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7311X6/2023-00012 | 成文日期: | 2023-03-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 | 安吉县科技局 | |
文件效力: | 有效 |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县科技局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安吉县科技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人才首位、创新首位"战略,锚定"两个先行",奋力实干争先,聚焦"两山"试验区建设,推动共同富裕安吉样本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我县成功入选"十三五"科技成果进园入县试点县(全国十家,全省唯一),成功捧得全省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科技创新鼎",并成功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验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政治生态建设
1.提高站位抓牢理论学习。对照"五强"领导班子和"五个政治"要求,认真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注重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形势的分析研判,认真组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依托周例会、主题党日、科技讲坛等载体,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局上下首要的政治任务,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总书记考察浙江、安吉时的重要讲话等作为必学内容,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领导干部示范学、党课辅导引领学,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
2.配合巡察积极落实整改。今年4月,县委第三巡察组对县科技局党组开展了巡察并反馈了巡察意见。局党组把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政迫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正视问题,以强烈的紧迫意识改正问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巡察反馈共26个问题,其中涉及本单位事项25个,涉及派驻纪检组事项1个,全部按时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在巡察整改工作中,运用第一种形态处理4人(其中批评教育2人,提醒谈话2人),新制定长效机制5项,修改完善制度2项,清退款项540元。
3.围绕中心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县委两新工委"五联"工作,发挥部门自身优势,协调各类资源向联系乡镇、企业倾斜。抓好疫情防控,组织党员及干部群众先后参与高速服务区、高速路口卡点、白茶集散中心、酒店集中隔离点等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全年累计派遣干部120余人次,服务时长超500小时。高效推进助企纾困行动,完成各类科技专项资金提前兑付7928.91万元,累计惠及企业348家次。同时聚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服从组织安排,抽调1名班子成员及3名业务骨干专职参与城市有机更新。在征迁过程中,一方面坚持拆迁补偿政策原则不动摇,另一方面主动帮助解决历史遗留、过渡安置以及租户赔偿等事宜。最终提前4天完成签约,1名干部荣立三等功,单位获评先进集体,办成了别人口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围绕工作职责,提升县域科技创新水平
1.围绕载体攻难点。一是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全面收官。完成科技部视频答辩及现场复核,我县在全国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建设类型中,以小组第一成绩通过验收,科技部对安吉创新型县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二是积极争创国家农高区。完成了水资源和环境评价两项重点工作,目前均已形成初稿。农高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共建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已经国家林草局批准。三是推动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制定省级高新区建设实施方案,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努力将高新区打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和培育的主战场、主平台,顺利完成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挂牌。
2.围绕主职抓重点。一是创新主体加速育强。依托科创园、"两山"创客小镇、飞地等孵化平台,招引和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主体,扩大科技型企业队伍。今年以来,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10家,6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创新活力不断激发。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达18.27亿元,增速22.2%(全市第二),占GDP比重达到3.23%,首次超过湖州平均值(3.12%)。入围2023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7个,入选数及入选率均居全市第一。三是创新人才持续引育。今年以来,申报省级以上引才计划项目共49个,新推动2名建议人选到岗就业,到岗率位居全市第一。成功入选2022年度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2人、累计入选9人,均位居全市第一。申报省万人计划、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省海外工程师等人才项目26个。克服国内国际外部影响,多渠道多途径推动外国专家来安工作,新增办证36A、26B,净增办证6A、11B,均居全市第一。
3.围绕创新增亮点。一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全年新引入共建地校合作创新载体3家,其中研究院2家。组织参加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0572校企直通车"活动的企业达40余家次,地校汇应用报送重点项目成果14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企业技术需求申报17项。完成技术交易额26.01亿元, 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发放创新券1242.2万元,确认使用593.21万元。二是提升金融支撑力。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缓解企业的资金需求压力,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今年以来,科技贷走访科技型企业30余家,新增贷款企业6家,新增贷款额度2000万元,发放科技贷贴息补助37.47万元。现有科技贷企业19家,贷款额度5000万元,完成《安吉县科技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三是助力乡村振兴。开展"科技富农"科技共富班车活动,组织召开共富班车发车仪式、安吉白茶科技专场活动、"逐绿前行 点竹成金"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路演等活动。设立首批县级竹产业重点研发项目11个,补助资金485万元。新增3名农业企业科技特派员,建立科技特派员"四联"制度,实施科技特派员专项24个,县级补助资金48万元,建立科技小院1个,奖励资金30万元,科技好项目11项,补助资金110万元。市级星创天地备案两家,奖励20万元。四是奋勇实干争先。深入贯彻落实"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自我加压承诺3项年度重点工作(省级绿色制造高新区挂牌、科技富农班车、推动企业技术提档升级),排定工作推进计划,明确责任领导,最终3项承诺事项均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内部监督管理提效
1.推进法治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组织全体干部利用浙里干部之家公务员云讲堂、宪法宣传周、科技讲坛等活动载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典》、《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治理念,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今年以来,单位的4项行政权力均按要求将梳理的行政权力在门户网站公示,主动接收社会各界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新增执法证持有人员3名,累计达9名,持证率及执法仪器配备均达标。
2.落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全年共研究讨论54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专题研究讨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4次。组织全体干部赴检察院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对标建设"清廉科技"的各项要求,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工作,排查各类风险点24条,并制定防控措施49条,加强监督指导等开展风险防控。开展"一掌柜六先生"专项整治月活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查问责,推动全局凝聚"实干担当"的工作氛围。分层开展廉政约谈,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面对面的约谈。
3.履行政治责任严管科技队伍。按照"首席科技官"建设要求,强化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政治觉悟,提高服务、廉洁能力。补充和扩大科技管理人员队伍,突出政治首关、实干用人导向。严格按照干部录用、选拔任用等流程,全年新引进硕博人才1名,转任专职财务1名,完成1名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县委中心工作,选派1名项目服务专员到开发区,抽调1名干部到白茶专班,2名领导赴县"尖刀班"招商。
二、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是企业规模和绝对数量与周边地市相比还有差距,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在全省排位还不高。申报科技奖主要依托高校院所,牵头力不足,科技奖获得数不少但牵头科技奖项数量落后于其他县区。
2.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全县的传统产业占比还比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还不够高,且产品以原材料、零部件等为主,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
3.创新平台支撑还显不足。全县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起步比较晚,功能配套还不够全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承载力还不够强。省级高新区的高科技大项目引进还不够多。众创空间数量虽然较多,但是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牵头建设的专业化众创空间。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县科技局将围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深化落实县委县政府"项目攻坚突破年、乡村能级提升年、能力作风建设年"的目标任务,全力抢占"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制高点,在"六个新湖州"建设和打造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中贡献科技力量。
(一)重点指标
1.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3.25%以上;
2.高新投资增幅高于工业投资5个百分点;
3.高新增加值增幅高于面上、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以上;
4.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国家科技型企业350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
5.新认定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以上;
6.组织实施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以上;
7.入选省级以上引才计划6人以上, "万人计划"2人以上,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
(二)重点举措
1.围绕"项目攻坚突破年",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
一是推动创新平台培大育强,聚焦"三区一城一谷"做好战略支撑,有力提升科创能级、擦亮科创名片。("三区"分别指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一城"即"两山"未来科技城,"一谷"即灵峰智慧谷。)针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重点完善编制规划和实施方案,待科技部下发通知第一时间组织申报;针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完成省级绿色高新区挂牌基础上,高标准启动国家高新区创建相关前期工作,积极争创未来产业科技园国家试点;针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积极争创绿色低碳省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争取绿色低碳领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同时,积极配合县委和有关部门做好"两山"未来科技城及灵峰智慧谷建设工作。
二是加速创新主体招大引强,聚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科创园、"两山"梦想产业园、飞地等孵化平台,联动共富产业园、加速器等产业平台,招引一批"领军型""链主型"科技企业,打造区域招商"强磁场"。同时,进一步完善扩充高新企业培育库,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动规上企业加速向"高新化"转型。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以上。
三是强化重点产业技术攻关,持续推进省绿色家居产业试点及椅、竹两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围绕制造业"1+5"产业,梳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点和堵点,滚动组织实施一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组建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或参与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组织实施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以上。
四是构建产业需求侧人才梯队,聚焦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等关键企业以及县内重点科创平台,全面摸排形成人才招引需求清单,全力推进国家、省、市级各类引才计划,靶向招引"高精尖缺"全球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同时,推动科创园能级提升,努力将安吉科创园打造成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让更多更优质的项目在科创园"引得进、留得住、孵得出"。2023年新增入选省级以上引才计划6人以上,"万人计划"2人以上,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以人才总量提升城市品质,以人才质量助推城市能级。
2.围绕"乡村能级提升年",提升乡村发展驱动力
强化科技支持乡村振兴,聚焦"三茶"统筹、"以竹代塑"、农业"双强"方向,实施新一批县级乡村振兴科技好项目,全面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深化乡村振兴"两进两回"、"科技富农"班车等活动,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推动科技人、财、物向农村下沉。2023年,完成2022年立项的11项竹产业重点研发项目中期检查,全年实施乡村振兴好项目、科技特派员专项等25项以上,新认定市级星创天地2家。
3.围绕"能力作风建设年",提升干部队伍向心力
一是发挥班子领导"头雁效应",强化一岗双责落实,坚持班子周例会、"周二企业集中服务日"等活动载体,主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重点抓年轻干部培养,利用"科技讲坛"、青年干部沙龙等活动,深入实施"导师帮带制"制度,做到"三带三明",即带思想教育,明政治方向、带学习指导,明业务职能、带下沉一线,明服务重点。三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巡察整改成果,确保干部干成事、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