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330523/2023-08328 成文日期: 2023-12-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文件效力:
安吉县大数据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12-14 15:08:15

今年以来,县大数据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大力推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持续迭代升级"平台+大脑",强化数字资源管理利用,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数字转化,为建设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贡献数字动力。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水平再提升。聚焦数字资源集成整合,进一步夯实"公共数据平台+城市大脑"能力,为数字赋能打好基础。一是强化云网统筹,基础保障能力稳定提升。升级改造县级电子政务网络,互联网带宽由4G提升至10G,新增政务外网链路42条,新申请IP地址7860个,合理分配CPU 800 核、存储104.2 TB满足全县数字化建设所需。二是强化数据归集,资源整合能力稳定提升。公共数据平台归集本地数据52亿条,回流省市数据25亿条,活跃数据占比84%以上,县级数据需求满足率保持100%。累计新增数据目录2200个,数据开放率超20%,有效推动数据开发利用。三是强化大脑能力,应用支撑能力稳定提升。推动智能感知平台数据统一标准整合管理、运维,共归集物联数据1.6万余条,涉及8家部门、11个场景,共享视频3.5路,赋能应用场景4个。推动浙政钉、浙里办等公共组件能力复用,服务全县59个应用,累计调用组件1200万次。完善统一短信服务,接入37个业务系统,发送短信1000万条次。

(二)强化项目统筹,绩效水平再提升。进一步完善"政府管项目、智囊团谋项目、国企建项目"的绿色智慧城市"3+N"架构,推动总体规划有效落地,场景建设实战实效。一是做好项目联评联审。坚持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实现"立项审批、建设、绩效、运维、退出"全面统筹。启用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2.0平台,引入省市大数据局、纪委监管角色,实现项目审核跑零次、全留痕扩充数字安吉专家库成员至84人,组织方案论证及项目验收86场次。二是统筹推进项目攻坚。2023年绿色智慧城市项目清单共含财政类项目50个,完成移交实施45个,涉及资金6269万元。智慧城市二期专项债项目共发债4.5亿元,合计子项目83个,已全面完成竣工验收、资金支付、结算审核。三是有力提升项目绩效。起草《安吉县数字化应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估体系,针对同质同类、低质低效应用实施"关停并转",已完成数字化应用关闭下架67个,释放云服务器资源20台,回收CPU 64 核,存储4TB。

(三)强化应用管理,实战能力再提升。摸排管控游离在外的自建系统,统一把控建设标准,规范运营模式,加快应用场景取得理想实效。一是实现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起草《安吉县数字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应用建设运维标准,规范应用全量、长效管理。组织全县开展存量应用摸排和目录集中编制,建立"项目申报到应用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档案,统一纳入数字化应用管理系统,已累计摸排并管理应用279个,形成县域数字化应用"一本账"。二是开展应用状态指标监测。获全省IRS(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指标看板+指标池+运营数据库"试点,构建资源运行绩效评估体系,形成应用全要素画像,充分反映应用建设状态、用户范围、等保测评等情况,实现数字资源运行可督可查,目前完成43个资源指标数据落地。三是重点保障群众侧应用好用易用。启动浙里办安吉城市频道应用故障24小时监测预警,形成平台警告自动推送,部门快速响应整改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故障时长缩短至30分钟内。注重群众办事体验,对于负担应用、僵尸应用实施"关停并转",累计下架、整合"安吉微改革""法律直通车"等12个应用。

(四)强化安全保障,防护能力再提升。基本实现网络安全"实战有效、体系完善、常态保护、综合治理"目标,获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网络安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浙江省网络安全行业优秀案例等荣誉。一是推动安全监测常态化。依托安全监管平台,监测电子政务网络攻击告警48.8万条,每日拦截攻击超2万次,部署主机安全防护810台,攻击防护24.7万次。摸排安全风险3939(高危漏洞数3453个、违规外联375个、弱口令111个),发布预警通报467则,整改率达100%。二是推动事件处置闭环化。强化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人防+技防"水平,按照"10分钟内响应,30分钟内处置"标准,完成国家级、省、市、县级等护网行动10次,协同多部门处理安全隐患事件47项。在国庆节、亚运会等重要时期,启动24小时应急值守,确保全年安全事故"零发生"。三是推动数据安全防护精准化。针对平台、用户、运维人员三大主体,通过优化数据归集流程、完善平台授权机制、数据日志反馈分析等手段,针对性提升公共数据安全防护能力,有效防止公共数据泄露盗用。

(五)强化应用创新,服务与治理能力再提升。聚焦共同富裕、基层智治等关键赛道,打造安吉特色应用系统,推动群众服务、政府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打造政保快赔应用。有效运用数据智能匹配、电子证照核验等手段,实现政策性保险应赔尽赔、无感智办、零次跑腿,理赔时长自89天缩短至3天。目前,平台已纳入我县老年人意外险、困难群众关爱险和残疾人意外险,匹配实名参保人员13.48万人,完成住院理赔工单达5000余笔,全年生成电子保单10万分。二是打造社区管理平台。在全县4个乡镇(街道)、33个村社区开展社区管理平台试点建设,完善更新人房关联数据12.1万条,初步实现数据直达基层,实现村(社区)人口电子台账自动化,有效服务于基层干部、网格员开展基层治理工作。三是打造"安系列"应用。关注多类群体,满足多元需求,其中,"安心享"应用自动匹配困难群体,实现94项惠民补贴线上发放,将"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安心膳"应用专注老年人安心就餐,搭建一卡通就餐补助与消费体系,开设42个村社区食堂,打造健康、省心、快捷的就餐体验。

   (六)强化亮点打造,品牌效应再提升。安吉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成效助力安吉获世界智慧城市宜居与包容大奖(中国赛区一等奖,世界范围入围奖),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智慧城市建设十年最佳案例。一是开展数字要素授权运营。依托数字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谋划交通出行、绿色生态、医疗服务等16款数据产品,上架至浙江省数据交易中心,完成2项对接交易。二是编制智慧城市团体标准。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共同编制发布《绿色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生成六个维度、18项重要评价指标,为全国区县级城市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革等工作提供指南。该标准于今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三是推动安吉模式复制推广。依托两山转化数字研究院,面向全国开展跨区域咨询培训、项目合作,指导20个省份、43个城市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场景落地等,累计接待12个省市的党政机关代表团来安考察学习,承接培训班10余场,线上线下培训、参观人数超9300人。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县在绿色智慧城市建设和亮点创新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数字化应用数量多,管理难度高。我县数字化改革力度强,部门揭榜挂帅热情高,应用基数大,应注重质量提升、功能整合迭代、绩效严格评估,运用更加全面灵活的管理、运营模式,以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升应用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二是外部网络形势严峻,防护要求高。外部网络环境日益险恶,安全运营中心持续强化自身水平建设,需部门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重视程度,强化网络与数据使用规范,提供畅通的工作协调渠道,避免隐患发生。

三是数据产品竞争激烈,领域门槛高。数据要素概念较新,适用于区县的可参考、可复制运营模式少。同时,上海、深圳等地领先浙江参与数据要素授权运营,在同类产品开发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可用性、实用性、泛用性。

三、2024年工作计划

下一步,县大数据局将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夯实平台基础,升级智慧城市品质、品牌,打造特色亮点,进一步推动以数字赋能加快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

(一)迭代升级城市大脑,提高数字赋能驱动力

一是持续细化资源管理。完善电子政务云平台、智能感知平台资源管理模式,优化收费标准,推动县域数字资源精细管理、集约利用。探索数字化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推进应用管理、项目管理、云资源管理有效协同,实现数字资源无缝衔接。二是加大场景支撑力度。丰富智能感知平台能力,扩充物联协议,建立设备库,拓展应用场景覆盖至市政建设、工业园区、办公园区、学校等各区域。加强智能感知平台点位治理,谋划实用的基层治理场景,依托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实现基层治理事件闭环管理,赋能县域掌上治理。三是搭建统一运营模式。构建"大安全、大运营"体系,依托国企平台和县域一体化安全运营中心,统筹开展项目运营和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项目运营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二)积极谋划智慧场景,全面赋能民生普惠

一是加快谋划实用、好用的公共服务。结合"浙里办""爱安吉"等平台,丰富本地化公共服务,推出网上购物、校园健身、夜游导览等场景,构建安吉掌上生活圈。二是持续升级更细、更优的政务服务。聚焦政务服务高质量"一网通办",新增建议采纳服务,深度挖掘群众、企业办事难点堵点,全面梳理出系统完善建议,提升办事体验感、满意度。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一站式"全生命周期企业服务数字平台,加快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的全面升级。三是重点迭代贴心、放心的本地应用。升级政保快赔平台为民生保险一体化平台,纳入车险、学生保险等险种,提高群众覆盖面,进一步解决保险理赔慢、理赔难问题。

(三)创新智慧城市亮点,打造安吉数字名片

一是持续探索数据要素授权运营。拓展数字产品应用场景,加快数据产品设计落地,推进知识产权登记认证,上架至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加快形成数字产品系列品牌。二是持续加大绿色智慧城市推广力度。依托两山转化数字研究院,做强模式输出、咨询培训、标准建设,力争打造"国字号"智慧城市培训班,推动绿色智慧城市在重庆等地复制落地。三是加强跨区域协作。进一步促成与重庆、山东、安徽等多个地方城市合作,加快安吉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复制、应用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