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737262/2025-00029 成文日期: 2025-07-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杭垓镇
文件效力: 有效
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5-07-07 11:25:14

2024年,杭垓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系列部署,锚定推进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政府的总目标,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全力服务发展大局,通过多管齐下、务实笃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扎实落地,政府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度迈向新高度,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现将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法治建设保障机制

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统一起来,全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一是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责任落实。镇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各科室负责人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及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难题,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持续推进。三是将法治建设纳入镇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体系,为法治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激发各部门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作用,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法治建设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全员全要素立体联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通过党委中心组学法,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法律法规以及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开展集中学法活动,有效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针对广大群众,充分利用“国家宪法宣传周”、民俗活动节庆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联合派出所、妇联、综合执法成立普法联盟,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全国生态日”和“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节点,组团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同时将特色民俗寓于普法宣传中,推进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的有机融合。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法律宣传活动3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受益人群2万余人。

   (三)规范行政决策,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进一步厘清审查主体、审查流程、事项清单等,做到“三有两不得”,即有专人负责、有顾问把关、有流程可查、未经审查不上决策程序、未经审查不予盖章,切实在源头上把牢依法行政关口。今年以来,司法所参与合法性审查合同91起、其他事项263件,提出意见30余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决策事项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开展风险评估,提前预判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决策落地过程中充分运用法律顾问制度,保证决策公开透明,程序合理合规,内容科学可行。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核制度,明确审核工作主体、事项范围和流程,做到合法性审核全覆盖。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全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资格考试,确保执法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素养。严格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要求开展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规范与监督。成立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站,和基层执法队建立队所联建实现执法监管业务双向交互,完善事后执法监督全过程,为基层执法疑难问题提供执法指导,减少执法不当引发的行政争议。今年共开展案卷评查2次,行政执法监督19件,专题会商15次。

(五)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以杭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核心,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打造法治文化品牌。持续发挥“欢喜”调解工作室作用,培育“和睦家”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谋划行业商会调解组织。今年以来,杭垓镇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62件,调解成功率为99.36%,涉及金额182.71万元;积极探索、迭代升级“365”治理体系,抓牢“民情群报、民事群商、民主评议”的矛盾调解机制,打造“杭”里调·垓里安-跨区域调解机制品牌;开辟“省际边界矛盾调解绿色通道”,实现省际边界纠纷隐患、群体事件,“优先调”“加速调”。今年以来,化解跨省纠纷16件。

二、存在的问题  

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向纵深推进发展,但离打通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还存在一定距离: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高。个别干部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不能及时转变思维理念,行政行为习惯距离依法行政要求还有差距,基层组织在依法管理上参与度还不高,积极性不够好,在出现矛盾冲突、利益纠葛时,仍旧有“只认自己的理、不认国家的法”的现象存在。二是执法能力还不够强。我镇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较少,基层执法人员力量偏弱,个别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意识不强,存在凭工作经验决策的现象;个别执法人员只能满足简易案件、普通案件的办理,对业务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刻苦钻研内在动力不足,导致在重大复杂案件的办理上,能力提升不够快,执法水平不够强。三是普法宣传实效还不够好。虽然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各式各类的传单、读本等法律常识资料,但部分民众在知法、用法、守法方面的素养不高,依法捍卫自身权益、保护人身财产安全运用法律武器的理念未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不深不实。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法用法教育,提升法治意识 

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学法纳入年度考核内容。通过专题培训、实务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镇村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村民法治意识教育,推广普法“微课堂”,实现法治教育全覆盖。  

(二)强化基层法律服务,夯实法治基础 

加大对法律服务资源的投入,完善“法律顾问”服务机制,鼓励法律顾问增加服务频次,深入村组一线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工作,确保基层群众“随时有法可依,及时有法可用”。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提升执法程序意识和规范化水平。建立执法监督和评价机制,通过群众反馈、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确保执法行为公正透明,提升执法公开性和公信力。  

(四)创新普法宣传方式,扩大覆盖面和实效性  

利用新媒体手段,如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内容。针对青少年、企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量身定制普法活动,确保宣传精准高效。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和村组活动开展集中普法,提升群众法治素养。  

(五)深化基层治理法治化,构建和谐稳定环境  

全面推广“法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矛盾纠纷排查、法律宣传、社会治安防控有机结合。完善村规民约法治化指导,推动村级自治和依法治理相结合,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