绿色竹笋食品,重点支持现有食品企业加工和开发笋制食品。加快推进竹笋初级加工小微园区区域布点。到2025年,培育带头企业10家;建设示范基地15个,总面积12000亩;建设竹笋初级加工示范点10个。

(四)现代渔业绿色健康发展工程

围绕加快推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增强品牌竞争力为核心,以争创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为抓手,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推动全县渔业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实现渔业年产量突破2.2万吨,产值突破6.5亿元。围绕一溪四镇,一路多园总体布局,“以渔养水、以渔秀水、产业融合,着力打造以西苕溪沿岸乡镇为重点的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健康示范区,以递铺街道、天子湖镇为区域范围的多个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区,以上墅乡为核心的西南片区名特优鱼类智能精品区,形成以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生态龟鳖、名特优鱼类等为主要养殖种类,以龙头企业为支柱,集苗种繁育、饲料配套、产品加工、科技推广、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化布局。

(五)高山果蔬(药)产业优化工程

调整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安吉县高山果蔬(药)产业绿色、生态、持续发展。一是在杭垓、报福、章村等地规划建设万亩中药基地,因地制宜种植芍药、牡丹、白芨等中草药,发展新康养经济。二是加快章村镇、山川乡、杭垓镇等乡镇的高山蔬菜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高山蔬菜,成为上海、杭州、苏州等长三角大中城市夏秋淡季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三是在天子湖镇、递铺街道、天荒坪镇等乡镇打造特色农产品观光基地,以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研学旅游、观光休闲为切入点,助推产业融合,形成一个可览、可游、可居、可学的农业景观综合体。到2025年,高山果蔬(药)产业总面积达到7万亩,培育示范基地70个、果蔬(药)企业70家。

(六)农业机器换人创新工程

围绕两全两高农机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加大对水稻机栽和侧深施肥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提升水稻综合机械率至90%以上。不断扩大植保无人机茶叶作业面积,开展安吉白茶机器采摘和配套加工工艺改进试点工作。支持生猪、家禽等主要养殖业设施与装备的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到2025年,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新建机器换人示范乡镇(街道)、合作社、示范基地各5个。

(七)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

开展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打造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白茶飘香”“昌硕故里”“高铁大道等五条线有美景、片有精品、带有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展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以乡镇为主体开展片区化打造,每个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至少包含3个以上行政村,“十四五”期间全县争取形成10个左右美丽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围绕美丽、舒适、绿色、共享、智慧五个关键词,促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打造一批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基本单元样板。

(八)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

成立数字乡村工作专班,系统谋划和推进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依托安吉云数据中心产业园,建立数字农业综合应用平台,优先应用于白茶标准化产业种植基地。依托云上安吉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乡村政务服务上云,加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保障、乡村管理、交通服务、社会治理、安全应急等多个领域政务服务向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乡村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领域信息化、智慧化。推广与普及数字乡村一张图乡村智治模式,力争数字化村级平台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乡村资源管理大数据上云,加快乡村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建设,实施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无纸化操作,做好数字化留痕工作。

(九)农村电商综合发展示范工程

健全完善安吉县优农汇电商服务平台,继续开展农村电商示范村、镇、主体的创建和评选,培育农产品直播电商人才,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推进六个一工作,争取一批国家级试点、壮大一批电商主体、打造一批电商示范园区、招引一批优质电商项目、出台一套电商扶持政策、创新一套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培育至少1个农村电商示范村,每年引进农村电商优质项目10个以上,培育涉农产品年线上销售额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培养一批农播、村播技能人才。

(十)乡村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

打造四好农村路安吉样板,实现“3060”县域快速通行交通圈。推进G235国道安吉段改建工程、S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拓宽工程、西南片区农村公路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打造平安农村公路、美丽农村公路、绿色农村公路、智慧农村公路。到2025年,实现乡镇二级公路全覆盖,行政村通双车道公路全覆盖,50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路全覆盖,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覆盖。通过三个一批建设(即水厂管网延伸一批、跨村集中联片一批、单村提升改造一批),大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9%。大力推进电气化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25个新时代电气化村。

(十一)乡村美丽文化集群构筑工程

围绕五大美丽文化集群,推进安吉县美丽乡村文化繁荣。以生态民俗类非遗为重点,以安吉生态博物馆中心馆为引领,整合提升一批主题生态博物馆、村落文化展示馆,形成“1+X”的最美生态博物馆集群。以公益放映和文化礼堂演出为重点,以建设南北两条影院观光走廊为核心,加快走廊沿线影院的环境建设、立面改造、设施提升,建成全国最美乡村电影院集群的样板。新增或改建30个微型特色乡村图书馆,建成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覆盖面广、全面开放的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新增或改建30个最美文化礼堂,建成覆盖城乡、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文化礼堂网络。扶持和培育一批竹文化创意小企业和竹文化创意工坊,采取非遗嫁接、工匠扶持、平台展销等多种措施办法,推动一批竹文化创意工坊形成美丽集群。

(十二)乡村振兴人才组织强化工程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需求,从产业转型、技能提升、科技攻关等方面,重点扶持培养优秀的农村科研创新骨干、农技推广技术员、休闲农业从业者、家庭农场主、农村生产能手、农村经纪人等专业技术人才。强化乡村人才的组织振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农产品营销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农会、民宿协会、特色产业联盟等各类人才集群组织的建设,加强乡村自治调解、乡村文化宣传、乡村应急救援等组织的人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培养人才,发挥农民学院、农函大、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联盟的作用,加快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每年举办两创人才培训不少于50次。每年分期分批选送乡村振兴各类组织管理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进修深造,提升乡村经营管理水平。

五、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农村工作实施办法》,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决落实县、镇(街)、村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实施三农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县委县政府负总责,部门、乡镇(街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部门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合力。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的机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形成高效协同的组织合力。

(二)确保政策落实

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和涉农创业创新项目的支持,推动各项金融政策集成落地。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创新政府投资支持方式,探索设立农业农村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风险补偿等途径,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范围、主体和收益分配等,扎实落实坡地村镇点状供地政策、村级留用地政策,鼓励将节余土地指标有偿调剂收益补助村集体,继续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地政策实施。支持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到安吉县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南太湖专家工作站等人才智力集聚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支持乡贤回农村、青年回农村,支持大学生在乡村创业就业。

(三)强化法治保障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加强涉农领域普法宣传,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宣贯。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精干高效、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综合执法铁军,确保农业违法案件追溯率100%、涉刑案件移交率100%,规范乡村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四)发挥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在乡村发展中占据主体地位、承担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是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宣传教育、规划引导、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举措,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和承担乡村各项建设的主力。深入推进各项制度建设,努力改革创新,确保农民的受益主体地位不动摇,实现农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有机协调,让农民充分公平分享乡村振兴成果,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五)注重宣传引导

广泛宣传解读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组织动员,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协同的参与机制。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舆论宣传,营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氛围。定期组织开展专场论坛、会议、宣讲,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建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强大合力。

(六)抓好评估考核

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绩考核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和激励。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内部考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过程考评和结果考评相结合,完善农业农村工作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积极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任务有序完成。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印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