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733636/2024-00018 | 成文日期: | 171319680000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交通运输局 | |
文件效力: | 有效 |
一、2023年工作总结
1.扎实开展项目攻坚。建立交通例会机制,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6.3亿元,投资完成率120%,同比增长108%,一批项目取得突破。德安高速(一期)明确投资人,并完成土地预审。合温高速、德安高速(二期)纳入全省交通“十四五”实施类项目,均完成工可审查,为项目落地开工奠定基础。持续推进县域路网提升,建成“五彩共富路”2053公里,全面启动并推进南部天路项目。S216省道完成投资1.5亿元,完成总工程量的75%。水杭线、港山线等7个交旅融合项目加快推进,县域路网进一步均衡发展。投资5亿元,启动鞍山大型充电场站建设,完成工程量85%。投资5000万元,5个高速公路驿站开工,有力拓展公路驿站的功能性和服务面,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服务。
2.全面深化服务创新。创新开展工程运输车纯电化更新。制定《工程运输车纯电化有机更新实施意见》及相关补贴政策,得到了部省市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扎实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新增“客货邮”班线3条,提升村级共富驿站30个,进一步打通农村末梢投递“最后一公里”。获评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四星样板县称号和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创新实施“杭安畅行”有条件免通。推进优惠政策二次拓面,累计减免高速通行费近4000万元,有效助力全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公路运输量扎实提升,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周转量22.6亿吨公里,增幅12.1%,全市排名第二。不断深化水运转型,全年完成集装箱运输32万标箱,同比增长13.8%,连续13年全省内河集装箱吞吐量首位。启用梅溪水上服务区(建立全市首座水上法律服务站),受到企业和船户好评。
3.深入推进行业治理。扎实开展“四无四化”专项整治。3天完成方案制定,一周核定计划任务,仅用三个月时间完成了全县近500余个点位治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面完成数字交通平台一期建设,投入近500万元,启动二期建设。我局“1+7+X”总体架构和“3+X”平台架构被省厅采纳为全省数字交通架构。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抓实项目攻坚,有力助推“有效投资提质”行动。紧紧咬定全年投资26亿元目标,更加有力地开展重大项目攻坚。一是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德安高速(一期)确保开工是硬任务,要密切关注政策导向,持续跟进推动,实现2024年内开工。德安(二期)、合温高速要统抓共推,加快前期进度,基本完成工可专项编制。二是持续提升农村公路路网水平。进一步推进“五彩共富路”精品路线建设,强化查漏补缺和项目验收,全面实现圆满收官。同时,统筹“南部天路”和“交旅融合”项目建设,大余村环线基本建成,水杭线建成通车,强化农村公路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三是全力推进三大重点场站建设。持续推进高速驿站、数字物流港、鞍山充换电站等交通服务场站建设,切实强化运输保障。鞍山充换电站全面投入使用;数字物流港配套功能区二期完成建设,并在6月底前启动公用码头建设。
2.优化运输服务,有力助推“新经济见效提速”行动。全面深化运输服务,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有力助推新经济加快发展。一是持续深化高速免通服务。更加有力地推进“杭安畅行”政策,谋划政策延续、政策提档,进一步拓展知晓面、参与面,持续促进高速公路服务升级,为要素流通和集聚提供保障。同时,探索研究“人才公交”政策,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交通要素保障。二是大力强化物流业招商。围绕多式联运、智慧物流、冷链物流重点方向,加大对外招引力度,尤其突出产业链的延伸、强化和补短,积极对接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综合实力、产业优势及竞争实力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进一步壮大我县现代物流发展。三是扎实推进内河水运转型。细化助企服务,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引导鼓励企业开拓皖南、浙西等区域内贸物流,争取对接更多的国内港口,持续做强内河水运品牌,力争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
3.强化行业治理,有力助推“城乡管理提标”行动。抓实路域环境治理、交通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工作,用更高的标准、更细的举措,更好的成效,全面助推城乡管理提标。一是推进“四无四化”常态长效。进一步实现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转变,重点要推进路域环境“四无四化”治理常态化、长效化,研究落实全年度的路域环境维护工作计划,综合打好防范、治理、查处的“组合拳”,深化源头治理,压实管养责任,优化保洁考核,全年打造精品路段5个100公里以上,确保路域环境整洁美丽。二是做好交通综合执法保障。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推进执法下沉,积极强化系统内部协同和横向外部协调,扎实开展超限超载、打非治违、工程质量、生态环境等领域的专项执法和联合执法,以防为主,惩教并举,充分体现科学、有力、常态的交通综合执法成效,大力保障城乡发展环境。三是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安全是管理提标的重中之重。要常态化开展大检查、大起底,抓住重点领域、重大节点、重要事项开展行业安全治理,确保重大隐患迅速整改。同时,持续打造智慧交通平台,运用数字化手段精准监管,全力预防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做深特色工作,有力助推“改革富民提能”行动。充分开展有效探索尝试,在农村物流、公共交通、绿色发展等领域深化改革,做大品牌,进一步凸显改革富民成效。一是持续做大农村物流品牌。深化农村物流“客货邮”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把农村物流和农村电商、农村金融结合起来,培育“客货邮”路线2条,优化提升村级“共富驿站”10个,并引入500万元国企平台资金支撑村级“共富驿站”发展,探索打造新的富民增长点,努力实现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升星。二是积极深化城乡一体服务品牌。新增一批新能源城乡公交运力,优化公交线路5条以上,并积极对接周边区县,谋划开通跨市跨县的城乡公交线路,不断强化公交服务内外双循环,提升农村群众的出行满意度和生活获得感。三是扎实推进工程车纯电化更新。大力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体车主充分参与绿色交通发展,充分对接争取国企平台率先更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力争全年更新100台。同时,积极维护工程运输行业稳定,保障群体增收,积极争创新的省部级试点,全力打造绿色交通的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