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吉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 时间:2021-10-11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1日

   

 

 

 

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20181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安吉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2020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吉,赋予安吉“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新指示新期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安吉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安吉的重大政治责任,更是安吉肩负的重大使命。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走深走实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长三角区域共同富裕安吉样本,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十四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计划》、《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安吉“十四五”时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新起点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吉把握先机、勇担使命,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区等战略,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成功纳入杭州都市区核心区,开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奏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吉强音。

融入区域产业链,产业协作迈上新台阶。跨区域产业协作深入开展,借力县投资贸易人才洽谈会等合作交流平台,成功引进养生堂安吉产业基地、福斯特(安吉)新材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安吉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1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示范区安吉分区60%以上规上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来自杭州,产业转移集聚效应显现,进入省工业大县行列。服务业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县游客80%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成功引进云上草原、树兰(安吉)医院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入选省首批服务业强县培育名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首届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成功举办,牵头组建长三角绿色制造联盟。产业合作平台能级日益提升,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启动规划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获批成立。借力长三角资本市场,共有5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构建科创联合体,创新协同开辟新路径。院(校)地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吉白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对长三角人才招引力度持续加大,“两山杯”创新创业大赛持续举办,集聚高层次人才来安创业创新,截至2020年底,全县人才总量达14.5万人,“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大学生2.5万余人,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76名、省级领军人才49名、“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257名。人才(科创)飞地积极搭建,上海、杭州“飞地”落地建设,与上海交大共建生命健康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充分利用沪杭人才、资本、信息集聚优势,形成了“孵化在沪杭、产业化在安吉”的合作模式。

建设畅通快速路,设施互联取得新突破。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全面构建。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一纵一横”高速路网初步形成,申嘉湖西延一期建成开通,二期工程(孝源至唐舍段)主线路基全线贯通,304省道矮部里至南北庄段加速建设。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完成建设,建立起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高速”,多式联运和集装箱物流蓬勃发展,上港码头年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位。建成天子湖A1类通用机场,完成全国唯一“绿色交通”试点县创建。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进入总装阶段。

构筑民生幸福圈,服务共享呈现新亮点。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全面启用,宇翔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县职教中心与省内多家职业院校合作开办“3+2”行业定制班,对接长三角名校名师,教师交流培训日趋频繁。“安吉游戏”幼教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广。“健康安吉”建设步伐加快,长三角医保一体化深入推进,纳入省异地门诊联网结算先行先试县,28家县级医疗机构与上海709家、江苏3809家、安徽1110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门诊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实现就医双向互通。跨区域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省级名医定期来安坐诊,群众就医更趋便捷。

打造统筹升级版,机制衔接筑牢新支撑。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多部门为成员的安吉县区域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了年度开放合作重点工作事项、开放合作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定期汇报、重点会商、季度督查等制度,形成合力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与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在政府交流、产业对接、平台合作、科创协同等领域结出合作硕果。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连年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发布全国首个《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准则》。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合作层次不够高。引进产业项目在体量、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引领力、竞争力的旗舰型项目偏少,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价值链地位有待提高。二是开放合作平台能级不高。对外合作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支撑力不足,缺少强有力的合作抓手,相关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三是交通设施网络化建设滞后。与日益增长的跨地区经济社会交往需求以及周边地区相比,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区位中心的华丽转型,开放合作通道有待拓展。四是人才等高端要素支撑不足。沪杭等周边大城市对人才等优质要素“虹吸效应”明显,县域城市能级不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和吸引力不足,对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提升形成一定压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硬约束也较为明显。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从全面加速迈向全面深化,安吉融入一体化发展迎来战略窗口期、历史交汇期和攻坚关键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用好用足战略机遇,扬长破短、互利共赢,持续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和关键之举,区域内各城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深化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扩容升级,加速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跃升。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事关全局、引领未来的国家战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

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十四五”时期,随着沪苏湖高铁建成运营,宁杭高铁二通道启动建设,安吉县域范围内将构建“一纵一横”高铁框架,立体互联、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格局加快形成,将推动安吉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拓展合作领域,融入一体化迎来水平跃升期。作为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实现项目引入、资源导入、游客流入,弥补城乡差距和产业链短板,加快打造“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共同富裕安吉样本,推动一体化迎来先行先试同时,安吉着力推进新时代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低碳经济模式,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底色、发展成色、低碳特色将更加凸显,推动一体化迎来特色彰显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浙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切实把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率先推动绿色产业共育、创新生态共构、设施网络共联、生态花园共建、开放格局共促、美好生活共享、统一市场共创,打开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提升一体化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显示度和影响力,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长三角绿色智造示范地长三角门户枢纽节点县、长三角最美生态大花园,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安吉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贡献开放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动作为,借势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开展系统谋划,抓早抓实抓细,确保融杭接沪、连通苏皖取得实效,彰显安吉担当作为。充分把握一体化发展释放的发展红利,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差异定位,扬长补短。发挥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绿色家居等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定位、错位化发展,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和优势集成,补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领域短板,开创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各部门、各乡镇、各平台融入一体化共识,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城镇与乡村全域全方位融入格局。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省“四大建设”等战略协同推进。明确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重点合作方向和领域,破解制约环节,探索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坚持改革驱动,开放引领。深化跨区域联动改革,破解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高能级平台的战略合作,培育打造开放平台,厚植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目标定位

2025年,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杭州都市区、上海大都市圈的联动效应更趋彰显,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协同机制等多领域合作达到较高水平,城市特色日益彰显,显示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品牌持续打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全面加快,绿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不断涌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绿色成为安吉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争当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到2025年,GEP年均增长达到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

长三角绿色智造示范地。区域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迈上新台阶,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步伐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建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构建起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打造绿色智造产业集群,示范引领长三角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长三角门户枢纽节点县。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干线航道、通用航空为主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与杭州、湖州建立30分钟交通圈,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建立60分钟交通圈,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现代物流空间格局,打造成为浙北地区的西北门户,长三角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节点。到2025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60万标箱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55亿吨公里。

长三角最美生态大花园。生态空间保护有力,跨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日益完善,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丽明亮、充满活力的全域美丽宜居大花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效,成为长三角知名的花园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提升,各项指标处于长三角前列,PM2.5力争降至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95%,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维持100%,居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2035年,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的总体发展定位全面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绿色经济体系、绿色创新体系、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生态体系、绿色贸易体系、绿色服务体系、绿色改革体系建立健全,在长三角的绿色显示度、贡献力、引领力持续增强。

三、实现路径

着力探索形成“打造亮点、主动融入、一体共建、承载辐射”的一体化发展路径,突出主要方向和重点载体,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区域节点功能,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打造亮点,厚植一大特色发展优势

打造长三角城市“绿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提标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加强美丽河湖建设,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品质、最高质量的城市“绿肺”。更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全面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创造更多更鲜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让绿色成为安吉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二)主动融入,实施两大区域融入行动

1.深度推进融杭接沪

谋划启动杭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引领带动全县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区。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产业联动、服务共享、毗邻区域开发等领域合作。对接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数据开发应用全产业链。全力承接杭州高端产业功能外溢,打造高质量杭资企业集聚地。紧密对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强机制协同和政策衔接,深化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柔性引进创新人才,开创“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安吉”,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安吉”新合作格局。

2.精度推进联通苏皖

对接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引进合肥科创人才资源,积极打通安吉至苏南、皖中南地区引流通道,打造融入杭州都市区并辐射安徽的都市产业承接带、浙北联通苏皖桥头堡。主动对接苏锡常地区,加大外资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引进,融入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环太湖科创圈建设。

(三)一体共建,联动三大区域发展廊道

1.协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紧密衔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科创大走廊的安吉片区。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杭安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畅通安吉与科创走廊的无缝衔接。对接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科创走廊安吉“科创飞地”,柔性化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建设异地加速器基地。推进产业共兴,依托云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与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数字科技产业集群。

2.协同G60科创走廊

联动G60科创走廊、沪苏湖芜产业创新带,突出绿色智造和科技创新双重支撑,大力引入上海、苏州等地科创服务项目,打造G60科创走廊绿色产业集聚高地。加强与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全面深化与沿线高新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创新平台,集聚高端人才资源,落地转化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打造创新转化孵化基地。

3.协同宁杭生态经济带

对接省“四大建设”战略,建立宁杭两大都市圈复合交通廊道,畅通资源要素流动。加强与沿线地区在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生态文旅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共筑布局合理、协作紧密的绿色产业体系,示范引领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共治,共建跨省际生态廊道。

(四)承载辐射,提升四大平台发展能级

1.推进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建设

突出绿色智造导向,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创建长三角零碳产业示范区,打造苏浙皖省际毗邻区域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对接长三角生产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构建“科创+智造”协同效应。深化与苏州工业园区、上海临港集团战略合作,定向承接企业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打造长三角智造承接枢纽。加强与长兴分区协同联动,联合开展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试点,加强规划衔接、政策协同和功能布局优化。

2.推进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建设

实施园区整合提升,由原安吉经济开发区、安吉绿色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湖州市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吉分区(梅溪片区)、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和孝丰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整合形成新的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打造长三角产城融合高地,成为安吉经济发展主引擎,项目建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重点聚焦绿色家居、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打造外资承接主平台。

3.推进安吉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面向长三角,重点招引“文化+、体育+、健康+、科技+”旅游,集聚文化旅游、绿色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灵峰“智慧绿谷”。参与共建长三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广)联盟,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打造极具影响力的长三角文旅品牌。联动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天荒坪镇、上墅乡等平台,整体打造“天上灵山”高端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未来旅游示范区、长三角山地度假目的地,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4.推进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园区建设,重点打造15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聚焦智慧农业和现代种业,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生态+科技”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地。参与建设长三角农业联盟,加强与沪苏浙皖省级农科院的对接,深化农业创新合作,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农业产业项目转移,发挥沿海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节点优势,打造长三角农业项目转移优选地。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链式合作,共育绿色现代的产业共同体

持续探索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构建“2+5”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高水平开展区域产业合作,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打造县域产业绿色发展样板地。

1.协同打造绿色制造业集群

重点打造绿色家居支柱产业,全力推进科技赋能绿色家居产业省级试点,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千亿集群,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长三角绿色家居产业链联盟。培育做大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新星”产业集群。以低碳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加快绿色产品标识使用和采信。积极引进降碳减排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实施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项目,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园区、零碳示范工厂,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区域资本合作、并购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2.高质量推进服务业合作

构建以休闲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化服务市场衔接、资源要素互补,引导优势服务产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服务链。重点凸显“生态+”经济,提质升级生态旅居特色产业,高水平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中国美丽乡村·世界绿色人居”品牌,加快生态旅游与文化、健康等业态有机相容,加大旅游带动性项目招引,引进总部经济、研学经济、创谷经济等新兴业态,做大生态康养产业。参与共建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环太湖旅游联盟,聚焦区域生态文化品牌共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共享、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共链,构建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发展共同体。加强“安吉服务”在长三角地区的营销推广,在沪杭宁合等中心城市设立推广交流中心,加强新媒体引流,深耕长三角客源市场,构建国际化新型消费商圈。大力引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3.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谋划设立农业科研基地(中心),共同开展农业种业、种植模式、循环农业等领域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依托长三角便捷交通网络,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和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长三角农产品市场信息实时采集和互联互通,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体系,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增效行动,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实施农业产业“1+1+N”品牌战略,做强安吉白茶,做大安吉竹笋,做优安吉高山果蔬等新兴特色农产品品牌,协同推进“安吉白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白茶小镇建设,建成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体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主流媒体合作,共同策划区域农产品推广活动,组织参加上海、杭州等地大型农业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4.建设高效产业协作平台

高质量建设县域重点产业平台,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形成对外产业协作的高能级空间。创新成本分担、收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探索产业园区市场开发、园区互联共建、园中园开发、一体化托管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强与沪杭苏等长三角城市的联动,合作建设产业协作平台,合力打造重量级产业集聚地。创新“双向飞地”经济模式,以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高新区等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合作共建“飞地”平台,推动产业共兴、管理共协、利益共享、信息共通、政策共商,打造“注册在本地、孵化在异地、回流本土产业化”合作模式。到2025年,力争产业协作平台达到3个以上,“飞地”平台达到5个以上。

(二)培植创新创业,共构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链

高质量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实施人才科技聚能工程,跨区域协同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县域创新驱动示范引领高地。

1.深化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

加入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长三角产业创新智库联盟,鼓励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强强联合,共建创新联合体,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力量,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跨区域跨领域产学研用协作机制,构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流程的产业创新链。深入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引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打通原始创新向产业化的转化通道,建立健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来安吉孵化转化,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拍卖会、两院院士走进安吉等活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化。

2.统筹联合县域科创载体

发展研究院经济,加强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统筹管理县域科创载体,重点推进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交大·浙江安吉生命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安吉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吉白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高端科创资源和要素整合,建立科创联合体,共同打造绿色技术新型研发中心和长三角创新成果转移孵化基地。推动安吉科创园、两山创客小镇、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载体联合做大做强,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培育体系,推动孵化企业快速成长。高层级推进椅艺产业、绿色竹产业两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拓展创新服务宽度、提升服务精度。

3.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生态系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一批创新工场、创新港、创新驿站、创业街区等新型孵化器,大力引进长三角区域专业孵化器,搭建孵化器协作网络。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技术交易联盟,共同搭建创新成果交易市场。提升创新券服务效能,深化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实现企业异地购买科技服务,引导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参与建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和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开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投入,为创新转化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加快中国安吉(绿色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加强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4.构建长三角创新人才共同体

深入落实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大力实施科技人才聚能工程,紧抓长三角核心城市人才资源外溢机遇,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引才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美丽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打造长三角人才蓄水池,为县域创新注入“源头活水”。精准排摸“2+5”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构建长三角区域“人才地图”,定期举办“揭榜挂帅”引才活动,靶向招引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开展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建立青年科学家、青年博士、青年大学生阶梯式支持机制,打造长三角区域内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高规格打造人才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水平建设人才数字大脑,不断丰富“人才码”线下应用场景,实现人才服务“一门通办”“一码通办”。深化实施“人才成长助推工程”,全力吸引长三角知名风投、创投、基金等投资机构到安吉设立分支机构,缩短人才资助资金拨付周期,加大“精英贷”支持力度,创新开展人才项目“头雁培育”行动,推动人才成长环境从要素集聚到生态跃升。

(三)加速互联互通,共联便捷美丽的设施大网络

发挥长三角地理中心和都市圈辐射叠加优势,持续深化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深化数字交通建设,推进与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齐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双循环”通道能级,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流通。

1.对接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建立中心城区与安吉高铁站便捷的交通联系,提高高铁站客运枢纽接驳换乘效率。建设“轨道上的安吉”,全力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建设,构建“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铁通道,全面融入长三角乃至全国高铁网络,打造长三角东西连接和南北走廊的节点型枢纽。加强与杭州市的对接与协同,积极推进杭安城际铁路项目方案研究及立项等工作。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推动湖安市域铁路项目进程,强化安吉与湖州市区的联络。依托铁路项目建设,缩短安吉与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全面打造外畅“3060交通圈”,与杭州、湖州建立30分钟交通圈,与上海、南京、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形成60分钟交通圈。

2.构建外联内畅的公路网

全面建成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舍段、304省道矮部里至南北庄段,启动合温高速公路工程(含德安高速延伸线)、德安高速公路工程,逐步形成“两纵两横”井字形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镇镇通高速”目标。优化完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调整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高速公路进行差异化收费。实施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重点推进S304矮部里至南北庄续建工程、G235改扩建工程、S216长兴至安吉公路(原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新改建工程、S304镇海至安吉公路灵峰至章村段新改建工程、S218安吉至苍南公路上墅至天荒坪段新改建工程,加快推动S216S218S302等省道部分路段新改建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三纵三横”国省道网络,实现乡镇二级公路全覆盖。规划建设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至广德市的示范大道西延、天广大道工程,推进区域间快速路互联互通。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建设县数字交通平台和全面覆盖的交通信息感知网络,推进跨区域交通数据互联共享。

3.建设绿色便捷的内河水运网

推进高效、精致、便捷的现代化水运网建设,力争将梅湖线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内河黄金水道。高标准建设数字物流港,大力推进河海联运发展,强化安吉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参与组建长三角港口联盟,发展集装箱河海联运,构建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争取安吉港纳入内河启运港范围,发展口岸经济,在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及自贸区联动创新等方面推进创新。整合保护岸线资源,提升公用型港口码头能级,升级完善内河航运、货运代理、保税仓储等多元服务。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积极推动西苕溪(梅园大桥至阳光坝段)、浒溪(丰食溪桥至阳光坝段)旅游航道等项目前期。

4.提升天子湖通用机场服务功能

以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为方向,以建设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络为目标,丰富现有安吉天子湖通用机场功能,争取新开辟跨省(市)低空航线,与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知名旅游城市、海岛城市建立低空旅游客运航线,构筑长三角区域美丽空中廊道。积极打造安吉通航产业基地,完善飞行主题酒店、飞行展销中心、飞行俱乐部、飞行培训学校、飞行维修中心、飞行员之家等服务设施,以国家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等活动为载体,培育发展通航智造、通航教育培训、通航文化展示等新兴业态,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示范基地。

5.共推能源水利设施互通

推进110千伏高禹变项目建设,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实现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100%。优化输配电网络,协调对接跨界输电高压走廊建设。继续推进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山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大型抽蓄基地助力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增加主干线管道双向输送能力。加强长三角能源共济互保,建设区域能源物联网,探索建设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智能化电网,联合开展各类“储能+”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稳步推进新能源充换电站设施布局建设,大力实施终端用能清洁替代。

 

6.建设安吉云数据中心产业园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谋划建设安吉与长三角互联网热点城市的省际直连链路。建设云数据中心产业园,推进远洋安吉大数据智能互联产业基地建设,参与共建“数字长三角”,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共建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对接融入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强与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的对接合作,深化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基因大数据、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四)打造全域美丽,共建美美与共的生态大花园

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建美美与共的生态大花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增强生态资源转化收益能力,推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

1.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大力推进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建设,探索推进跨县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加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加强南溪、龙王溪、浒溪沿线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严格管控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竹乡国家森林公园、天荒坪省级风景名胜区、陈嵘省级自然森林公园四大核心片区。建设赋石水库省级湿地公园和一批人工湿地,深化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进全域绿化美化行动,启动西溪、南溪流域治理工程。深化水生态修复示范试点县建设,确保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建设中国最美县域,继续领跑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

2.推进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主动对接中国环科院等环保领域科研机构,开展环保科研项目战略合作。推进跨行政区域流域生态修复,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建设。推进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执行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联合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完善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强化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化推进许可证制度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改革试点。启动生态环保智慧监管云平台建设,推动长三角跨区域环保监测数据共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率先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研究落实举措,争取省级碳排放改革试点。

3.健全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参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磋商交流机制,协同制订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共同制定环境治理标准和检查体系,协同推进水体污染治理、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固废危废联防联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协同。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强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依托竹林碳汇交易推进建立生态占补平衡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西苕溪流域上下游以及跨省域、跨县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共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建立跨省市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结合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山银行”、绿色金融等改革集成,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资源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增值变现,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畅通内外循环,共促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深入实施开放融入升级工程,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平台,提高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深度融入“双循环”特色节点县。

1.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平台

围绕重点葡语系、西语系国家打造合作产业园,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加强在绿色金融、健康休闲、绿色智造等领域与澳门的合作,打造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安吉经济开发区外资招商平台作用,聚焦绿色家居、生态旅居等重点领域,引进总部型、功能型外资企业项目,推进安吉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引导安吉港深化对外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大市场建设,鼓励行业头部企业整合产业链条,融入长三角产业循环、供需循环,提高在区域供应链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2.发展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

主动对接上海、杭州、宁波等对外开放窗口,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类经贸活动,推动产业、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合作。聚焦绿色主题,谋划举办各类高层级会议和论坛活动,持续主动参与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举办,不断提高安吉在长三角乃至国际的显示度和美誉度。发展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推进安吉县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高起点打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落实上港保税仓,建设一批海外营运中心和公共海外仓,开展“跨境贸易+内销转型”双畅通行动,稳定欧美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3.提高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增设内陆口岸通关功能,加快“数字口岸”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能力,强化外贸环节事务、风险控制、退税代办等全流程综合服务。全面提高外商投资项目受理审批效率,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通过数字化改革推进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降低企业出口风险。

(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美好幸福的品质新生活

全面深化教育、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共享美好幸福的品质新生活,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推动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一体化建设

主动接轨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互认对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服务标准。扩大长三角范围内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吉与上海、江苏、安徽医疗机构门诊费用跨省联网结算双向互通范围。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功能应用,构建“无卡”跨省异地结算新模式,实现多场景、广覆盖的线上线下便捷医保应用。建立基金监管联动机制,开展异地意外伤害协查、实行两地执法结果互认,推进长三角区域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转移接续“一网通办”全覆盖。联合推进长三角交通一卡通、公共文化一网通、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实现居民便利畅享长三角城市公共服务。

2.提升教育领域合作水平

共建共享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县域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助力争创教育现代化县。加强“名师名校长”交流合作,争取华东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在安吉开展教师培训,打造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深化与浙江科技学院等长三角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支持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走名校发展之路,加快英特智博园15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动校企合作,争取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院校合作开展产业行业定制班办学,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持续推进“安吉游戏”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实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安吉游戏”推广项目,为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依托安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推进安吉全域学生研学基地(营地)项目开发,力争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3.深度参与建设健康长三角

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共享,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深入实施县级强院工程,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合作办医,加强与浙大儿童医院、省妇保院的专科协作,支持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建立安吉分院,打造长三角“双下沉、两提升”样板,到2025年,“省-县”共建重点培育专科不少于10个。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开展长三角养老服务标准和内容一体化试点,推广养老服务标准、照护需求评估、养老护理员资格、养老机构院长从业资质互认,依托上海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参与共建长三角体育联盟,积极举办山地自行车骑行赛、乡村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建设模范县。

4.加快文化交流合作共享

建设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与传播中心,谋划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争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际永久论坛落地安吉,打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度塑造安吉文化标识,建设吴昌硕艺术、生态文明、历史考古三大国际文化交流客厅。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基地建设,加强安城遗址-良渚遗址联动保护、发掘,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长三角公共文化互惠共享,鼓励沪杭等地公益类文化场馆到安吉建设分馆。持续举办“黄浦江节”论坛,搭建流域沿线人文生态交流平台,凸显安吉黄浦江源生态位势。

5.营造包容共享社会环境

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三角范围内推广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构建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升级建设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2.0版,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跨区域合作交流,对跨区域矛盾开展联合调解处置。全面推进法治安吉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公检司法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建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长三角法治环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协同,互相开放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社会治理数据。共同参与推进长三角智能安防体系建设,打破区域安全限制性壁垒。完善区域性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机制,健全区域性自然灾害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建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协同防范机制。

(七)聚焦改革攻坚,共创一体联动的统一大市场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主动参与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创制度新优势。

1.共建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

以数字化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组织保障、网络安全八大体系和“浙里办”“浙政钉”两大终端,全面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需求。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全速推进“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行政执法“一网通管”,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掌上治理之县”。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扩大长三角电子证照互认应用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协同构建便捷有序的跨区域市场退出通办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2.共推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

深化监地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园区合作和土地置换。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探索组建长三角科技人才联盟,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行以个税为基础的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模式,解除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动瓶颈制约。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金融联动,利用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招引新型金融机构或组织,推进金融服务标准一体化建设,共同优化长三角企业全生命周期资本市场服务。参与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初始分配与跨市交易制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依托碳市场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加速生态资源转化升值。

3.共建长三角信用标准一体化

完善“信用安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和应用,建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共同打造企业信用监管合作样板区。参与长三角消费维权一体化建设,推进市场监管跨区域协作共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民生安全类产品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跨区域共治共享。主动参与长三角供应链体系建设,共同培育一批跨区域、网络化、全链条供应链企业和平台。参与长三角地区标准一体化合作机制,推进建设国家智能坐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安吉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坐具企业提供优质的检测技术服务,推行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深化国家绿色产品体系认证试点,构建促进绿色生产的统一标准认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健全安吉县区域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定期汇报、重点会商、季度督查等制度,全力保推进、抓落实。配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建立“1+N”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职能部门、产业平台、乡镇的资源力量,合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一体化发展。定期开展融入一体化工作培训。

(二)完善推进机制

加强规划落实,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任务分工,制定部门年度推进计划,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等社会组织参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一体化、参与一体化、共建一体化、共享一体化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项目支撑

谋划实施一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载体和项目。加强合作联动,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市场一体化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一体化标志性工程。建立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制定“施工图”“时间表”,确保各类合作事项落地见效。积极争取国家、省预算内资金支持,设立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龙头示范项目。

(四)强化监督考核

进一步优化完善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通过检查、督查、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年度计划、重大工程等平稳有序推进。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价制度,跟踪分析落实情况,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保障规划的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

 

附件:安吉县“十四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安吉县“十四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序号

事项名称

     

责任单位

1

高能级平台建设工程

推进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招引3亿元级产业项目60个左右,招引50亿元级产业项目2个左右,力争百亿级项目有突破。

示范区

投资促进中心

2

跨区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推进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到2025年,力争打造3个以上产业协作平台。

商务局

示范区

3

科创“飞地”建设工程

建设上海、杭州、合肥科创“飞地”,到2025年,力争“飞地”平台数量达到5个。

科技局

4

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建设工程

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延伸至安吉,联动德清、余杭等毗邻区域,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部板块,创新科技、产业和平台等多领域合作模式,建设杭湖一体化先行区,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

发改局

科技局

5

“绿水青山•旅居安吉”

品牌塑造工程

联合“一地六县”举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文旅联合行动”,举办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中国旅游百强县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持续开展旅游嘉年华节庆活动,打响“绿水青山·旅居安吉”文旅品牌。

文体旅游局

6

“轨道上的安吉”建设工程

开工建设宁杭高铁二通道,构建“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铁通道,谋划建设安吉至杭州、苏南、湖州市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杭州、湖州等周边主要城市形成30分钟交通圈,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60分钟交通圈。

交通局

发改局

7

外联内畅公路网建设工程

建成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舍段、304省道安吉至德清段,尽快启动德安高速公路、合温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235国道天子湖至长弄口段,304省道灵峰至章村段,218省道上墅至天荒坪段、302省道梅溪至天子湖段等一批国省干线项目。规划建设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至广德市的示范大道西延、天广大道工程。

交通局

发改局

示范区

8

重大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建设安吉数字物流港项目,新建集多式联运、区域共配、共享云仓(车间)、跨境电商、商品展示、数字赋能为一体的智慧型现代物流园。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69亩,总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

交投集团

9

远洋安吉大数据智能互联

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项目用地面积约100亩,新增建筑面积约137500平方米。数据中心可容纳约12352个不低于4.4KW高标准机架,可运行约18万台服务器。项目预期建成后可带动安吉当地智能数据互联网产业发展,结合5G网络应用,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IDC+DDC)结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有效推动安吉成为长三角大数据智能互联的中心。

开发区

1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探索工程

建立完善县域内、市域内、跨省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两山银行”试点,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和资本。

发改局

11

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程

实施“家燕归巢”大学生招引计划,实施“百名硕博招引”“大学生四季招引”等行动。到2025年,累计新引进大学生12万名以上,其中引育高层次人才3000名以上。

人力社保局

组织部(人才办)

12

健康长三角共建工程

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合作办医,加强与省儿保、省妇保院的专科协作,支持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建立安吉分院,到2025年,“省-县”共建重点培育专科不少于10个。

卫健局

13

长三角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打造工程

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大中小学校合作,设计研学旅游专线和研学专题冬夏令营,深度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研学旅游产品,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文体旅游局

教育局

14

生态文化传播交流工程

建设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与传播中心,谋划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争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际永久论坛落地安吉,打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宣传部

发改局

15

城市宣传推介工程

定期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开展城市宣传推介活动,策划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会议展览,不断提升安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宣传部

发改局

16

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争先

推进工程

建设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安吉分区,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园区平台,培育跨境电商实绩企业超500家。

商务局

17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建设工程

建设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在绿色生态制度、绿色制造、金融改革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商务局

18

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工程

落实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到2025年,“掌上办事”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达到99%。

政务办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1日印发

 

索引号: 2573021T/2021-00073 发文时间: 2021-10-11 10:32: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安政办发[2021]55号 发布机构: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吉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文件效力: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政策解读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1日

   

 

 

 

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20181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安吉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2020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吉,赋予安吉“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新指示新期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安吉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安吉的重大政治责任,更是安吉肩负的重大使命。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走深走实的新阶段,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长三角区域共同富裕安吉样本,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十四五”时期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计划》、《安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作为指导安吉“十四五”时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一、发展新起点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安吉把握先机、勇担使命,深度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区等战略,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一体化发展,成功纳入杭州都市区核心区,开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奏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安吉强音。

融入区域产业链,产业协作迈上新台阶。跨区域产业协作深入开展,借力县投资贸易人才洽谈会等合作交流平台,成功引进养生堂安吉产业基地、福斯特(安吉)新材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安吉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1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示范区安吉分区60%以上规上企业及在建重点项目来自杭州,产业转移集聚效应显现,进入省工业大县行列。服务业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县游客80%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成功引进云上草原、树兰(安吉)医院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入选省首批服务业强县培育名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论研讨会、首届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成功举办,牵头组建长三角绿色制造联盟。产业合作平台能级日益提升,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启动规划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获批成立。借力长三角资本市场,共有5家企业在沪深交易所上市。

构建科创联合体,创新协同开辟新路径。院(校)地合作成果日益丰硕,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吉白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相继落地。对长三角人才招引力度持续加大,“两山杯”创新创业大赛持续举办,集聚高层次人才来安创业创新,截至2020年底,全县人才总量达14.5万人,“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大学生2.5万余人,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76名、省级领军人才49名、“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257名。人才(科创)飞地积极搭建,上海、杭州“飞地”落地建设,与上海交大共建生命健康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充分利用沪杭人才、资本、信息集聚优势,形成了“孵化在沪杭、产业化在安吉”的合作模式。

建设畅通快速路,设施互联取得新突破。对外交通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全面构建。商合杭高铁全线开通,正式迈入高铁时代,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实现无缝对接,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一纵一横”高速路网初步形成,申嘉湖西延一期建成开通,二期工程(孝源至唐舍段)主线路基全线贯通,304省道矮部里至南北庄段加速建设。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完成建设,建立起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高速”,多式联运和集装箱物流蓬勃发展,上港码头年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位。建成天子湖A1类通用机场,完成全国唯一“绿色交通”试点县创建。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进入总装阶段。

构筑民生幸福圈,服务共享呈现新亮点。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全面启用,宇翔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县职教中心与省内多家职业院校合作开办“3+2”行业定制班,对接长三角名校名师,教师交流培训日趋频繁。“安吉游戏”幼教模式在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广。“健康安吉”建设步伐加快,长三角医保一体化深入推进,纳入省异地门诊联网结算先行先试县,28家县级医疗机构与上海709家、江苏3809家、安徽1110家医疗机构开通异地门诊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实现就医双向互通。跨区域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省级名医定期来安坐诊,群众就医更趋便捷。

打造统筹升级版,机制衔接筑牢新支撑。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多部门为成员的安吉县区域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了年度开放合作重点工作事项、开放合作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定期汇报、重点会商、季度督查等制度,形成合力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与上海、杭州、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在政府交流、产业对接、平台合作、科创协同等领域结出合作硕果。县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连年入选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和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发布全国首个《县域营商环境评价准则》。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合作层次不够高。引进产业项目在体量、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具有引领力、竞争力的旗舰型项目偏少,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价值链地位有待提高。二是开放合作平台能级不高。对外合作的高能级战略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支撑力不足,缺少强有力的合作抓手,相关合作的利益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三是交通设施网络化建设滞后。与日益增长的跨地区经济社会交往需求以及周边地区相比,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制约了从长三角地理中心向区位中心的华丽转型,开放合作通道有待拓展。四是人才等高端要素支撑不足。沪杭等周边大城市对人才等优质要素“虹吸效应”明显,县域城市能级不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和吸引力不足,对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提升形成一定压力。土地、资金等要素的硬约束也较为明显。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从全面加速迈向全面深化,安吉融入一体化发展迎来战略窗口期、历史交汇期和攻坚关键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用好用足战略机遇,扬长破短、互利共赢,持续拓展县域经济发展新空间。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应有之义和关键之举,区域内各城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深化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推动都市圈和城市群扩容升级,加速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跃升。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事关全局、引领未来的国家战略,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

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十四五”时期,随着沪苏湖高铁建成运营,宁杭高铁二通道启动建设,安吉县域范围内将构建“一纵一横”高铁框架,立体互联、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格局加快形成,将推动安吉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拓展合作领域,融入一体化迎来水平跃升期。作为全省首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实现项目引入、资源导入、游客流入,弥补城乡差距和产业链短板,加快打造“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共同富裕安吉样本,推动一体化迎来先行先试同时,安吉着力推进新时代践行“两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聚焦绿色高质量发展,创新低碳经济模式,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生态底色、发展成色、低碳特色将更加凸显,推动一体化迎来特色彰显期。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视察浙江、安吉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切实把区位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率先推动绿色产业共育、创新生态共构、设施网络共联、生态花园共建、开放格局共促、美好生活共享、统一市场共创,打开全方位合作新局面,提升一体化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显示度和影响力,打造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长三角绿色智造示范地长三角门户枢纽节点县、长三角最美生态大花园,为加快打造共同富裕安吉样本,努力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全力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县贡献开放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动作为,借势发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机遇,开展系统谋划,抓早抓实抓细,确保融杭接沪、连通苏皖取得实效,彰显安吉担当作为。充分把握一体化发展释放的发展红利,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差异定位,扬长补短。发挥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现代物流、绿色家居等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定位、错位化发展,在推进区域合作中形成城市间优势互补和优势集成,补齐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等领域短板,开创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坚持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凝聚各部门、各乡镇、各平台融入一体化共识,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城镇与乡村全域全方位融入格局。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省“四大建设”等战略协同推进。明确长三角主要城市的重点合作方向和领域,破解制约环节,探索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坚持改革驱动,开放引领。深化跨区域联动改革,破解制约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要素市场化高效配置。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高能级平台的战略合作,培育打造开放平台,厚植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目标定位

2025年,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与杭州都市区、上海大都市圈的联动效应更趋彰显,与长三角城市在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协同机制等多领域合作达到较高水平,城市特色日益彰显,显示度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品牌持续打响,“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全面加快,绿色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平台新生态不断涌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绿色成为安吉发展最动人的色彩,争当新时代美丽中国县域窗口。到2025年,GEP年均增长达到2%,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

长三角绿色智造示范地。区域产业协作和创新协同迈上新台阶,数字赋能、绿色赋能步伐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深入推进,建成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构建起绿色智能制造体系,打造绿色智造产业集群,示范引领长三角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长三角门户枢纽节点县。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干线航道、通用航空为主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与杭州、湖州建立30分钟交通圈,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建立60分钟交通圈,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现代物流空间格局,打造成为浙北地区的西北门户,长三角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枢纽节点。到2025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达60万标箱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55亿吨公里。

长三角最美生态大花园。生态空间保护有力,跨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日益完善,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丽明亮、充满活力的全域美丽宜居大花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效,成为长三角知名的花园城市和长三角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生态环境质量高位提升,各项指标处于长三角前列,PM2.5力争降至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95%,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维持100%,居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2035年,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地的总体发展定位全面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绿色经济体系、绿色创新体系、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生态体系、绿色贸易体系、绿色服务体系、绿色改革体系建立健全,在长三角的绿色显示度、贡献力、引领力持续增强。

三、实现路径

着力探索形成“打造亮点、主动融入、一体共建、承载辐射”的一体化发展路径,突出主要方向和重点载体,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区域节点功能,高质量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一)打造亮点,厚植一大特色发展优势

打造长三角城市“绿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提标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加强美丽河湖建设,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具品质、最高质量的城市“绿肺”。更高质量建设新时代浙江(安吉)县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全面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效转化,创造更多更鲜活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案例,让绿色成为安吉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二)主动融入,实施两大区域融入行动

1.深度推进融杭接沪

谋划启动杭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引领带动全县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区。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产业联动、服务共享、毗邻区域开发等领域合作。对接杭州数字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数据开发应用全产业链。全力承接杭州高端产业功能外溢,打造高质量杭资企业集聚地。紧密对接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加强机制协同和政策衔接,深化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柔性引进创新人才,开创“孵化在上海、产业化在安吉”,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安吉”新合作格局。

2.精度推进联通苏皖

对接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引进合肥科创人才资源,积极打通安吉至苏南、皖中南地区引流通道,打造融入杭州都市区并辐射安徽的都市产业承接带、浙北联通苏皖桥头堡。主动对接苏锡常地区,加大外资项目、高端制造项目引进,融入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环太湖科创圈建设。

(三)一体共建,联动三大区域发展廊道

1.协同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紧密衔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科创大走廊的安吉片区。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杭安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畅通安吉与科创走廊的无缝衔接。对接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建设科创走廊安吉“科创飞地”,柔性化引进高端创新资源,建设异地加速器基地。推进产业共兴,依托云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与科创大走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数字科技产业集群。

2.协同G60科创走廊

联动G60科创走廊、沪苏湖芜产业创新带,突出绿色智造和科技创新双重支撑,大力引入上海、苏州等地科创服务项目,打造G60科创走廊绿色产业集聚高地。加强与上海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全面深化与沿线高新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一批联合创新平台,集聚高端人才资源,落地转化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打造创新转化孵化基地。

3.协同宁杭生态经济带

对接省“四大建设”战略,建立宁杭两大都市圈复合交通廊道,畅通资源要素流动。加强与沿线地区在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生态文旅等产业领域的合作,共筑布局合理、协作紧密的绿色产业体系,示范引领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推进区域环境污染联防共治,共建跨省际生态廊道。

(四)承载辐射,提升四大平台发展能级

1.推进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建设

突出绿色智造导向,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创建长三角零碳产业示范区,打造苏浙皖省际毗邻区域高能级战略发展平台。对接长三角生产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构建“科创+智造”协同效应。深化与苏州工业园区、上海临港集团战略合作,定向承接企业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打造长三角智造承接枢纽。加强与长兴分区协同联动,联合开展长三角民营经济跨区域协同发展试点,加强规划衔接、政策协同和功能布局优化。

2.推进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建设

实施园区整合提升,由原安吉经济开发区、安吉绿色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湖州市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吉分区(梅溪片区)、国家安吉竹产业示范园区和孝丰竹产业科技创业中心整合形成新的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打造长三角产城融合高地,成为安吉经济发展主引擎,项目建设主阵地,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重点聚焦绿色家居、生命健康、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打造外资承接主平台。

3.推进安吉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

面向长三角,重点招引“文化+、体育+、健康+、科技+”旅游,集聚文化旅游、绿色金融、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灵峰“智慧绿谷”。参与共建长三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广)联盟,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打造极具影响力的长三角文旅品牌。联动灵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山川省级旅游度假区、天荒坪镇、上墅乡等平台,整体打造“天上灵山”高端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打造未来旅游示范区、长三角山地度假目的地,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4.推进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园区建设,重点打造15平方公里左右核心区,聚焦智慧农业和现代种业,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围绕“生态+科技”主线,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地。参与建设长三角农业联盟,加强与沪苏浙皖省级农科院的对接,深化农业创新合作,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承接上海、苏南等地农业产业项目转移,发挥沿海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节点优势,打造长三角农业项目转移优选地。

四、重点任务

(一)深化链式合作,共育绿色现代的产业共同体

持续探索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构建“2+5”现代生态产业体系,高水平开展区域产业合作,融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价值链,打造县域产业绿色发展样板地。

1.协同打造绿色制造业集群

重点打造绿色家居支柱产业,全力推进科技赋能绿色家居产业省级试点,打造绿色家居产业千亿集群,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长三角绿色家居产业链联盟。培育做大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通用航空五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新星”产业集群。以低碳发展为导向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加快绿色产品标识使用和采信。积极引进降碳减排先进技术,推动企业实施一批用地集约化、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项目,打造一批零碳示范园区、零碳示范工厂,争创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区域资本合作、并购重组,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2.高质量推进服务业合作

构建以休闲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深化服务市场衔接、资源要素互补,引导优势服务产业融入长三角产业链、服务链。重点凸显“生态+”经济,提质升级生态旅居特色产业,高水平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依托“中国美丽乡村·世界绿色人居”品牌,加快生态旅游与文化、健康等业态有机相容,加大旅游带动性项目招引,引进总部经济、研学经济、创谷经济等新兴业态,做大生态康养产业。参与共建长三角旅游推广联盟、环太湖旅游联盟,聚焦区域生态文化品牌共建、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共享、区域公共文化设施和旅游设施共链,构建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发展共同体。加强“安吉服务”在长三角地区的营销推广,在沪杭宁合等中心城市设立推广交流中心,加强新媒体引流,深耕长三角客源市场,构建国际化新型消费商圈。大力引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有机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3.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加强与长三角重点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谋划设立农业科研基地(中心),共同开展农业种业、种植模式、循环农业等领域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依托长三角便捷交通网络,协同构建安全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和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长三角农产品市场信息实时采集和互联互通,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体系,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增效行动,发展农产品直播电商。实施农业产业“1+1+N”品牌战略,做强安吉白茶,做大安吉竹笋,做优安吉高山果蔬等新兴特色农产品品牌,协同推进“安吉白茶”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进白茶小镇建设,建成安吉白茶原产地品牌保护体系。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主流媒体合作,共同策划区域农产品推广活动,组织参加上海、杭州等地大型农业农产品博览会和展销会,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4.建设高效产业协作平台

高质量建设县域重点产业平台,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形成对外产业协作的高能级空间。创新成本分担、收益分配和协调机制,探索产业园区市场开发、园区互联共建、园中园开发、一体化托管等多种发展模式,加强与沪杭苏等长三角城市的联动,合作建设产业协作平台,合力打造重量级产业集聚地。创新“双向飞地”经济模式,以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杭州高新区等区域合作为突破口,合作共建“飞地”平台,推动产业共兴、管理共协、利益共享、信息共通、政策共商,打造“注册在本地、孵化在异地、回流本土产业化”合作模式。到2025年,力争产业协作平台达到3个以上,“飞地”平台达到5个以上。

(二)培植创新创业,共构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链

高质量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实施人才科技聚能工程,跨区域协同构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县域创新驱动示范引领高地。

1.深化跨区域产学研用合作

加入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长三角产业创新智库联盟,鼓励企业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强强联合,共建创新联合体,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力量,面向产业创新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建立跨区域跨领域产学研用协作机制,构建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流程的产业创新链。深入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构建一体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引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社会化运行,打通原始创新向产业化的转化通道,建立健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来安吉孵化转化,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拍卖会、两院院士走进安吉等活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化。

2.统筹联合县域科创载体

发展研究院经济,加强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统筹管理县域科创载体,重点推进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上海交大·浙江安吉生命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安吉智能制造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安吉绿色家居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安吉白茶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加强高端科创资源和要素整合,建立科创联合体,共同打造绿色技术新型研发中心和长三角创新成果转移孵化基地。推动安吉科创园、两山创客小镇、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载体联合做大做强,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产业培育体系,推动孵化企业快速成长。高层级推进椅艺产业、绿色竹产业两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拓展创新服务宽度、提升服务精度。

3.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生态系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一批创新工场、创新港、创新驿站、创业街区等新型孵化器,大力引进长三角区域专业孵化器,搭建孵化器协作网络。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技术交易联盟,共同搭建创新成果交易市场。提升创新券服务效能,深化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通,实现企业异地购买科技服务,引导创新资源有序流动。参与建立长三角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机制,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和数据等资源开放共享。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开发、推广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政府引导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投入,为创新转化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服务。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加快中国安吉(绿色家居)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加强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

4.构建长三角创新人才共同体

深入落实人才强县、创新强县首位战略,迭代升级人才政策,大力实施科技人才聚能工程,紧抓长三角核心城市人才资源外溢机遇,全力推进国家和省级引才计划、南太湖精英计划、美丽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打造长三角人才蓄水池,为县域创新注入“源头活水”。精准排摸“2+5”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分行业、分领域构建长三角区域“人才地图”,定期举办“揭榜挂帅”引才活动,靶向招引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开展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建立青年科学家、青年博士、青年大学生阶梯式支持机制,打造长三角区域内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高规格打造人才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水平建设人才数字大脑,不断丰富“人才码”线下应用场景,实现人才服务“一门通办”“一码通办”。深化实施“人才成长助推工程”,全力吸引长三角知名风投、创投、基金等投资机构到安吉设立分支机构,缩短人才资助资金拨付周期,加大“精英贷”支持力度,创新开展人才项目“头雁培育”行动,推动人才成长环境从要素集聚到生态跃升。

(三)加速互联互通,共联便捷美丽的设施大网络

发挥长三角地理中心和都市圈辐射叠加优势,持续深化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深化数字交通建设,推进与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补齐设施短板,大力提升“双循环”通道能级,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顺畅流通。

1.对接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建立中心城区与安吉高铁站便捷的交通联系,提高高铁站客运枢纽接驳换乘效率。建设“轨道上的安吉”,全力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建设,构建“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铁通道,全面融入长三角乃至全国高铁网络,打造长三角东西连接和南北走廊的节点型枢纽。加强与杭州市的对接与协同,积极推进杭安城际铁路项目方案研究及立项等工作。积极对接省市相关部门,推动湖安市域铁路项目进程,强化安吉与湖州市区的联络。依托铁路项目建设,缩短安吉与长三角城市的时空距离,全面打造外畅“3060交通圈”,与杭州、湖州建立30分钟交通圈,与上海、南京、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形成60分钟交通圈。

2.构建外联内畅的公路网

全面建成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舍段、304省道矮部里至南北庄段,启动合温高速公路工程(含德安高速延伸线)、德安高速公路工程,逐步形成“两纵两横”井字形高速公路网格局,实现“镇镇通高速”目标。优化完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调整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高速公路进行差异化收费。实施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重点推进S304矮部里至南北庄续建工程、G235改扩建工程、S216长兴至安吉公路(原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新改建工程、S304镇海至安吉公路灵峰至章村段新改建工程、S218安吉至苍南公路上墅至天荒坪段新改建工程,加快推动S216S218S302等省道部分路段新改建前期研究工作,基本形成“三纵三横”国省道网络,实现乡镇二级公路全覆盖。规划建设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至广德市的示范大道西延、天广大道工程,推进区域间快速路互联互通。加快交通数字化转型,建设县数字交通平台和全面覆盖的交通信息感知网络,推进跨区域交通数据互联共享。

3.建设绿色便捷的内河水运网

推进高效、精致、便捷的现代化水运网建设,力争将梅湖线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内河黄金水道。高标准建设数字物流港,大力推进河海联运发展,强化安吉港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参与组建长三角港口联盟,发展集装箱河海联运,构建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争取安吉港纳入内河启运港范围,发展口岸经济,在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及自贸区联动创新等方面推进创新。整合保护岸线资源,提升公用型港口码头能级,升级完善内河航运、货运代理、保税仓储等多元服务。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积极推动西苕溪(梅园大桥至阳光坝段)、浒溪(丰食溪桥至阳光坝段)旅游航道等项目前期。

4.提升天子湖通用机场服务功能

以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为方向,以建设互联互通的通用机场网络为目标,丰富现有安吉天子湖通用机场功能,争取新开辟跨省(市)低空航线,与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知名旅游城市、海岛城市建立低空旅游客运航线,构筑长三角区域美丽空中廊道。积极打造安吉通航产业基地,完善飞行主题酒店、飞行展销中心、飞行俱乐部、飞行培训学校、飞行维修中心、飞行员之家等服务设施,以国家无人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等活动为载体,培育发展通航智造、通航教育培训、通航文化展示等新兴业态,打造长三角通航产业示范基地。

5.共推能源水利设施互通

推进110千伏高禹变项目建设,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实现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100%。优化输配电网络,协调对接跨界输电高压走廊建设。继续推进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山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打造大型抽蓄基地助力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增加主干线管道双向输送能力。加强长三角能源共济互保,建设区域能源物联网,探索建设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智能化电网,联合开展各类“储能+”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稳步推进新能源充换电站设施布局建设,大力实施终端用能清洁替代。

 

6.建设安吉云数据中心产业园

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谋划建设安吉与长三角互联网热点城市的省际直连链路。建设云数据中心产业园,推进远洋安吉大数据智能互联产业基地建设,参与共建“数字长三角”,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共建长三角国家级区域型数据中心集群。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对接融入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要素、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强与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的对接合作,深化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基因大数据、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四)打造全域美丽,共建美美与共的生态大花园

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共建美美与共的生态大花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增强生态资源转化收益能力,推动“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

1.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

大力推进全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县建设,探索推进跨县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加强全域国土空间治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三线三度三性”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加强南溪、龙王溪、浒溪沿线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严格管控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竹乡国家森林公园、天荒坪省级风景名胜区、陈嵘省级自然森林公园四大核心片区。建设赋石水库省级湿地公园和一批人工湿地,深化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进全域绿化美化行动,启动西溪、南溪流域治理工程。深化水生态修复示范试点县建设,确保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以上。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建设中国最美县域,继续领跑省大花园示范县创建。

2.推进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主动对接中国环科院等环保领域科研机构,开展环保科研项目战略合作。推进跨行政区域流域生态修复,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建设。推进跨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执行统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联合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完善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强化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深化推进许可证制度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改革试点。启动生态环保智慧监管云平台建设,推动长三角跨区域环保监测数据共享,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化、规范化、智慧化水平。率先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研究落实举措,争取省级碳排放改革试点。

3.健全生态协同治理机制

参与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磋商交流机制,协同制订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共同制定环境治理标准和检查体系,协同推进水体污染治理、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固废危废联防联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区域协同。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机制,强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依托竹林碳汇交易推进建立生态占补平衡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西苕溪流域上下游以及跨省域、跨县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共推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建立跨省市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结合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山银行”、绿色金融等改革集成,借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生态资源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增值变现,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畅通内外循环,共促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深入实施开放融入升级工程,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平台,提高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开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深度融入“双循环”特色节点县。

1.建设高层次开放合作平台

围绕重点葡语系、西语系国家打造合作产业园,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加强在绿色金融、健康休闲、绿色智造等领域与澳门的合作,打造对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安吉经济开发区外资招商平台作用,聚焦绿色家居、生态旅居等重点领域,引进总部型、功能型外资企业项目,推进安吉高质量外资集聚地建设。引导安吉港深化对外合作,主动融入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联动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大市场建设,鼓励行业头部企业整合产业链条,融入长三角产业循环、供需循环,提高在区域供应链中的资源配置能力。

2.发展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

主动对接上海、杭州、宁波等对外开放窗口,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国内外各类经贸活动,推动产业、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合作。聚焦绿色主题,谋划举办各类高层级会议和论坛活动,持续主动参与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峰会举办,不断提高安吉在长三角乃至国际的显示度和美誉度。发展更高水平外向型经济,推进安吉县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高起点打造绿色家居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园,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落实上港保税仓,建设一批海外营运中心和公共海外仓,开展“跨境贸易+内销转型”双畅通行动,稳定欧美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3.提高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对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打造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增设内陆口岸通关功能,加快“数字口岸”建设,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区域互联互通,全面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能力,强化外贸环节事务、风险控制、退税代办等全流程综合服务。全面提高外商投资项目受理审批效率,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通过数字化改革推进贸易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降低企业出口风险。

(六)增进民生福祉,共享美好幸福的品质新生活

全面深化教育、健康、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建设,共享美好幸福的品质新生活,不断提高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推动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一体化建设

主动接轨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互认对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服务标准。扩大长三角范围内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安吉与上海、江苏、安徽医疗机构门诊费用跨省联网结算双向互通范围。加快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功能应用,构建“无卡”跨省异地结算新模式,实现多场景、广覆盖的线上线下便捷医保应用。建立基金监管联动机制,开展异地意外伤害协查、实行两地执法结果互认,推进长三角区域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转移接续“一网通办”全覆盖。联合推进长三角交通一卡通、公共文化一网通、城市阅读一卡通、公共文化培训一体化,实现居民便利畅享长三角城市公共服务。

2.提升教育领域合作水平

共建共享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县域教育资源均衡化水平,助力争创教育现代化县。加强“名师名校长”交流合作,争取华东师大、浙师大、杭师大在安吉开展教师培训,打造基础教育校长及教师培训联动平台。深化与浙江科技学院等长三角高等院校合作办学,支持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走名校发展之路,加快英特智博园15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推动校企合作,争取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优质院校合作开展产业行业定制班办学,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持续推进“安吉游戏”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实施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安吉游戏”推广项目,为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依托安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推进安吉全域学生研学基地(营地)项目开发,力争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3.深度参与建设健康长三角

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共享,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深入实施县级强院工程,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合作办医,加强与浙大儿童医院、省妇保院的专科协作,支持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建立安吉分院,打造长三角“双下沉、两提升”样板,到2025年,“省-县”共建重点培育专科不少于10个。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开展长三角养老服务标准和内容一体化试点,推广养老服务标准、照护需求评估、养老护理员资格、养老机构院长从业资质互认,依托上海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参与共建长三角体育联盟,积极举办山地自行车骑行赛、乡村国际马拉松等大型体育赛事,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建设模范县。

4.加快文化交流合作共享

建设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与传播中心,谋划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争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际永久论坛落地安吉,打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度塑造安吉文化标识,建设吴昌硕艺术、生态文明、历史考古三大国际文化交流客厅。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传承基地建设,加强安城遗址-良渚遗址联动保护、发掘,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长三角公共文化互惠共享,鼓励沪杭等地公益类文化场馆到安吉建设分馆。持续举办“黄浦江节”论坛,搭建流域沿线人文生态交流平台,凸显安吉黄浦江源生态位势。

5.营造包容共享社会环境

加快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三角范围内推广新时代乡村治理“余村经验”,构建完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升级建设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2.0版,加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跨区域合作交流,对跨区域矛盾开展联合调解处置。全面推进法治安吉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公检司法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共建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优化长三角法治环境。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协同,互相开放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等社会治理数据。共同参与推进长三角智能安防体系建设,打破区域安全限制性壁垒。完善区域性公共卫生应急协同机制,健全区域性自然灾害应急联动协调机制,建立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协同防范机制。

(七)聚焦改革攻坚,共创一体联动的统一大市场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主动参与市场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创制度新优势。

1.共建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

以数字化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业务应用、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组织保障、网络安全八大体系和“浙里办”“浙政钉”两大终端,全面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需求。深化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全速推进“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行政执法“一网通管”,建设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全面建成“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掌上治理之县”。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扩大长三角电子证照互认应用范围,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协同构建便捷有序的跨区域市场退出通办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2.共推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

深化监地融合发展,探索跨区域园区合作和土地置换。深化人才机制改革,探索组建长三角科技人才联盟,打破地域限制,建立互认互通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推行以个税为基础的人才认定和待遇享受模式,解除长三角区域内人才流动瓶颈制约。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城市金融联动,利用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着力招引新型金融机构或组织,推进金融服务标准一体化建设,共同优化长三角企业全生命周期资本市场服务。参与建设长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探索建立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初始分配与跨市交易制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依托碳市场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加速生态资源转化升值。

3.共建长三角信用标准一体化

完善“信用安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信用信息开放和应用,建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跨区域信用联合奖惩制度,共同打造企业信用监管合作样板区。参与长三角消费维权一体化建设,推进市场监管跨区域协作共治,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涉及民生安全类产品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跨区域共治共享。主动参与长三角供应链体系建设,共同培育一批跨区域、网络化、全链条供应链企业和平台。参与长三角地区标准一体化合作机制,推进建设国家智能坐具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为安吉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坐具企业提供优质的检测技术服务,推行检验检测认证标准统一、信息互通、结果互认。深化国家绿色产品体系认证试点,构建促进绿色生产的统一标准认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健全安吉县区域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宏观指导、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定期汇报、重点会商、季度督查等制度,全力保推进、抓落实。配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力量,建立“1+N”工作机制,有效整合职能部门、产业平台、乡镇的资源力量,合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一体化发展。定期开展融入一体化工作培训。

(二)完善推进机制

加强规划落实,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任务分工,制定部门年度推进计划,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形成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媒体等社会组织参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各项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一体化、参与一体化、共建一体化、共享一体化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项目支撑

谋划实施一批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载体和项目。加强合作联动,在科创产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市场一体化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一体化标志性工程。建立重点工作项目化推进机制,制定“施工图”“时间表”,确保各类合作事项落地见效。积极争取国家、省预算内资金支持,设立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龙头示范项目。

(四)强化监督考核

进一步优化完善安吉县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作督查考核机制,通过检查、督查、评价等多种方式,推动年度计划、重大工程等平稳有序推进。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估评价制度,跟踪分析落实情况,适时开展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切实保障规划的贯彻执行和具体落实。

 

附件:安吉县“十四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安吉县“十四五”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事项

序号

事项名称

     

责任单位

1

高能级平台建设工程

推进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安吉分区建设,到2025年,力争招引3亿元级产业项目60个左右,招引50亿元级产业项目2个左右,力争百亿级项目有突破。

示范区

投资促进中心

2

跨区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国际产业园,推进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到2025年,力争打造3个以上产业协作平台。

商务局

示范区

3

科创“飞地”建设工程

建设上海、杭州、合肥科创“飞地”,到2025年,力争“飞地”平台数量达到5个。

科技局

4

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建设工程

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延伸至安吉,联动德清、余杭等毗邻区域,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部板块,创新科技、产业和平台等多领域合作模式,建设杭湖一体化先行区,加快融入杭州都市圈。

发改局

科技局

5

“绿水青山•旅居安吉”

品牌塑造工程

联合“一地六县”举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文旅联合行动”,举办博物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中国旅游百强县绿色发展高峰论坛。持续开展旅游嘉年华节庆活动,打响“绿水青山·旅居安吉”文旅品牌。

文体旅游局

6

“轨道上的安吉”建设工程

开工建设宁杭高铁二通道,构建“一纵一横”十字形高铁通道,谋划建设安吉至杭州、苏南、湖州市际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与杭州、湖州等周边主要城市形成30分钟交通圈,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核心城市60分钟交通圈。

交通局

发改局

7

外联内畅公路网建设工程

建成申嘉湖高速孝源至唐舍段、304省道安吉至德清段,尽快启动德安高速公路、合温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306省道梅溪至马家渡段、235国道天子湖至长弄口段,304省道灵峰至章村段,218省道上墅至天荒坪段、302省道梅溪至天子湖段等一批国省干线项目。规划建设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至广德市的示范大道西延、天广大道工程。

交通局

发改局

示范区

8

重大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建设安吉数字物流港项目,新建集多式联运、区域共配、共享云仓(车间)、跨境电商、商品展示、数字赋能为一体的智慧型现代物流园。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69亩,总建筑面积53.9万平方米。

交投集团

9

远洋安吉大数据智能互联

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项目用地面积约100亩,新增建筑面积约137500平方米。数据中心可容纳约12352个不低于4.4KW高标准机架,可运行约18万台服务器。项目预期建成后可带动安吉当地智能数据互联网产业发展,结合5G网络应用,推动云计算+边缘计算(IDC+DDC)结合应用,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智慧医疗,有效推动安吉成为长三角大数据智能互联的中心。

开发区

10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探索工程

建立完善县域内、市域内、跨省域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试点、“两山银行”试点,建立形成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联结机制,在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和资本。

发改局

11

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工程

实施“家燕归巢”大学生招引计划,实施“百名硕博招引”“大学生四季招引”等行动。到2025年,累计新引进大学生12万名以上,其中引育高层次人才3000名以上。

人力社保局

组织部(人才办)

12

健康长三角共建工程

深化与浙大一院、省中医院等合作办医,加强与省儿保、省妇保院的专科协作,支持长三角高水平医院建立安吉分院,到2025年,“省-县”共建重点培育专科不少于10个。

卫健局

13

长三角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打造工程

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大中小学校合作,设计研学旅游专线和研学专题冬夏令营,深度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研学旅游产品,将安吉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研学旅游首选目的地。

文体旅游局

教育局

14

生态文化传播交流工程

建设浙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研究与传播中心,谋划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争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际永久论坛落地安吉,打造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宣传部

发改局

15

城市宣传推介工程

定期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开展城市宣传推介活动,策划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会议展览,不断提升安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宣传部

发改局

16

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争先

推进工程

建设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安吉分区,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和园区平台,培育跨境电商实绩企业超500家。

商务局

17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建设工程

建设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安吉片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创新经验,在绿色生态制度、绿色制造、金融改革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商务局

18

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工程

落实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线下异地办理和全流程线上办理,到2025年,“掌上办事”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达到99%。

政务办

 

  

 

 

 

安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1日印发

 

分享到: