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330523/2025-00360 成文日期: 2025-0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水利局
文件效力:
安吉县水利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5-01-17 09:23:36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引领与上级水利部门的鼎力扶持下,县水利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135”总体工作规划,精心组织并实施水利系统“1155”行动。认真履职、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展现强大的执行力,取得优异的新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2024年总结

(一)坚持“项目为王”,管理提质增效一是以更高站位引领规划布局。足县级水网先行区规划,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成功完成《安吉县城市防洪规划》等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储备超150亿元,全年累计争取省级及以上资金2.82亿元,较2023年增长67.2%,为近五年最高,部分项目上级补助比例更是达90%,为县财政节约大量资金,保障水利的良性发展。二是以更优品质推动项目实施。聚焦重大项目谋划与实施,抽调骨干力量集中攻坚老石坎水库加高扩容、浒溪幸福河湖、老石坎水库灌区等重大项目,实现项目高效全速推进。全县历史投资规模最大单体水利工程老石坎加高扩容项目可研批复落地,初步设计全速推进;浒溪项目在短短9个月顺利完成所有创建任务,高分通过省水利厅、水利部验收,成功打造推广一批特色亲水节点,助力浒溪成功入选省2024“幸福母亲河”奖项;老石坎水库灌区项目自5月底开工,进入扫尾验收阶段,建设成果广受居民认可。三是以更多举措促进全面提升。纵向打通部、厅、市局、同级、基层水利五级业务协作。横向打通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乡镇支持关注水利工作的良好氛围。成功完成水投公司的整体移交,涉及57个项目,投资超23.8亿元;与西苕溪高质量发展中心实现互惠共利,通过水利平台协助招引推广10多个项目(如溪畔1号丛林观溪营地、太湖水上航线等),涉及资金超10亿元。

(二)聚焦改革深化,创新成果丰硕一是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突破。成功发布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核算办法,落地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并陆续完成签约3单,交易总金额达3.3亿元,各级领导多次批示认可,在多个省部级会议上作典型交流。二是数字化改革打造新样板。聚焦水利领域多个关键环节,集成水利行业多个业务平台应用,成功打造“两山智水”平台,成为首批省级九龙联动治水重大应用县独立自建门户自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以来,使用率提升至93.8%归集数据量提升1200%,调用次数更是达3356.7万次,为水利工作效率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是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在省厅综合改革战略合作的支持下,成功谋划落地省级及以上示范试点8项,并有3项改革成果入选省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均为全省全县最多,各项试点均按要求完成推进。同时山塘水库用水权改革、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成果被湖州市录用争取国家生态产品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目前已成功入选。

(三)持续护民惠民,打造幸福河湖。一是水利民生实事落实落细。提前超量完成全部省市县民生实事任务,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中小河流治理、单村水站提升改造等完成效率均位列全市第一。两库引水项目正式通水后,完成90%以上作业面的移交和后续扫尾工作,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较为合理的工作方案保障湖州市和安吉县用水,截至目前计向湖州供水2000余万方,供水收入1000万元,完成生态补偿3700万元二是守牢水利安全底线。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标化管理,成功完成省市级标化水利工程创建27座,为全市第一,占比高达54%;小流域洪水预报关键技术及预警机制研究成果荣膺“浙水好成果”及2024年度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制定印发《安吉县水域监管专项工作方案》,构建高效协同的水域监管工作机制,实现水域的动态调整和有效管理,整治解决一批围垦河道、围河养殖历史遗留疑难杂症,推动河长履职全面提升,同比上升超150%。三是水利项目变身富民“聚宝盆”。西苕溪入选省第二届最美家乡河为契机,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推出“一圈一品”“十五分钟”亲水圈,推广乌象坝湿地公园、双一溪等46个亲水节点。同时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探索新型经济模式,实现水利经营收入大幅提升,仅各水管单位经营性收入就达5550万元,收益同比增长31%,助力乡村新增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00万元,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河湖对生活质量的提升,赢得广泛好评与赞誉

(三)高举旗帜引领,党建统领队伍一是突出关键带头。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班子周例会等形式牵头,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委重要文件和重要重要重要重要讲话精神,引导水利系统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其中孙宙书记在“习近平总书记“7·9”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三等奖;机关第六支部获全省第三批“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赋石水库党支部入选省级党建联盟典型案例。二是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能力提升活动,建立健全系统干部“两提两退”、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工作奖惩机制,全年共组织开展系统专业培训30次,参与人数达1200人次,有效助力干部职称晋升,系统全年新增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我们成功完成中层干部提拔13人次,其中35周岁以下干部占比提升至38%,干部队伍结构更加年轻化三是打造清廉水利。以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为核心,推动专项审计立行立改、全面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截至目前专项审计指出的五个方面十六个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形成审计汇编,其中老石坎工会审计被评为优秀审计案例专项审计整改取得阶段成效。同时创新推出党风廉政三方监督责任机制,全年共开93人次廉洁提醒谈话,执行4次系统内部全面督查,发现并整改重大问题12项,研究处理信访99条,其中重大舆情9条,已全部完成处理,在社会中展现良好的工作作风。

2025年工作安排

聚焦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振兴、城乡能级提升、共同富裕先行三大主攻方向,着力强化迸发“三新汇聚”新势能、开辟“两山”转化新图景、重塑“一抓就灵”新打法三个关键支撑等任务全面推动水利“6个百”行动(即百溪百村增价值、百库百亿扩容量、“百人百事提能力”),深化水利改革现代化、水网建设系统化、幸福河湖全域化、惠民服务优质化、队伍建设示范化。

(一)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再深化,争创现代化典范。一是深化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实现百村交易。深入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在深化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农村山塘水库用水权改革、水域空间开放共享等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向水生态领域拓展,开展水生态产品全域规划、流域单元基准价评估。二是争取省级WOD试点县。以共富效益发挥为导向,探索水利项目投建管全流程改革。投资阶段合理规划资金使用,确保精准投入急需、最能有效带动共富效应的水利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探索打造既安全高效又绿色环保的水利工程;在管理环节,积极探索产权明晰、运营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争取融资实现突破,激发水利工程设施的长期活力,确保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福祉贡献力量。三是打造最实用的县级“智慧水网”。通过加大投入,推动安吉“两山智水平台”优化整合,成为县级最实用管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重点以水库矩阵建设提升运管水平、以水文监测迭代提升防汛预报智慧化、以老石坎水库加高扩容工程信息化应用打造提升建设规范化、以水资源调控更新优化实现调度精准化。同步加快打通县级部门壁垒,形成上下贯通、内外联动、业务协同的智慧水网样板

(二)扎实推进县级水网先行区打造,推动系统化发展。一是更高格局谋划,争取百亿项目入规。着眼长三角生态屏障建设,推动供水一体化打造,争取谋划项目进入《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浙江省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上级规划。二是更大力度对接,争取资金落实。抢抓超长期国债、“两重两新”建设、《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修编等“机遇期”“窗口期”,大力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紧密协作,精心包装、申报项目。三是更快速度推进,全力以赴促投资。重点加快老石坎加高扩容项目推进,同时加快西苕溪综合治理工程(西溪、南溪)、幸福水网整治工程等8个续建项目进度,力争各项目超时序完成年度任务。四是更优质量建设,落地见效保安全。高质量完成大溪水环境整治工程、石马港河道整治工程、青龙水系整治工程等5个项目项目前期并开工建设,加快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晓墅港)、西苕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余村Ⅱ、Ⅲ标段)、老石坎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等4个项目全面完工见效,进一步完善西苕溪流域综合防洪体系,确保各项工程有效应对汛期挑战。五是更多功能提升,水库变身“聚宝盆”。在完成水库除险加固、“三通八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群众需求和改革创新探索,对全县不少于100座水库山塘开展微改精提,增加休闲、观光等多元化功能,使水库山塘成为集防洪、灌溉、供水及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设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高标推进幸福河湖再扩面,实现全域化覆盖。一是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充分利用总河长会议、总河长令等高位载体,督促河湖重大问题整治协同推进,深度融入我县首创的生态共治中心体系,推动流域片区发展与河湖长制履职一体化管理,强化横向联动,实现水利与多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协同,推动“河湖长制+”协作机制建立完善,力争河湖长履职走在全省前列。二是打造幸福河湖标志性成果。按照“全域推进,重点打造”的思路,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建设,落地一批滨水绿道、戏水堰坝、观景平台等亲水设施。三是深化水利除险保安。坚守水旱灾害防御底线,推广应用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管控力,加快山洪灾害群防群测体系建设,做到预警及时、处置到位。持续推进水文站网建设,推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落地见效,有效提升防汛应对能力。

(四)用心推进惠民服务再提升,推动优质化服务。一是办好水利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收官之战,积极谋划推进单村水站管理现代化,确保农村饮水管理持续领先;积极落实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机泵改造升级等省市民生实事任务,倒排计划确保各项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尽早落地见效,让水利工程惠及民生、温暖民心。二是优化水资源管理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聚焦重点领域水效提升,主动靠前服务,探索优水优用路径,为社会降本增效发挥水利作用,形成一批水资源科学调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三是升级数字化便民服务。“两山智水”平台及爱安吉APP“幸福河湖”模块基础上,整合群众意见需求,进一步降低水利项目前置审批门槛,加大批后监管力度,不断提升智慧水利便民服务水平,打造特色鲜明的智慧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