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7311X6/2024-00031 | 成文日期: | 2024-07-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科技局 | |
文件效力: | 有效 |
今年以来,安吉县科技创新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紧紧围绕县委“135”工作体系,立足单位职责,主动担当,加压进取,深化科技自立自强。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高新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创新主体培大育强。强化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精准辅导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将符合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今年以来,排摸拟申报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排摸拟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二是高新指标持续向优。1-5月,全县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43.5亿元,同比增长71.1%,全市排名第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29.5%。全县高新增加值达55.4亿元,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全市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2.62%,较去年同期提升3.43个百分点。三是高新项目加速引育。提前跟踪招引开工入库的工业投资项目,主动对接新增入库项目属地乡镇平台及建设单位,做好项目备案、入库代码选择指导工作。1-5月全县引进入库3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9个,其中高新投资项目15个,占比达78.9%。
(二)聚焦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大力提升研发投入。制定《安吉县科技创新三个“全覆盖”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我县规上企业研发活动、研发项目及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的稳步提升,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达13.46亿元,同比增长4.03%,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6%,研发活动率达78.14%;2023年度全县研发费用上报数达34.05亿元,同比增长8.31%。二是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校企直通车”活动,联合乡镇、科技大市场以及高校院所安吉研究院、技转中心等专家团队组建科技服务团,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等方式,灵活、高效地为企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今年以来,服务团邀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团队实地对接企业18批次,摸排技术需求46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24个。举办食品产业、绿色家居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技术需求对接会3场。完成技术交易额登记50.5亿元,发放创新券622.8万元。 三是全力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上报国家级引才计划项目4个,申报国家万人计划8人,其中2人通过科技部形审并成功入围答辩。上报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并成功被推荐至国家参与评选(全市唯一)。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人,外国专业人才14人。提前启动省级科技人才项目线索排摸,截止目前,已排摸省万人计划线索3人,省级引才计划线索1人、新引进省海外工程师线索8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线索8个。
(三)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全面夯实创新基础。一是加速创新政策落地。配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争取并兑付省级科技专项资金973.33万元,惠及企业21家次。已安排县级科技专项资金2153.5877万元,惠及单位232家次,将于近期完成兑付。二是加快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安吉两山梦想产业园建设工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安吉“两山”未来科技城临溪科创中心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省创新强基项目,1-5月投资额合计完成2.7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投资额的60.4%。强化科创园项目引育管理,今年以来新签约人才项目5家,待入园项目2个。联合启迪之星、科技大市场等机构举办政策及业务培训解读会4次。三是聚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完成第十批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新立科技特派员专项12项,新申报市级科技项目36项,并完成一批科技好项目、竹产业重点研发项目、科技特派员项目验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华缔药业被批准建设2024年省级农业重点企业研究院。完成2023年竹产业综合体入驻服务机构星级评定,并组织开展专场技术服务活动1次、科技成果推介活动1场。安吉白茶资源综合利用中心累计派出16名专家到安吉茶企开展技术服务,选派了18名本科生到安吉企业实习;安农大与天草公司签约共建“茶叶深加工与饮品开发联合研究中心”,在元丰茶机公司设立安吉白茶装备科技小院(农农大唯一建在省外的科技小院)。
(四)优化提升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发展动能。一是筑牢廉政根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科技局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示范争先的标准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制定下发《安吉县科技局2024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明确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体要求,着力锻造勤廉并重的党员干部队伍。二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围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加强联合检查、协同监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等11次;召开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生产会议,举行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演练,牢固强化机构从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截至目前,我县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许可通过率”、“监管账户合格率”、“全流程率跑通率”均保持100%。持续加大科创园园区安全管理,按月开展安全大检查,并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对园区安全生产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三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做好科技创新政策宣讲、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和科技创新业务指导,按照“首席科技官”建设要求,强化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政治觉悟,提高服务、廉洁能力。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科技创新研讨班1期,科技创新专项调研学习2期,组团政策服务3期。严格按照干部录用、选拔任用等流程,上半年完成2名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创新主体培育放缓。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拟申报数量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总体规模和绝对数量与周边地市相比还有差距,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在全省排位还不高。二是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安吉科技型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个体偏少、科技含量较低,真正具有行业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不多,创新活动多数是模仿性创新,原发性创新严重滞后。全县规上企业研发费用支出占营收比重有一定下降(1-5月同比下降0.38%)。三是企业引才意识不强。县域部分企业特别是销售过亿的百强企业引才育才意识较为淡薄,存在重市场轻人才、重生产轻研发现象,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基于今年人才考核导向,属地乡镇已经不再在外国人才引进上发力,外国人才处于流失大于新增的状态。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加速壮大创新主体。进一步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工作,深入挖掘、强化指导、上门服务,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县高新技术后备企业相关信息,通过政策支持、项目倾斜、科技融资、产学研对接等一系列措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做大高新技术产业主体,力争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
(二)抓优研发机构建设。针对我县产业现状,实时更新“高企—省级高企研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培育库,支持企业建立和完善各类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智力富集地区设立异地研发中心、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创新孵化中心或收购研发团队,推进科研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引导研究院直接建到企业中去,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力争2024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
(三)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科技服务团及地校合作平台作用,认真落实《安吉县深化产学研合作“校企直通车”系列活动实施方案》,联合以浙科大在安研究院为主的17家地校合作平台,全年举办高校院所、企业“面对面”产学研互动活动“12+X”场(其中“12”由科技局牵头举办,“X”由科技局结合县内活动安排需要组织或各研究院、技转中心自行组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灵活、高效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力争实施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项目50项以上,发放科技创新券1000万元。
(四)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推动乡镇落实主体责任,针对企业研发分片区开展相关培训或上门辅导,指导企业科研立项和规范研发费用统计工作,不断提升企业研发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亩均论英雄”研发指标考核政策,对A、B档没有研发的企业直接降档。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确保全县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同时,指导新招引的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投产,早日上规,做大研发费用投入主体的规上企业体量。
(五)加大人才培育引进。深入企业调研,做好人才端和需求端的精准对接。做好人才服务,开展分领域、分类别的专家辅导和模拟答辩,以优质人才项目撬动企业创新突破,带动产业升级。实时掌握人才到岗进度,指导引才单位与未到岗人才充分对接,鼓励人才尽快回国入职;对已经到岗的人才,做好各项政策兑现工作,并支持其组成省创新团队,在创新研发、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作用,加速推进人才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六)提质科技创新强农。聚焦农业主导产业技术主攻方向,大力实施一批县级乡村振兴科技好项目,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开展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才资源向农村下沉。实施乡村振兴好项目、科技特派员专项等20项以上。结合青年入乡,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题活动,争取省科技特派员和青年入乡融合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